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心语微声四号院的图书馆


说起科大图书馆,大家一定会想到一号院图书馆的大气、三号院图书馆的别致,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四号院的图书馆,前些年因为园区功能任务的变化,这里的图书馆确实被冷落了一些年。如果说一、三号院的图书馆是大家闺秀的话,四号院的图书馆更像个小家碧玉,温文尔雅地端坐在那里,默默承受着岁月的洗礼。
2017年学校新一轮调整组建,应运而生的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入驻四号院,为园区加快发展带来新动力。很多尘封已久的营房按下全面整修的快进键,园区面貌日新月异,四号院的图书馆,也在无以阻挡的时代大势中焕发勃勃生机。再次走进四号院图书馆,大厅的LED电子屏光彩夺目,时尚的朗读厅随时可用,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气息扑面而来。
四号院的房屋大都建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钢筋水泥短缺,搞建设大都是在长沙一个叫黄土岭的地方就地取材,大家选取好土精心烧制红砖,再踩着竹篾捆绑的脚手架盖起了两层建筑。据说建设期间还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帮助,所以尽管楼房不高,但也穹拱雕刻、宽敞大气,中苏结合形成别具特色的庄重美感,让人不由感叹困难时期前辈们追求美好的火热激情、卓越智慧和一流的建设标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经济条件大为改善,四号院终于盖起了不愁钢筋水泥的图书馆,并成为师生们引以为豪的一座标志性现代建筑。
我是1996年来到四号院读书的,正好赶上这个新图书馆成熟运行容光焕发的时刻,我就读的专业是军队文化管理,又是部队报道员出身,读书看报已形成职业习惯,那时没有手机,学员队有限的报纸还要在阅报栏里共享,四号院的图书馆,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乐园。
当时在四号院读书的,既有战士考学来的生长干部学员,也有部队进修的年轻干部学员,大家以后都是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练好笔杆子可是看家本领,几乎每个学员队都有写稿要求。报纸上那些看起来没啥的“豆腐块”,真要写出特色写出新意入了编辑老师的“法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四号院图书馆一楼东侧的报刊阅览室,便常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火爆场面。
很多学员来这里的目的,一方面是研究数十家报刊的稿件风格和写作技巧,把编辑姓名和通信地址抄下来加强投稿沟通,一方面会在稿子发出后更勤快、更仔细地翻看报刊相关版面。那时电话联络不便,编辑的样报又总要晚好些日子才能寄到,图书馆每天更新的报纸,自然成为大家望眼欲穿、上稿先睹为快的地方。所以这里经常弥漫着目光急切、心跳加速的紧张气氛,还冷不丁会有人爆发出“嗷”的一声叫唤,大家见多不怪,更多的是投去艳羡的目光,因为这大都是新手稿件见报后不能自已的本能反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号院图书馆一晃已建成近三十年了,这座曾经在人们眼里现代而气派的建筑,如今看来已显得紧凑甚至局促。图书馆没有变,变的是大浪淘沙的时代和人们日渐大气的眼光。而眼界与思维的变化,又关联着改造世界。
我们刚入学时,四号院图书馆南面是一片桔林,桔黄时节校园里果味飘香很招人喜欢,后来为了培养我们文化管理专业学员的篮球裁判技能,忍痛割爱全部拔掉建成了四个篮球场。图书馆旁边临街的长长一排门面房,也曾是让师生们颇感优越的火车皮商圈,如今随着时代变迁,也都消逝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了。但四号院不大的图书馆却没有拆除或挪作他用,而是很好地保留下来,见证着一所大学对文化的尊崇。变化是常态,不变是智慧,取舍之间,成就经典。
其实图书馆存在的意义确实不在于大小,心若狭小,馆舍再大,也是禁锢,心若宽宏,小屋纸书,亦是天地。有幸作为一名1999年学校调整组建以来的全程建设者见证者,我也深深感受到,图书馆不仅仅是藏书读书的地方,还是呈现承载一方水土一方人独特气质和情感的地方,它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用知识的乳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也不断见证和吸纳着一片天地中历史的印记和述说。
四号院的图书馆,小馆不小,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的民族国家,记载传播真善美的东西,一定会高大永恒。
作者 | 杨彦青
配音 | 刘迪
编辑 | 冉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上个世纪   竹篾   图书馆   钢筋   学员   大气   报刊   见证   军队   部队   稿件   编辑   地方   时代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