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医院日入6000万,院长提示并不盈利,医院比病人更难吗?

文/法老

编辑/法老

一次伤风感冒,去趟医院竟要花费800块?

近日,在《亮剑》中饰演丁伟的演员王全有,在某音发视频爆料:自己因为小感冒去了趟医院,回来一看药费单子直接蒙了,一场小小的发烧感冒竟然花费了800多。

“团长”甚至吐槽:是不是算错了!

八百块不多不少,但看病难、看病贵的事情却一直横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

然而,病人喊贵的同时,医院却在“喊冤”:我们真的不挣钱!

中国最大医院日入6000万竟然不赚钱?

2021年,郑大一附院在自家官网公布报表,年收入218.78亿,折合每天收入6000万元。

庞大数字的背后却是郑大一附院院长的无奈哭穷:虽然日收入6000万,医院真的不挣钱!

院长这句话一下子捅了马蜂窝,更是有网友直呼:连医院都不赚钱了,那还有什么是能赚钱的?

如果真如院长所说郑大一附院真的不赚钱,那这钱都跑到哪里去啦?

医院最大的客户——无数患者账单的背后

该院每天的接诊人数在2-4万之间,看起来像是春运一样,医院的台阶上坐得到处都是患者。

医院的病房爆满,有些病人无奈只能被安顿在走廊上。

医院有这么大的人流量,更何况医院也不是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如此巨额的收入,为何无奈哭穷说自己没钱?背后的矛盾到底出在何处?

虽然很不可思议,实际上中国也确实存在医院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情况,2020年以来,已有上百家医院破产。

医院都做了什么?医院的支出都包含什么呢?怎么可能会有亏损的情况?

对于医院,其中一部分支出用于扩建病房医护人员的待遇也不能落下,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购买高昂的医疗器具以及后续的保养费用等。

这并不难理解,但医院又不盈利为什么要进行扩建呢?总不能是吃饱了撑的吧。

扩建的首要原因刚才已经提到过了,那必然是人太多了,病人都快睡到大街上了。

如果不是来到郑大一附院,寻常人根本无法想象郑大一附院的人流量多么令人震撼。

医院内人群拥挤,席地而坐的病人不在少数,许多病人需要等待半天甚至更久,为了尽早看病,不少病人凌晨便在此等待,即便如此,依旧要苦等数个小时

住院部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许多病人因病情紧急又没有床位只能暂时被安顿在走廊上。

病人的身体脆弱,病人待在走廊上根本无法好好休养,有许多不方便之处。

郑大一附院为何有如此庞大的患者?

河南在中国是个极其特殊的省份,粮食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但是整体过硬的经济支柱并不多,而相对应的百姓的公共的医疗健康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小病可以去诊所或者药店,但是稍微有些疑难杂症那就是要找最好的医院,而在河南省会的郑州,郑大一附院成了患者的首选,再加之其名气,全国也有很多病人前来看病。

无奈医疗资源有限,郑大一附院的规模和医师资源有限,这也就造成了“看病成群,看病排队”的尴尬场面。

医院又怎会不积极寻求更好的措施?

医院的医护人员现状

病人多了,总有人要干活,医护人员的数目也需要相应增加。

所以郑大一附院挖取附近医院的专家,这些专家已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多年,往往已成体系,拥有丰富的经验。

呆在原来的医院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发展,但郑大一附院的疯狂扩张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平台来发展。

而郑大一附院也可凭借这样“走捷径”的方式成功迅速壮大医院

除此以外,郑大一附院还会通过收购其它医院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

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这一系列的花费下来,医院确实可能达到收支平衡的情况。

辉煌的起始,平庸的开端

随着郑大一附院的扩张,大量医生得以跳槽入驻郑大一附院,但这并不一定是他们的幸运。

郑大一附院的医生待遇与福利都是出名的好,无论是手术量还是患者种类都远超其他医院。

据统计郑大一附院每天800台手术要进行,这对于拥有远大志向的医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此外医院的体系基本固定,许多医生想要再进一步,但医院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那么多萝卜坑等着他们。

郑大一附院会创建许多新的科室,这对于医生来说像是天上掉馅饼。

郑大一附院想要挖人,这招屡试不爽,但是这个新的空地未必会适合萝卜的发展。

许多医生跳槽后就会发现他们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因为难度极高的手术终究数目有限,他们面临的更多还是简单的小手术。

他们本可以在自己原来的岗位上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医生,但却在优越的环境里干着大量基层的工作,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螺丝钉。

小手术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高超的医术,但让专家耗费大量精力在此,简直是杀鸡偏用牛刀。更何况这种挖人行为不仅在现在影响人才的发展,未来更是遗祸无穷

那些被挖走专家的医院极有可能会出现医生断层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留不住医生,这些医院会消减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许多新来的医生极有可能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医术无法得到实质性上升。

显而易见,郑大一附院这种行为对医疗事业来讲弊大于利

病人并非韭菜

去医院看病并非所有病人的内心所愿,许多病人直呼花冤枉钱,费时又费力

首先,在郑大一附院看病确实会遭遇人满为患。

人多时最直观的感受,每次挂号都需要漫长的等待

当你以为等待结束,面见专家后,收到的会是一大堆检查

这还不算完,检查之后还有复检,折腾得人精疲力竭。

若是本就熟悉医院流程还好些,充其量是比较繁琐。

更为艰难的是慕名而来的老年患者,人生地不熟的,必然是举步维艰,并且许多老年人对科技较为陌生,必定会耗费更多心力。

更关键的是病人的许多救命钱并不是花费在看病买药上,反而耗费在这些没完没了的检测上。

如果病情严重到住院,那就更加困难了。

在郑大一附院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即刻拥有病床,患者与病床一直处于一种僧多粥少的状态。

