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受到山东儒生嘲讽,挥毫写下一首诗反击,至今已成骂人的绝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相信大家都曾经在语文老师的教导下学习过这篇课文,那就是诗仙李白的《蜀道难》。

不得不说,我们在头疼于如何背诵这篇诗文的同时,也一定感叹于李白的瑰丽想象。寥寥几字,便将蜀道的艰难险峻描绘地淋漓尽致。

可是,正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仙”竟也有沦为笑柄的时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虽有天赋,然仕途跌宕

谈到李白,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无论是民间传说、游戏角色还是大荧幕的影视剧形象,都有他的出现。但是我们只知道李白的绝妙风采,却不知道他也曾经蛰伏多年,蹉跎了无尽岁月。

据史料记载,长安元年,李白出生在碎叶城,多年后与其父迁居至青莲乡。查阅史书,只知道李白的祖籍是在甘肃,但是其家世至今仍是一个谜团,无人知晓。

尚在孩童时期的李白,便有着惊人的感受力和共情力,不仅喜欢外出感受自然,对于书本上晦涩难懂的词义也是一点就通。

传说,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甚至十五岁的时候,便已经创造出了多篇诗赋,得到了唐朝众多社会名流的赏识,一些名士大家也都赞颂过李白的诗作。

后来,李白听闻隐士赵蕤品行高洁、精通剑术谋术,便拜辞父母,启程前往梓州,成功拜赵蕤为师。

在赵蕤的指点下,李白的剑术越发飘逸,权谋之术也了然于胸,此时李白的梦想便是可以谋求一官半职,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但是学成归来的李白,并没有选择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反而另辟蹊径,开始游历名川大山,四处结交朋友,希望能够通过名人大家的举荐而步入仕途,实现他的抱负和理想。

然而,时光匆匆如流水,十年过去,李白仍旧未能入仕。

终于有一日,李白的诗篇无意中被道士吴筠所见,吴筠见李白确实身负才华,便开始向朝廷举荐。

天宝元年,李白被传召到长安,供奉翰林。到此,李白才真正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

只可惜,李白虽然才华横溢,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但因为自身性格太过放荡不羁,得罪了不少权贵世勋,仅仅为官三年,就辞官离开了长安,继续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或许正是这段跌宕的仕途经历,造就了李白独特的性格与思想,以至于他的每一篇诗作都有其强烈的个人色彩。而这些色彩,便被后世称为“浪漫主义”。

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我们现在说的“浪漫”并不一样,它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那李白的浪漫都体现在哪里呢?对后世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庄子的豪放气质,细细读来,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驰骋在读者心中。

为了感叹青春消逝难折返,李白挥毫写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壮丽诗篇。以“黄河”“大海”为意象,大开大合,不仅表现出青春易逝的主旨,更使整篇文章气势恢宏、豪情万丈!

此外,李白诗歌还带有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既夸张又真实,既洒脱又自然。

《宣州谢早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曾经提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寥寥几字便将诗人内心的郁闷表现出来。“水更流”“愁更愁”更是客观的展示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当时诗人的心境。

最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并非只是飘在天上,而是懂得回归现实,借物言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不愿和权贵同流合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又将大鹏借喻自己,表达着自己渴望一展政治抱负的迫切心理。

正是文章里散发的这些洒脱飘逸的气质、狂傲不羁的性格、奇幻瑰丽的想象,才汇聚形成了李白诗作“浪漫主义”的鲜明特点。

化诗文为武器

如此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诗词,不仅能够用来表达不羁的人生态度,以物言志,还有一个功能和作用是你想象不到的,那就是用来“骂人”。

说到“骂人”,有人可能会说骂人怎么了,能有多难?

其实,用诗词来骂人更考验一个人的文学功底,不仅要抒发心中愤怒,还不能口吐脏字。李白就将这一点做得淋漓尽致。

作为“诗仙”的李白一生不羁放荡爱自由。游山玩水可以说是李白创作诗歌的精神食粮了。

传说,唐朝儒学盛行的时候,李白正巧游玩到山东,此时有很多年轻的儒生也聚集到山东,参拜孔子经典文化。

好巧不巧,这些满嘴论孔孟的儒生,自然十分抗拒李白的狂傲姿态和潇洒自由的人生信条,便出口嘲讽起李白来。

不过李白心胸宽广,自然不会与这些人一般见识,但是这群儒生却越发过分,甚至开始公然调侃李白一生不得志,李白便当即决定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于是,便挥毫写下了这骂人绝唱——《嘲鲁儒》

光听名字就知道这首诗的主旨了,其中比较经典的几句是:“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大概的意思是说,你们这些儒生谈论五经,只不过是守着那些陈词滥调,如果要是问起经营国家的策略,你们就好像掉进了烟雾里,什么都不懂。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这两句骂的就更狠了。

大概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又不是叔孙通,跟我就不是一路人,现在的时代你们都不了解,还是回老家汶水边种地去吧!

当然了,以这类儒生为代表的腐儒只不过是儒家子弟中的一小部分,李白对于儒家文化也是推崇的,不然他也不会在鲁地游历生活二十多年,李白嘲笑的不过是那些冥顽不灵、因循守旧的儒生罢了。

小结

正是李白这一经典绝唱,让古今中外的人都见识到了文人的锋芒。从李白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于那个时代的自由、潇洒、狂傲……,即便是在高力士的官威下,他也不肯屈身侍奉权贵,一句“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就值得我们去学习。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李白一样自由洒脱地生活,但是也希望能够比李白再幸运一点,能够追寻到自己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儒生   李白   黄河   长安   诗作   狂傲   权贵   仕途   浪漫主义   绝唱   山东   抱负   飘逸   洒脱   诗歌   自然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