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匪夷所思的“收益递增”规律

在《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这本书中曾提到一个“收益递增”规律,比较有意思。

因为一般情况下,可能是“收益递减”的说法更为人所熟知。

例如,从一罐什锦干果里找核桃,就符合收益递减规律:罐里的核桃越来越少,个头也越来越小。

手指头不断在杏仁、榛子、腰果、夏威夷果里扒拉。渐渐地,这罐干果就像一座奄奄一息的金矿,不再能给出足够的核桃了。

现在,假想一罐有着截然相反特点的干果。你拿的核桃越多,罐里的核桃也越来越多——这似乎叫人难以相信,也是常理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但是,过去的10万年里,在与尼安德特人的生存竞争游戏中,我们的祖先智人不仅取得了胜利,更是在“收益递增”规律的帮助下繁衍生息着,并最终成为地球霸主。

不管智人从地球干果罐里取用了多少,他们的工具、技术、族群等等发展了多少,地球干果罐里仍然长出越来越多的核桃。

到了1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回报的步伐陡然加速。接着,到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又来了一轮大提速,而且一直持续到21世纪。

19世纪以来现代世界最基本的特征不是技术的进步,而是技术(以及技术背后的知识)的加速进步,是不断发现“收益递增”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比人口爆炸还惊人。

越是繁荣,就越是能够繁荣。越是发明创造,就越是能冒出更多的发明创造。

正如摩尔定律所说,每18个月电子芯片的集成密度就会增加一倍。

1971 年 11 月 15 日,英特尔在美国《电子新闻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广告的主角是一种新型芯片,它可以根据你的指令来执行不同的操作。

这枚芯片就是 Intel 4004,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微型电脑处理器,它在 3mm×4mm 的尺寸里塞进了 2300 个晶体管,采用了五层设计,10 微米制程,每秒运算9万次,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水平。

摩尔定律

也就是在这枚芯片诞生的 6 年前,戈登·摩尔提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摩尔定律」,这位英特尔的联合创始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 18 至 24 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在此后的50年里,尽管业内专家、大佬时不时就会发出“摩尔定律已死”的感叹,但这些言论总会被更小制程芯片的诞生而打脸。

时至今日,芯片制程更是已经突破到了 3nm。

芯片制程的进化只是“收益递增”规律的一个侧面例证。

另外一句话,想必大家也听过:近200年来,科学技术的成果与贡献远远超过了过去200万年乃至人类全部历史的总和。

人类社会各主要国家增长曲线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体世界经常出现收益递减,但思想的世界就不一样了。你产生的知识越多,就越能产生知识。现代世界推动繁荣的引擎,就是可用知识的加速产生

正如托马斯·杰斐逊的名言:“我将思想传授他人,他人之所得,无损于我之所有;犹如一人以我之烛火点燃,光明与他同在,我亦因此身处光明。”

比方说,自行车就是一种实体上的东西,符合收益递减规律。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一辆自行车是非常有用的,但拥有两辆自行车并不能带来更多额外的收益,因为他只需要一辆自行车就可以满足上下班或者买菜的需要,因此第二辆自行车对他来说就是收益递减的。

但“自行车”这个概念的价值并不会递减。不管你告诉别人多少次怎样制造或骑自行车,这个概念也不会变得陈旧,不会没有用处,不会出现边缘磨损。它就像托马斯·杰斐逊的烛火一样,给出去也不会有损失。

实际情况甚至刚好相反。你把自行车的知识告诉的人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设计出新的东西,比如自行车挡泥板、更轻巧的车身、比赛轮胎、儿童座椅、电动马达,等等。

传播有用的知识,会带来更多有用的知识,孕育出更多有用的知识。

没人事先预料到这一点。政治经济学的先驱们全都以为世界最终会陷入停滞。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罗伯特·马尔萨斯全都预测,收益递减最终会占上风,生活水平慢慢地将再无改善。

然而社会发展的现实是,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新颖的、方便的技术、产品更新换代,为人们带来更方便快捷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托马斯   收益   智人   规律   英特尔   干果   匪夷所思   核桃   定律   芯片   自行车   有用   更多   知识   世界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