八王之乱:淫威之下夺权的西晋也只不过两轮就用尽了

公元291年到306年,西晋皇族内部皇后党、外戚、宗室藩王之间,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了一场长达16年的政治动乱。因为参与这场动乱的核心人物是八位藩王,史称“八王之乱”。

这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从第一阶段的京城内部禁军权力争夺,发展到第二阶段诸王互相攻伐,祸及全国,饥荒遍野,瘟疫肆虐,盗寇横行。

八王之乱期间,北方的游牧部落匈奴鲜卑等五族,趁机入主中原,导致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同时也开启了长达273年的大分裂时代——五胡十六国时期。

八王分布图

那么,这场充满了权谋算计和残酷流血事件的西晋版“权力游戏”最初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一、为牵制士族势力,晋武帝大封宗室子弟为王。

自从司马懿通过一次高平陵政变夺得曹家幼主的大权之后,司马一族就拥有了曹魏宗室无法抗衡的地位。儿子司马昭更是凭借家族淫威,留下了“司马昭之心,尽人皆知”的故事。

终于,待到司马炎建立统一王朝——西晋之后,他从自家人成功篡权的经历中,分析出曹魏政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王的保障。

另外,司马炎考虑到那些支持自己的世家官僚正在通过九品中正制、荫亲制等取得政治、经济特权。他们将对司马政权构成潜在威胁。

鉴于以上两点考虑,晋武帝司马炎在公元266年,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兄弟子侄为王。

诸王不仅以为国、拥有封地,还可以自行裁撤州郡武备、自置军队、收取三分之一的封国租税等经济、军事权力。这就为后来发生的“八王之乱”创造了可能。

二、晋武帝选人不当,导致一代丑后贾南风祸乱干政。

威武建国的晋武帝自然还能够镇住那些心存叛逆的野心家,可他却选择了天生鲁钝的司马衷做太子,虽然官方委婉说法是“淳古”,可时人都称他是白痴。之所以能够当上太子,是因为他有一个深得武帝喜欢的聪明皇孙。

不幸的是,司马衷刚好有一个权力欲极强的皇后贾南风。这位被史书评价“貌丑而性妒”的贾后是西晋三朝元老贾充的女儿。

后代扭曲的贾南风形象

惠帝司马衷即位后,以贾后为首迅速形成了后党势力集团。同时,以先皇的岳丈杨骏为首也形成了一股外戚力量。

贾南风为了阻止杨骏独揽大权,秘密联合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让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由此,朝政大权被贾皇后掌控。

就这样,八王之乱的大幕拉开了。

那么, “八王之乱”具体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第一阶段(291年3月-6月),贾皇后借刀杀人,杨骏、二王成为刀下鬼。

290年,晋武帝病危留下遗诏,命令汝南王司马亮和外戚杨骏共同辅佐晋惠帝。杨骏想到一朝皇帝一朝臣,于是先下手为强,趁机篡改了诏书,将司马亮排挤出辅政大臣之列。

司马亮也是真心怕自己遇害,逃亡许昌。杨骏如愿单独辅政,甚至在宫廷禁军中安插亲信。贾南风自是不愿意见到杨骏独揽政权。

公元291年3月,贾后设计让惠帝下诏,称杨骏谋反,全城戒备,利用楚王司马玮的军队,进京围攻杨骏府邸。

结果,杨骏在自家马厩被杀。接着,贾后又诛灭杨骏三族数千人。至此,杨骏代表的外戚势力倒下。

但贾皇后并没有就此上位。“平乱有功”的楚王司马玮控制了都城的卫戍部队,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大臣卫瓘共掌辅政辅政大权。同年六月,贾后故技重施,以皇帝名义密诏楚王司马玮诛杀辅政大臣。而刚刚20岁的司马玮又是一个容易冲动的愣头青。于是,贾后的离间计轻易就奏效了。

当晚,司马玮出动禁军,包围了卫瓘和司马亮的府邸。卫瓘被杀、灭门。司马亮更惨,乱军砍杀,成为八王之乱中第一个藩王牺牲品。

接下来就该是头脑简单的楚王司马玮了。因为楚王平乱接到的是密诏,事后贾后谎称处死卫瓘和司马亮不是朝廷的意思,而是矫诏,擅自行动。于是,司马玮罪大恶极,论罪处斩了。

至此,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落下帷幕,贾皇后成为暂时胜利者,独揽大权近八年时间。

第二阶段(299年-306年),太子党上位引发列王纷争,祸及全国。

在第一阶段时,禁军是各路势力争夺的中心,所以动乱只发生在京城,没有波及地方。可第二阶段,动乱规模扩展到全国,被卷入的藩王越来越多,胡人也趁机进入风暴中心。

大风暴的来临是从贾南风废太子事件开始的。那个曾经被武帝喜爱的聪明皇孙司马遹如今已经二十二岁,到了参政的年龄。一旦非亲生的太子进入政坛,对于皇后贾南风来说无疑是一种威胁。

于是,废太子的念头渐渐产生。而逐渐壮大的太子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想借助赵王司马伦手中的禁军密谋发动政变。而司马伦却选择坐山观虎斗,先观望太子党和皇后的对决结果。

于是,赵王出卖了太子党,告密皇后。情急之下,贾南风于299年灌醉太子、伪造手书,诬陷其谋反,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之位。第二年,囚禁在洛阳郊外金墉城的太子被杀。

而主谋者贾皇后成为众矢之的,司马伦以杀太子的罪名,废贾皇后为庶人,直至被毒死。

结果,301年,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这就为后来的列王纷争撕开了篡位的口子。

第一轮就是许昌的齐王司马冏、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起义。他们趁着司马伦称帝人心不稳,起兵讨伐。

这场三王纷争造成了10万人伤亡,结果司马伦一党被灭。

接着,惠帝得以复位,可勤王有功的三王却拥兵自重,荒废政事,这就给了其他藩王讨伐的借口。

于是,八王之乱的牺牲品一个个出现: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

八王之乱关系图

在诸王的轮番战中,304年发生在河南汤阴(古称荡阴)的荡阴之战成为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波及人数达十万余人。

结果,取得暂时胜利的司马颖却被盘踞幽州王浚绊住了脚。王浚引来了鲜卑人入城,他们开始烧杀抢掠,并闯入王宫掳掠宫女。王浚却通告全城:凡是敢于私自庇护宫女的人,一律处死。有史记载,因为给可怜的宫女提供庇护而被沉河处死的好心人士多达八千人。

经过藩王之间的轮番争战后,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成为最终胜利者。

公元307年1月,晋惠帝死后,晋怀帝继位,改元永嘉,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不仅造成了50万以上的伤亡兵力,而且战争带来的饥荒、疫病频发,无数百姓被迫离家,成为流民。

而匈奴人刘渊在八王之乱中与成都王司马颖联结,趁机壮大了实力,建立汉赵政权,成为日后灭亡西晋的力量。正如王浚引入的鲜卑族一样,这些都促成了五胡乱华和十六国时代的到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您点点“关注‬”后续我会为您带来更多关于历史‬的文章‬,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西晋   汝南   南风   司马   外戚   禁军   宗室   楚王   淫威   太子   皇后   只不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