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陈招娣去世:女排队友赶来送别,袁伟民一句话让全场泪如雨下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她是中国女排的“拼命三娘”,曾经随队获得中国“三大球”第一个世界冠军。

作为中国女排最初的“十二金钗”之一的陈招娣,也是体育界第一个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性。

但她却五十多岁就因病去世,在她的追悼会上,曾经的教练袁伟民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01 | 排球队的“拼命三娘”

1981年11月,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如期举行。在本次比赛中,中国女排姑娘们表现十分优异,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拼到了决赛。

当时的女排国家队里包括郎平、陈招娣、孙晋芳等等名将,姑娘们一直到决赛前都未尝过败绩。

这场比赛在国内更是掀起了不凡的影响,许多观众每天都准时蹲在电视机前,就是想见证女排可以夺冠的那一刻。

决赛前夜袁伟民教练将姑娘们叫到了一起,告诉她们明天的决赛不用紧张,放平心态发挥出真实的实力就好。

年轻的姑娘们对这场充满未知的比赛更是又紧张又兴奋,决赛的对手是有着“东洋魔女”之称的东道主日本队,整体实力十分强悍。

虽然对手十分强大,但姑娘们并没有退缩的意思,而是不断在分析战术,希望能在明天摘下冠军的桂冠,不让全国人民失望。

除了鼓舞士气外,袁伟民还提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队员陈招娣的腰伤。

陈招娣的腰部曾经发生过十分严重的骨裂,虽然现在的恢复还算不错,但医生还是不建议参与这种十分高强度的比赛。

此时刚刚26岁的陈招娣的态度也十分坚决,作为队伍里主力二传,在这种十分关键的时刻,她又怎能允许自己临阵脱逃呢?

1981年11月16日,女排姑娘一个不少地出现在大阪体育场上,体育场周围坐满了观众。

比赛开始后,中国女排的势头十分强盛,干净利落地拿下了前两局的胜利,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她们再赢一局便会成为冠军。

此时的姑娘们眼里露出藏不住的兴奋,似乎是要提前庆祝胜利,刚积攒起的势头也开始渐渐散去。

这就让日本队抓住了机会,她们明白中国队这是“高兴地过头”了,有了轻敌的意思。于是她们十分冷静地开始找破绽,全神贯注地准备绝地反击。

就这样,日本队竟然硬生生地将比分扳到了2比2平,场上的情况也一度陷入胶着。

面对日本队突然的“发力”,女排姑娘们一时有些慌张,并且此时陈招娣还在比赛中再次扭到了腰,疼痛让她几乎直不起身子来。

教练袁伟民马上看出了她们的心态变化,他马上告诉姑娘们第五局一定要咬死比分,不能再留给对手任何机会,陈招娣也表示自己不会退场。

比赛开始后,中国队稳住了情绪,每个位置的队员都发挥出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双方的比分也追得很紧,不断从13平到14平,再到15平,交替上升,难分胜负。

然而就在这白热化之际,中国女排还是率先打开了局面,最后以17比15战胜了日本队,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颁奖台。

女排姑娘创造了历史!这是当时中国包括篮球足球在内的“三大球”的首个世界冠军,不仅对体育界,而是对全国人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招娣、郎平等等女排姑娘更是被国人授予“十二金钗”的美称,一度成为了当时为国争光的红人。

虽然胜利是闪耀的,但这背后的心酸却很少有人知晓。比赛结束后,腰伤严重的陈招娣甚至路都走不了,还是郎平将她背下赛场的。

平日里陈招娣的刻苦程度更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队里许多人都叫她“拼命三娘”。“她不管是比赛还是训练,打排球的时候她简直不要命。”

袁伟民经常这样评价陈招娣,这个年轻的杭州姑娘,身体里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

袁伟民曾经采用了日本的“魔鬼训练法”,他找来了一位男陪练,然后让他站在高处使劲向下扔球,而女排队员们则被要求站在三米外接球。

因为场地十分狭小,有时候连球都看不清的姑娘们身上常常被砸得青一块紫一块,但陈招娣却从来不喊累。

袁伟民说:“我对陈招娣的要求十分严格,总是用极高的标准要求她。我喜欢和她对着干,也曾经当着所有人的面批评她,但她也从来没和我较过真,每次见到我还是乐呵呵的。”