但这其实是一个很令人难以置信的问题,毕竟郑大一附院是我国床位最多的医院,并且还一直处于扩建的状态里

甚至在今年二月,郑大一附院便又发布了一条招标公告,改造西院区,意图再次增加床位。

但这完全是治标不治本,患者依旧源源不断到来,一旦出现空余床位变会立即住满,患者的数量屡增新高。

总有病人处于无床可住的状态。

患者被安排在医院走廊里已经司空见惯,可是走廊哪里是适合病人长久居住的地方。

医院也知这不是长久之计,但建房的速度实在是赶不上病人增长的速度

即使如今交通便利许多,但跨省看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这里看病这么难,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患者愿意千里迢迢的来到郑大一附院求医呢

因为郑大一附院声名在外,在各方面皆有建树。

郑大一附院的医疗水平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名医众多,设备完善,所能接诊的病人种类及医疗水准是其它医院远不能及的。

郑大一附院多年来在医学领域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无数病人得以康复,它的贡献确实无可否认。

那从病人的角度来看,郑大一附院规模越大就一定越好吗?

很明显,并不是如此。

郑大一附院大量的吸纳人才造成科室冗积,直接造成了病人所需做的检测剧增,使得患者的检测流程极其复杂。

实际上为了防止误诊,在诊断前做一些必要检查无可厚非,是一种对病人和医生都负责的现象。

但过分的让病人进行许多无关的检查,确实会造成很多延误和不必要钱财浪费。

更为关键的是,医生本就是在与死神赛跑,对他们而言,金钱反而是其次,拖延时间就是图财害命。

并且一般医院之间实力有差距实属正常,不同医院也有各自不同的擅长领域。

但像郑大一附院一样与其它医院产生断层般差距的绝非寻常情况。

郑大一附院虽然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极好的诊治平台,但其实它本身也是造成患者看病难的众多因素中关键性的一环。

一家独大不如百花齐放

郑大一附院出现“医护资源集中”,对于整个医疗体系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大量外地病人选择在郑大一附院就医的情况使得医疗医保之间脱节

患者更加倾向于去大医院进行就诊,但是他医保所报销的金额依旧是从他家乡医保报销。

因两者报销的比例不同,如此操作会导致自己多花许多冤枉钱,理疗负担也会暴增。

这对患者和医疗来说是一个双输的结果,唯一可就此获利的只有那些大医院。

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患者,但患者的数目永不可能认为增加,真正的高精尖手术数目

本就稀少。

因此广泛吸引基层病人,大量增加小手术的数量便成了医院首选,大量的非必需检查也是医院冗员的产物。

但这也就造成了另一结果,大量的病人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及床位,医院就此扩张又需要病人来实现平衡。

这就促成了一个恶行循环,随着雪球越滚越大,这已经不是医院想停就能停的了。

基层医院为何不受重视?

与郑大一附院热闹拥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基层医院少有人问津。

除了基层医院的整体水平确实较之大医院较差外,还因为群众并不信任基层医院。

基层医院的医生缺乏锻炼机会,医术水平层次不齐,等他们的医术较为成熟后,又会收到其它大医院的邀请,因此基层医院的水平确实普遍比较拉跨。

许多患者患病时,若是状况较轻,可能会选择一些小诊所或者可能直接咬咬牙熬过去。

若是情况严重,极有可能会被医生告知无法处理,建议到更高一级的医院就诊。

更有甚者,若是碰到一些庸医,错诊漏诊并不罕见,延误病情更是时有发生。

这些医院在老一辈的描述中总出过几起医疗事故,口口相传,久而久之,若非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去这些医院就医。

三甲医院也并不能完全杜绝这种现象,单从概率上讲,总是要比小医院好上许多。

久而久之,基层医院的医生在患者心中的印象变得很不靠谱。

患者宁愿在三甲医院费时费力、艰难就医,也不愿将生命交付在这些基层医生手中。

实际上,这些年基层医院的医院的医疗水准在缓步上升,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医疗结构也在逐步完善。

生活中的常见病基本都可以在基层医院医治,并不会出现以前踢皮球一样的现象。

在医术方面,时常会有各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尽可能杜绝误诊情况。

可惜,基层医院不靠谱的观念太过于根深蒂固,患者的思想一时没有改变过来,导致这些改变并没有为患者带来多少便利,让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造成这种情况还有一根本原因便是我国的医疗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改善,基层医院无法留住人才,三甲医院医生过于饱和,医疗资源极端不平衡。

结语

人皆惜命,生病尤甚。若是可以病人自然希望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疗,去最好的医院自然成了许多人的首选。

医疗问题并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如今的关键问题应是医疗资源尽量平均,小病不用跑,大病有专攻才是健康有利的医疗环境,期盼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不再闻病色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法老   病人   医院   医术   床位   数目   走廊   院长   基层   患者   确实   提示   水平   医生   情况   医疗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