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湖北老农借给红军400大洋,2015年孙子拿着借条讨要

有时,传承是如丰子恺先生所写《家书》般敦亲深意;有时,传承是如红木家具上摆放的百年碧玺般价值连城;也有时,传承可以从一封欠条中显露......

1929年,在湖北省孝感市,一位名叫杨长银的老农借给红军400大洋,并留以欠条佐证。86年后的2015年,他的孙子杨明荣拿着那张皱皱巴巴的借条,去到警局讨要欠款,获得了40000元人民币的补偿。

那么这件乍听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一切还要从1929年的时代背景说起。


一、自愿的赠与

1927年,对红军战士们而言是格外艰辛的一年,不仅在诞生初期缺粮少食,而且遭到各地复杂纷争的影响,因此红军战士们皆是寒衣素食,躲避全国各地的追击。行路艰难,时局不易,步履匆匆只为人民。

于是,红军战士多次召开会议,终于痛定思痛,决定走上独立武装反抗的道路,自主完成中国战斗的任务。在同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先后发动并且获得了伟大成功,红军这才登上了历史舞台。

战乱时期的历史舞台是不好攀登的,不仅因为时局的动荡,更是因为与其他党派相比,严重缺少粮食物资。因此很难抵御其他党派武装部队的袭击。

显而易见,处于萌芽阶段的红军根基尚且不稳,便遭到了其他党派反动派的强烈敌视,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封锁红军的物资补给,试图将红军围剿除尽。

恰逢1929年,红一军团在转战南方的时候路过了湖北省孝感市的一处村落,此时他们缺兵少马、粮食短缺,处境十分艰难。

彼时,杨长银家中经商,生活还算富裕。在听闻红军经费短缺之时,自发掏出300大洋的善款,又东奔西跑向亲戚邻居借了100大洋,方才凑出400大洋,主动赠与红一军团一分队队长涂杏。

涂杏对于杨长银的资助十分意外。据考证,当时的400大洋已经完全足够在孝感市购买一套几百亩的房屋了,但是杨长银态度坚决,再三劝涂杏收下。原来,杨长银早就知晓红军“不拿群众一分一毫”的严格纪律,但是战事吃紧,自己身体差不能亲上战场,便想以捐款的方式为战斗出自己的一份力。

对于人民群众这样一份报国热情,红军是无法抵抗的。我们可以从无数影像资料中了解到,红军这支队伍一直是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为人民奋战的,群众们信任红军,愿意无偿资助他们渡过难关,然而红军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努力对人民群众负责,为人民群众服务。

最终,涂杏给杨长银写下了400大洋的欠条,以示红军有借必还的态度。

二、训令的传承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战斗战争时期,红军战士为军队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是红军战士纪律工作的重要原点。百年党史告诉我们,唯有守住群众纪律红线,才能永远把党的事业与最广泛的民心,牢牢系在一起。

1947年10月10日,党中央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三大纪律”最终确定下来: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训令既发布以来,每位红军战士都按规矩遵守着,历史上便有一位将军因手下警卫员违纪而大发雷霆过。

在沂蒙时期,一位姓陈的将军体恤百姓,事事躬亲,因此日夜操劳,人也逐渐消瘦下去。陈将军的警卫员眼看着,但是部队粮食紧缺,他也只能在心里干着急,却无计可施。

一天,警卫员出门巡逻的时候走到了一片瓜田,眼看着西瓜个个饱满,心里想着能给将军解解渴也是好的,于是便上前询问西瓜价格,谁料小孩说:“要吃你就自己摘吧!”小朋友稚嫩的口气中充满了对八路军的信任。

警卫员挑了个圆满的大西瓜正要付账,却猛然想起出门巡逻并未带足银两。抬头看向前方,却发现小朋友早已消失不见。警卫员只好留下欠条,想着改天再来付款。

谁知,陈将军知道西瓜来历后,脸色阴沉,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一个西瓜事虽小,但影响却很大,大人不在的时候,我们摘瓜,那这和其他党派抢瓜,又有什么区别呢?”只是一个小小的西瓜,陈将军就如此较真,可见对于民众的财产,红军战士是极力保护的,不取人民群众一分一毫。

大家都知道,红军是一只以农民兵为中流砥柱的军队,因此他们的作战资金并不多,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时时刻刻面对残酷的战争考验,因此吃树皮、食战马的情节屡见不鲜,“山穷水尽”四个字都不足以准确形容他们处境的艰难。人们常言“时事造英雄”,却总忽略艰难时事中,英雄为成功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然而,特殊事件需要得到特殊对待。在红军建立初期,粮食严重短缺、急需作战武器的时候,红军曾几次向人民群众留下欠条。

