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成敖里,一个崇尚儒学,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村落

一个地方有文化内涵,就像一个人有良好修养,便具有一定的魅力,让人愿意亲近。我对敖里也是如此,多年前就听说,敖里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总想一睹风采。之后为探访此村,我也多次走进敖里,每每去,每每有不同的体验。

敖里是一个古村,明、清时属青田县柔远乡八内都,宣统元年始建敖里乡,民国十九年敖里乡析置西坑乡。后几经合并、析置,于1992年敖里与西坑两乡合并为西坑畲族镇。敖里是个极具文化底蕴的村庄,村内既有古代农耕文明、儒家文化、建筑与慈善事业也是远近闻名。村内曾有明清大宅院19座,这些建筑均具有很好的文化价值,如今村里仍遗留10余座大宅门台,每一座门台背后都是一个故事。是关乎一个个周姓的故事。

在敖里,周姓族人不得不提。敖里村村民基本为周姓。敖里周姓始族是在明崇祯六年(1633)从福建寿宁县平溪迁到敖里的,距今已有380余年的历史。当时敖里在青田县八都管辖内。敖里的周氏祖先最早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长期跋涉于浙闽边界的崇山峻岭之中,以担盐贩卖为生。靠着勤劳,周氏族人到了第三代开始在敖里底排山兴建第一幢房屋。

当年,他们一边靠贩盐谋生,一边到当时的岭根、金田、小顺一带创办炼铁炉几十处,开展大规模的洗沙、炼铁工业。当年,这些作坊雇佣工人多达几百人,凭着勤劳与智慧,周氏族人渐渐获得了财富的原始积累。

过去,田地是人生存的根本,田多田少也是一个家族地位的象征。手里有了积蓄,周氏族人开始购买田地。他们一边在敖里周边铺路造田,一边大量购买田园山场。到嘉庆年间,敖里周氏的田产就遍及富岙、石庄、二源、三源、十源、南田、上垟、下垟、岭后,以及景宁的梅岐、章坑、东坑、北溪等地,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家族。行走文成时,时常还会听到,“过去那片田与山地是敖里人的。”

那时,不仅田地多少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庭院大小,门台高低也是一个家族的象征。随着家业的兴盛,周氏族人开始建造房屋。在敖里,他们先后兴建起了19座规模宏大、工艺考究的“四面屋”,如庙儿垄大宅、前垄坳大宅、大份大宅、下大份大宅等。这些建筑无论从布局、实体、结构、形式及彩绘都很考究,且工艺精致,造型完美,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节奏与韵律,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或建筑自身的原因,如今这些古建筑已所剩无几。印象最深的谢林大宅院,也在几年前被焚毁。

谢林大宅院,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宅院坐东朝西,沿中轴线依次列晒谷场、门台、前厅、正厅、附房,两侧分列廊庑厢房,建筑四周糙砌块石围墙,总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台门为三山牌楼式,用青石和磨砖砌筑,前厅、正厅、厢房等各建筑多为重檐悬山建筑,多用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大木件皆用材粗壮,制作精工。阑额、牛腿、雀替、门窗等装饰考究、雕刻精美,建筑室内多用制作考究的三合土,前后天井均用青石铺墁,出檐较为深远,两山出际较长,屋面施小青瓦,阴阳合铺,施缠枝纹勾头滴水。无论从整体构造还是建筑细节,工艺都十分严谨讲究,木雕、石雕、砖雕制作较为精细,梁架结构也颇具地方特色,是浙南山地民居的典型代表。2005年,谢林大宅院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几年前一场意外大火,将这座浙南山区代表的建筑毁于一旦。

敖里人虽然富了,生活上仍十分节俭,从不铺张浪费。村里的老人回忆,小时家里的主妇们还习惯将干粮让给上山干活的人吃,自己在家则吃一些稀饭。家用上也十分节俭,穿着上也很朴素。凭着勤劳与智慧,勤俭与节约,新中国成立之前,敖里村成为远近驰名的富裕之乡、集贤之里、德孝之村,敖里的周姓族人也成为浙南最富有的姓氏家族之一。

周氏族人是由贫困中崛起的富人,富裕后,他们没有忘记根本,而是选择回馈社会。

清乾隆年间,敖里周道亮就带着子孙做了不少善事。当时,大峃是瑞安县西面的中心城镇,青田的九都、八都(南田、百丈漈、西坑)一带的民众由于离县城青田较远,生活用品多到大峃购买。因此,通往大峃的大峃岭(大会岭)来往行人非常之多,由于路上无供行人歇脚休息之处,行人总是渴了找不到水喝,累了找不到落脚点,遇上下雨,更是无处躲藏。

为此,周道亮就在半岭处建了“会岭堂”三间,供人休息,每年还出二十二石的田租,冬汤夏水,招僧人司之。后“会岭堂”改名“半岭堂”。嘉庆年间(1806年)“半岭堂”曾被僧人卖掉,其后代又用银一千两将其赎回。光绪年间(1893年),“半岭堂”已破旧不堪,后辈又捐资将其重新修建,并在旧堂下首扩建五间,塑佛像,招僧人。近二百年来,周氏家族为方便行人所建的“半岭堂”不知方便了多少行人,这种不求回报的善举,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与传颂。

