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房价,国家再一次出手了

2023年2月,全国百强房企销售实现4615.6亿,单月销售业绩环比增长29.1%、同比增长14.9%,着实给风雨飘摇的楼市打了一剂强心针。目前来看,市场表现上筑底完成,已经出现上扬趋势。但自2021年起的宏观调控,力度过大将楼市一举送入“ICU”,导致百强房企中37家出现债务违约。楼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答案很明显,房企新房库存!

根据《2022年中国百城库存报告》,截止2022年底,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库存,较2021年底增长1.3%,百城新房库存已经连续上涨49个月。

新房去化不畅,销售及回款必然遇阻,加上“三条红线”对于民营房企融资端的“一刀切”,严重现金流断裂,也是导致诸如旭辉、融创、正荣等“优质房企”产生严重的债务违约。

严重的资金短缺,导致房企拿地意愿降至冰点。2022年,全国卖地收入减少约2万亿,一举回到五年前,仅与2017年持平,民营房企拿地占比不足10%。2023年1月份百强房企拿地总额591亿,较2022年1月同比下降29.4%,除央企、国企及地方城投平台外,民营房企均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拿地意愿几无。

换而言之,近两年的土地市场,完全依靠央企、国企及地方城投托底在支撑着。

新房库存不断增加,离不开四个因素:

一、住房过剩:前期土储,受拿地后施工建设交付期限制约,产生大量的新房上市。存量没卖完,新的还得持续供应,“以销定产”也不过是房企的自我安慰而已。

二、需求不足:疫情三年,经济下行明显,诸多行业遭受重创,很多家庭收入锐减,购房念头彻底打消。

三、房价横盘:刚性需求不足,房价横盘甚至逐渐走低、成交量降低的情况下,改善需求和投资需求不急于出手。通俗点讲,房价不涨甚至还降的情况下,无论刚需或投资,谁会出手?为什么不等等...

四、制度问题:大量房企出现债务违约,从而出现交付难、交付品质差的现象,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不少的案例。加之期房预售制度、公摊面积制度不得人心、诟病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购房意愿。

于此,自2022年6月起,全国百城新房售价环比连续下跌7个月,百城二手房售价更是连续下跌9个月!

在地方土地财政横行、地方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房地产的背景下,土地融资带动城市发展,推高房价再次带动土地融资的循环模式,房价下跌是地方政府的“红线”。因此,很多城市调控的首要任务除了“保交付”,还有“稳房价”。

自2022年起,上至中央下至地方,为了“保房价”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取消双限供地,到松绑限购、限售,再到降首付、降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等宽松政策。加之地方上补贴契税、补贴房款甚至房票政策,已经实现由宽松到“给钱”的质变。

但,效果均不理想。不但如此,居民的存款热情高涨,提前还贷甚至出现了“预约办理”。2023年1月,全国居民存款新增6.2万亿,房地产相关贷款仅新增2572亿,大约只是个零头...

当下楼市最大的风险在于高居不下的新房存量,如不能妥善解决,供需关系持续恶化,房价不仅会进一步下探,这种悲观情绪,甚至会对整个金融系统乃至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2014年,全国近7.2亿平方米的新房库存,各城市滞销情况和如今情况相仿,最后国家出手,一个被外国学者盛誉的“房地产史上最伟大发明”--2015年棚改货币化政策横空出世,拆旧建新,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加之棚改专项资金政策支持,天量库存短短两年内消耗殆尽,随着而来的是2015-2016全国范围内的房价大涨。

2015年的棚改,拆除大量2000年前的老旧项目,这一次还能复制吗?

答案是否定的,毕竟不能把2000年后的房子也拆了?

关键时刻,为了保房价,国家再一次出手!这一次的点,选在租赁市场!

2023年2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就《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支持发放住房租赁经营性贷款。

很多不明内理的人一看到“租赁”二字,习惯性认为“小打小闹”,掀不起大的风浪。其实恰恰相反,这件事释放了非常重磅的信号!!!

这个政策,是对我过长期以来“重商品房轻租赁房”模式的一次颠覆!

17条金融支持措施中,对加强住房租赁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尤为重要,具体如下:

一、加大对租赁住房开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发建设阶段,80%投资可由银行提供,贷款期限3-5年;

二、对创新团体批量购买租赁住房给予信贷支持,最长不超过30年,贷款额度最大可至80%;

三、支持发放住房租赁经营性贷款,对经营且产权自有的,最高可给予80%信贷支持。对于产权非自我者,最高可给予70%信贷支持;

四、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工作,在把控风险情况下,募集资金用于住房租赁企业持有并经营长租业务;

五、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有序投资住房租赁领域;

综合来看, 这就是国家层面在为了保房价,在给天量库存寻找新的“买家”。这个新买家,其实就是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包含保险、专业资产公司及开发商自己等,诸如长租公寓领域的龙湖冠寓、小米公寓、中骏FUN-LIVE等。

不仅如此,个人购买租赁住房,可以像购房一样申请贷款,最高80%、最长30年,相同的路数,你品,你细品...

巨大的杠杆效应必将撬动巨大的变化,至少有三点:

一、有利于长租公寓市场的发展;

二、极大的带动存量新房的销售去化;

三、加快兑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承诺,多方式解决住房难题,特别是一线大城市的新市民、青年住房问题;

简单来讲,就是实现有钱买房、没钱租房的问题。

目前,全国70城近一半的城市新房成交量在回暖,希望可以实现楼市的稳健发展,实现后疫情时代经济的强力复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方城   房价   信贷   楼市   新房   出手   住房   库存   贷款   需求   国家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