而每一份欠条都得到了妥善处理。建国初年,红军战士曾向外界广而告之,若持有红军欠条可向国家讨要欠款,国家会按照物价不同作出相应补偿。

我们党这样说了,也如实做了。他们对于每一份收到的欠条都会组织专家人员前来鉴别真伪,确认是真的后,便按照物价增长进行补偿。

可是,赤胆忠心的杨长银老先生当时并没有想过兑现欠条,他将欠条放到家中的小木匣子里妥善保管,代代相传着。

据采访,杨长银老先生在将木匣给下一代的时候,曾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些钱是我自愿捐给红军的,那时候红军战士吃不饱也穿不暖。我们村里很多人捐米捐红薯,当时我有能力捐钱就捐了。我知道他们是挨饿为我们打仗,我很感激他们,村里人也都感激他们,所以我不要红军还这笔钱,这是他们应得的。”

某种程度上,这个欠条正是杨家几代传承的时代精神的物化象征;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是红军战士人数十年来传承并发展的红色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领导人同志多次提出要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军队、教育干部、教育党员和人民。后来,党的主要领导人们都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出了高度评价。

2015年1月13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会议精神之一,被新时代人民谨记心中。

我国红军战士从诞生伊始,边遵循党中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指示,从不擅自取群众一针一线。并且在数十年的岁月中时刻铭记、不断深化,直到今日亦未曾改变。对于红色精神的传承可谓达到了极致。

数十年来,党对最初训令的遵守与升华,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刀刻斧凿般的印记。这是党对于初心的传承;而杨家对于欠条的妥善保管,亦是红色精神的传承。

对于我们熟知的南昌精神、井冈山精神、三渡赤水精神、狼牙山精神等等,也是如此这般在战争中诞生,并经过年岁升华后牢牢留在人们心中的。

三、如约兑现的承诺

杨家到杨明荣这一代的时候,已经日渐没落。2015年的时候接近家徒四壁,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杨明荣迫不得已拿出了爷爷珍藏的欠条,只是希望能获得欠款,维系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86年前,他走邻访友凑齐400大洋,救红军于危难之际;86年后,红军战士按照物价补偿40000人民币,救其孙子于水火之中。由此,中国人民红军战士从人民在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宗旨得到了最好的佐证。

1985年,山西也有一位老农拿出欠条向公安局讨厌。令人诧异的是,他的欠条是俨然写着:八路军欠山西长治黎城郭明阳1100万法币!

这样一个庞大到令人当目结舌的数字看上去惊人。事实上,由于当时通货膨胀,法币又是新推出的流通货币,所以数额总是夸大到物体实际价值的数百、乃至数千位。那么这1100万法币,价值远远低于的1100万人民币。

详问之下才了解到:那是在淞沪会战刚刚打响的时候,身处华北平原的日军偷袭山西。于是,国民公安局派出阎锡山奔赴正面战场,八路军则有林将军率领一一五十奔赴山西,从敌后方包抄,进行游击战。

然而,日益漫长的行军路线与持续长期的游击战役,使得部队的粮草供应严重短缺,近一万名前线士兵将不能果腹。最终,一一五师决定向山西群众借粮。

借粮的消息一经发出,当地民众有的带来一筐米,有的捧来一盒子红薯,有人送来几斤粗粮。纷争不断年代,农民们的生活离温饱尚且差得很远。

却不曾想到竟然有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带来了浩浩荡荡十几辆马车,每辆车上都装着满满当当的粮食。这位老人便是当时黎城有名的地主--郭明阳,他原本只想进行无名捐赠,却敌不过红军战士们的严肃拒绝,最终留下了1100万法币的欠条。

与杨长银老人相似的是,郭明阳也是后辈生活窘迫才不得以拿出欠条。然而法币在我国早就不流通,战乱时期的通货膨胀使得数额听起来非常巨大,但也只是耸人听闻罢了。

即使如此,公安局仍然给出了最大的诚意,还给老人8万元人民币,帮助郭家渡过难关。

由此可见,杨长银老人的欠条事件并非个例。所谓“军民鱼水一家亲”,或许就是在对方窘迫的时候愿意伸出援手吧。

四、外界的评价

杨长银老人的孙子向公安局讨要欠款的事情一经网络传播,便引起众多网友的广泛讨论。

许多网友在听闻杨明荣老人只获偿了4万元后大为吃惊。有网友提出:1924年鲁迅在北京阜成门购买了一套四合院,仅花了800大洋。因此按照当时的房价折算,一块大洋能折合人民币8万左右。

然而又有专家提出: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如今的400元人民币,因此获偿金额应该远超于4万元等等众说纷纭。

当然,最多的评论便是:在确定欠条是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应有的赔偿,是红军战士诚信待人的表现。大家纷纷表示我党果然严格执行“从人民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不仅如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党对于红色精神的延续;还是杨长银、郭明阳老先生对于初心的坚守;或是两位孙辈勇敢的要求兑现承诺......丝丝缕缕之中皆透露着传承二字。

五、结语

传承,往往并非物质价值,或许是家书中传递的字字真情,或许是窘迫中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无论是什么,皆是在我国历史长河被经久洗刷,但从未消灭的真情。已到情字这一步,再追究银元的物质价值便没有必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大洋   孝感市   红军   老农   法币   训令   警卫员   借条   孙子   欠条   山西   湖北   纪律   西瓜   将军   战士   群众   老人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