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年轻人为啥爱上寺庙游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话题,“寺庙旅游在90后00后中爆火”。

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年轻人们正在成为点燃寺庙旺盛香火的主力。而且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可见,寺庙游的热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

但在以前,寺庙游很难和年轻人联系在一起。以前有一句口头禅——“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主要是用来说旅程的单调乏味。寺庙游曾经是多少旅游的“保底”项目,没什么可去的地方,那就去看看庙吧。

所谓时尚的旅游,可能是看海,是逛吃,是到各种网红景点打卡拍照,或是各种蹦极跳伞之类寻一个刺激。但好像风水轮流转,不言不语的寺庙,又悄悄地火起来了。

上个月我也和朋友去了一个寺庙,这是一个在年轻社交平台上非常火的郊区寺庙,我和朋友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了那里。但说实话,里面和普通的寺庙没太大不一样,我们在里面烧香拜佛,一切如常。

但只有一点,似乎能体现这里的游客属性:门口有很多网红咖啡厅和餐厅。我们走进一家咖啡厅,门口是个巨大的猫咪雕塑,里面是窗明几净的北欧装修风。我们点了一杯拿铁、一杯美式,坐在露台上,眺望远处寺庙的琉璃屋顶,这些中西古今混搭的元素却显得很和谐。而我们身边,几乎全是年轻人。

记得当时社交平台上对这里的推荐有一个标签——“很灵”。当然,这指的是求神拜佛很灵。在一条山道上,路两边挂满了各式寺庙祈福牌,有求学的、求子的、求姻缘的,似乎大家都得到了庇佑。

当然,这可能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如意的都回来还愿了,不如意的还在继续努力。但不得不说,当人们在上山下山地走一遭,在香火的熏染之下,眺望远山层峦,瞻礼宝相庄严,倒确实有一种心灵澄澈的感觉。

就像我和朋友,来的路上非常堵,人也非常多,排了半小时才进了停车场,我们是心焦气躁地跨进了大门。但很快,我们就平静了下来。毕竟,看着那些讲“禅意”“观物”“慈悲”“坐忘”之类的对联,再挂念那点凡间的琐碎还有什么意思?

至少在游览的时间里,我们都经历了一场心理调适。而且我发现,哪怕寺庙人多,却少有闹哄哄的感觉,人们不自觉地会调低自己的音量,争取和周遭世界的氛围相匹配。

所以,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寺庙游在年轻人当中又火了起来。解决人生的烦恼,要么向外拓展,要么向内收缩,就好像“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关系。人生当然要讲求努力、奋斗,但外面的世界总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变量,至少,我们还是可以先尝试改变自己的内心。说实话,年轻人如今面临的生活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论文、求职、买房、婚配,样样事情都不容易。在寺庙中,不光能求得心灵的一点宽慰,也能静下心来,反思许多人生的选择和方向,或许能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其实“深山悟道”一直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日常生活模式,他们未必要出世,但可以短暂获得一种超脱,直接与宇宙对话。仔细数数,像什么“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都是写于山寺之中。这里提供了一种难得的空间转换,获得一种超脱于尘世繁杂的精神舒展。

所以,今天的年轻人爱上逛寺庙,倒也不失为一种文化传统的回归。与职场中高度紧绷的神经暂时告别,适时提醒一下自己这个世界有多宽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寺庙   年轻人   景区   香火   超脱   咖啡厅   社交   人生   朋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