严重的腰伤成为了陈招娣赛场上最大的敌人,每次训练或者比赛完她都觉得自己的腰快要“断了”。

甚至还有医生给她说过不可以再继续打排球了,不然就要瘫痪了,但倔强的陈招娣从未缺席过任何一场比赛和训练。

就是这样的一位“拼命三娘”,为中国女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夺得冠军一个月后,陈招娣因为在比赛中表现优异,训练刻苦,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授予了“一等功”的荣誉和证书。

02 | 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招娣195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在那个年代人人都想要个儿子,所以父母给她取名为“招娣”,希望她能给家里招来个弟弟。

虽然陈招娣是个女孩,但她儿时的运动天赋却完全不输给男孩。她不仅包揽了学校运动会大大小小各项目的金牌,十分热爱排球的她还加入了杭州体校的业余排球队。

1970年,年仅15岁的陈招娣便因为表现优异被选入刚刚成立的浙江女排队伍中,并且在训练一年后进入到了北京体育学院青训队。

1976年,21岁的陈招娣成功进入了袁伟民执教的女排国家队,和郎平,孙晋芳等人成为了同期的队友。

1982年,在陈招娣第二次随队获得世界冠军后,严重的腰伤再也无法支撑高强度的训练,1983年陈招娣宣布正式退役。

退役后的她并没有就此放弃排球事业,为了中国女排的继续发展,也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1986年她再次回到国家队担任女排青年队的主教练。

在刚担任教练的时候,怀孕的陈招娣便挺着大肚子来指导姑娘们训练。作为教练,她对姑娘们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并且她的管理方法也十分创新大胆。

在她心中,拥有扎实的排球基本功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中国女排的那种不服输的拼搏精神。

陈招娣带出来像赖亚文、李云武等等一系列优秀女将,并且带领着队伍获得了世锦赛的冠军以及女排锦标赛的冠军等等。

陈招娣本来以为自己这一生都要为排球事业鞠躬尽瘁,但一次普通的日常体检却让她这个愿望彻底破碎。

1988年,照常体检的陈招娣被告知患上了直肠癌,而此时她的女儿郭晨才刚刚过完一岁的生日。

检查出直肠癌的陈招娣并没有因此消沉,甚至还在一边继续工作一边接受治疗。幸运的是,陈招娣遇上了一位十分专业的专家。

当时医疗条件并不发达,但是在专家的努力下,陈招娣的病情在手术后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并且还不用随身佩戴“尿袋”。

1993年,陈招娣成为了中国排球协会的副主席以及顾问,并且于1996年成为了中国排球联赛的技术指导。

也是从93年之后,陈招娣被调任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在军队她则负责指导军队的专业运动队,带领她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并且在军人运动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分管的就是部队里的体育工作,并且在军队里积极号召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并且普及一些体育文化。”陈招娣说,她十分热爱在部队的这份工作,这让她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然而仍然高强度的工作让陈招娣越来越吃不消,虽然她的癌症已经得到了抑制,但对她来说却如定时炸弹一般,随时可能会危及她的生命。

并且她的腰伤也越来越严重,发作时甚至整个人都不能动弹,移动也要靠别的战士帮忙背着。

然而面对这个情况,陈招娣第一个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是觉得自己麻烦到了别人,很不好意思。

2006年7月,陈招娣因为为全军的文化体育、基层体育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晋升为少将军衔,也成为了体育界唯一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性。

03 | “女排精神”不朽

在陈招娣的心中,她的病痛并不是她最挂念的事情,甚至有时女排姑娘们某些比赛失利的消息更让她难受。

陈招娣的女儿郭晨自小便知道母亲有十分严重的病症,但每次看到母亲坚强的笑脸时她又出现母亲是个健康人的错觉。

郭晨一直记得,母亲曾经告诉过她“我为了你才争取了20年的生命,不然我可能早就走了。”

