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八旬老父“不负农时不负春”

老父一年前不幸患上了肿瘤疾病,前几天刚从市肿瘤医院化疗回来,大夫再三交待,至少要卧床休息十天到半月,可刚休息了一个星期,老父就待不住了,说春天来了,得下地干活了。这不,近段时间,他天天扛着铁锹或锄头去田地里,我和母亲都劝父亲再卧床休养几天,问他是身体健康重要还是那几亩地重要?谁知,老父亲把铁锹往地里一插,怒道:“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当然田地重要。立春已过,雨水快到了,知时令不能误农时,想起育种,打理耕地,我就有使不完的劲,病也就好了。”

种了一辈子地的父亲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眼下种着四亩耕地,每年种一亩冬小麦,一亩冬油菜,另两亩种水稻。别看他已经80多岁了,却把这四亩地打理得井井有条。父亲常对我说,种庄稼“三分在种,七分在管”,有收无收在于种,多收少收在于管。庄稼种进地里,决不能一种了之,人勤春来早,就能多打粮食有个好收成,否则人一懒,庄稼地也就欠收了。而春季由于雨水多,再加上春寒料峭,如果不及时排掉庄稼地里的过多雨水,就会造成正在生长的农作物被淹死。于是,父亲每天扛着铁锹去地里排除雨后的积水,确保一条条地垅在雨停后马上能干爽,这样便于后期易锄杂草和施肥,有利于冬油菜蕾薹期和冬小麦拔节长高。

由于地少,为了多打粮食,父亲每年都要栽种早、中、晚三季水稻,冬油菜和冬小麦两亩地收获后栽中稻,而另两亩地栽早、晚稻,于是早稻必须及时育秧苗。而父亲是育秧苗的“老把式”。从种子站买回稻种后,父亲先将稻种淘净,然后浸泡在水池里,待稻种浸泡肿胀后再放入稻箩里盖上稻草,期间每天早晚几次不间断用温水清洗,待稻种生出白芽后撒入一小块水田里,经过精心维护后,半月左右秧苗就长成了、可以栽插了。

农谚云“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如今父亲种植的田地里遍地走的可不是耕牛,而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了。父亲说,以前春暖花开时,整理一亩水田至少要好几天,可现在一台履带式旋耕机,一根烟工夫便完成了翻耕。“不管是冬麦、油菜和水稻,现在全过程机械化耕种,支付些服务费用就行了,省时又省力,现在咱农民种地可闲多了。”父亲乐呵呵地说。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父知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道理,于是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里,八旬老父“不负农时不负春”,张开双臂去拥抱收获满满的春天……

(作者系甘肃省张掖市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农时   老父   张掖市   稻种   冬小麦   耕牛   铁锹   水田   水稻   庄稼   耕地   油菜   雨水   父亲   春天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