陈招娣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女排的情况,自从2008年在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输给郎平执教的美国队后,女排一直都没有突破性的进步,更不要说重返巅峰。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发挥仍旧是差强人意,这让电视前的陈招娣不免揪心。

2013年,陈招娣的身体状况突然变得十分恶劣,女儿郭晨便马上带着母亲来到医院检查。

可这次检查的结果确如五雷轰顶一般,陈招娣的癌细胞竟然转移到了肝部,如今的她已经确诊了肝癌。

2月18日,郭晨终于说服了母亲入院治疗,然而陈招娣的病情自从入院后便开始急剧恶化。

入院第五天后,她便很难再保持清醒。

郭晨明白母亲的一生都是伴随着“伤病”的,如今看到好不容易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却不得不还缠绵于病榻。

“我一定要把妈妈的病治好”,每次看到母亲被病魔折磨得生不如死的时候,郭晨都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

为了能好起来,陈招娣也十分配合医生的治疗,不管治疗的过程有多么痛苦,她都咬着牙坚持。

2013年,郎平教练带着广东恒大队来到北京参加女排联赛,在一次比赛后她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然后过来了陈招娣病房的门。

当郎平看到曾经的“拼命三娘”如今十分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悲伤便止不住涌上心头。曾经郎平与陈招娣做队友期间,二人不仅同住一个宿舍,还是交情十分深厚的“战友”。

然而就在郎平刚想出言安慰陈招娣时,陈招娣竟然先开了口。“我昨天看你们那场比赛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该这样打…”

原来在她住院的这段时间,心里也并没有放下排球,而是时刻关注着正在举行的比赛。

郎平听到这句话后竟然有些哭笑不得,随后就对陈招娣说现在好好休养身体最重要,不要再将心思放在排球上了。

然而郎平知道,病重的陈招娣如今内心还有一个愿望没完成,那便是想再次看到中国女排夺冠。

她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三年后的里约奥运上,而郎平则是下次奥运会上的女排教练。

郎平知道老队友心中的愿望,便对她说一定要好好治疗,到时候亲眼看中国女排夺冠。

然而陈招娣的身体状况却一天不如一天了,陷入昏迷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在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时,她甚至告诉丈夫和女儿不要给她治病了,不如早日解脱。

但女儿郭晨的想法却始终如一,她握着母亲的手,告诉她自己会一直陪在她身边。也会尽全力给她看病。

2013年3月30日,陈招娣的病情再次恶化,陷入了重度昏迷。

此时距离女儿郭晨26岁的生日还有四天,郭晨心里明白母亲的病情可能无力回天了,但仍希望她能坚持到自己生日那天。

4月1日,病重的陈招娣被紧急推进了手术室,然后就再也没下来。

陈招娣的追悼会于2013年4月5日举行,陈忠和、孙晋芳、郎平、周晓兰、朱玲等等与她一起从事排球事业的好友们都来到了现场进行悼念。

陈招娣去世时年仅58岁,她曾经的老教练袁伟民也来到了现场。

“别掉队,都跟上,别哭”作为曾经教练的袁伟民只能强忍悲痛地对一旁的人说道。

但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还是不禁泪洒现场,好友们也是有的在抱头痛哭,有的在默默流泪。

而陈招娣也因生前为中国的排球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她的雕像被立在了杭州安闲园,以供后人敬仰。

郭晨在母亲去世一周年那天将她的骨灰带到了这座雕像前,然后永久地埋在雕像下面,希望她能在自己的故乡安心长眠。

2016年,朗执导带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战胜塞尔维亚,再次站上了冠军的领奖台。

虽然此时陈招娣已经去世三年了,但她的遗愿却被曾经的队友完成了。并且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排球事业,为祖国增光添彩。

陈招娣这一生是可歌、可敬的!她虽然已经去世,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对于这位女排功臣,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里约   女排   日本队   军衔   少将   泪如雨下   排球   中国   队友   中国女排   全场   教练   母亲   袁伟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