除会岭堂外,周道亮带着子孙后代铺造了丁坑岭、石门岭、八都岭、仓头坑岭等道路及建造了各道路上的桥梁。他这种好善乐施的举动不仅影响了其后代,也影响了周氏族人。后辈们先后在大峃岭头建了“云顶堂”;在丁坑岭头兴建了“广福堂”;在岭根岭头兴建“一勺堂”、“驻足亭”;在西里村冷水塘建了“施茶亭”, 为来往行人提供遮风避雨、供茶施水的休息场所。此外,周氏族人还捐出巨额银两建造百丈漈的周济桥、苍头坑的石板桥、黄洋坑的螺蛳埠石桥,重修兵乱中毁坏的处州试院等,对贫苦乡民送粮、免债,更是不计其数。

在周氏族人众多的善举中,位于百丈漈西段村的周济桥不得不提。周济桥建于清咸丰乙卯年(1855),由敖里的周作典建造。周作典为武庠生,钦授千总衔。此桥刚开始建造,周作典即辞世,其子承父志,力以成之。于1855年冬将此桥建成。

周济桥

建成的周济桥为三孔石拱桥,拱券两大一小,两端连接镇头村与西段村,全长40余米,宽3.70米,桥身皆由不规整块石砌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遗憾的是,1958年百丈漈建水库大坝时,周济桥的桥面与桥身前的分水尖大部分被拆除,已残缺不全,现桥面呈拱形状,无踏步。1960年水库开始蓄水时周济桥被淹。每逢天顶湖水库枯水期,湖水干枯时,桥身才能一露庐山真面。周济桥是文成首座三孔石拱桥,如今,随着季节变换,这座古老而又残缺的桥,仍浮浮沉沉于水中,成了文成的一道景观。每次经过那里,都忍不住对那座桥观望。

敖里周氏不仅靠勤劳本分持家,乐善好施做人,还是一个重视教育,培养人材的家族,并于一百多年前,在敖里村创办了声名远播的南屏小学。

南屏小学办学历史源远流长。据《青田教育志》记载,南屏小学的前身即屏川义塾。明末,叶孟圭用八都叶氏管理的下垟都铺寺院租,在屏川(西坑)安福寺创办了屏川义塾。《文成乡镇志》也载,清咸丰年间,屏川义塾改为南屏书院,院址设安福寺。

在追寻南屏小学时,村人还向我介绍了一段往事。清光绪时期,上村叶氏和西里叶氏争夺南屏书院的管理权,相争不下。后来随着学生增多,都铺寺院租也不够支出。当时敖里周氏兴起,在周围的姓族中声望颇高。通过中介,两地叶氏一致同意把南屏书院让给敖里周氏,由光绪贡生周方忠前往接收。接过来不久,南屏书院改为南屏小学。

敖里人接办南屏小学后,决心要办一流的学校。周氏族人认为,强师出高徒,他们不仅高薪聘任德高望重、知识渊博、为人师表的清时期举人和民国时期大学本科生为教师,还规定,凡是本科毕业的周氏后代都要回南屏小学义务教书一年。

当时由北京、上海等大学毕业的学生都要回南屏小学教书至少一年,所以在南屏小学读书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与思想都是超前的,比如英语,在南屏小学读书的学生就会提前接触到。而这些由大学刚毕业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新思想、新理念和高尚的追求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中也促使学子奋勇前行。

“德厚而成人,学优而成才;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是南屏小学的教学理念。在此理念的教育和新思想的引导下,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存高远,发奋学习,通过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最终实现自己的想梦。

周定

正是在这种超前的教育理念下,南屏小学培育了一大批的人才。他们有革命家,有将军,有教授,有专家,有学者,有新思想先锋等。其中有树废科举上大学旗帜,殁于反清革命的周绍适;有开出国留学先河,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入研究所,后在民主革命中殉难的周绍佶;有留学日本,回国后弃官返乡办南屏小学,倡导读书救国论的周德三;有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周定;有浙江首任省长,中将,追赠陆军上将,军长的夏超;有国民党少将军官的周志轩;有著名教授、水稻专家周长信;有著名教授、林学家周桢,以及获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教授周建初;银行专家周志旦;糖业专家周志新;高级工程师周光南;还有教授周价等等。南屏小学可谓“群贤辈出,人杰地灵”。

周桢教授

由南屏小学走出的众多人材中,有一个人的身份十分特殊。他叫周光裕。周光裕是长工的儿子,同样毕业于南屏小学。当时敖里的大户人家并不剥削家里的长工,而且十分尊重他们,不仅为他们建房娶妻,长工的子女也同主人的子女一样有到学堂读书的权利。周光裕父亲是周定家的长工,受周定的影响,他由南屏小学毕业后,徒步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后又从抗大毕业参加八路军。建国后在国务院、浙江省财政厅等政府机关历任要职。可见,当时敖里的大户人家不仅有着乡绅风度,对穷苦大众也有着人文关怀。

临时大总统给南屏小学送的牌匾

由于教育质量优异,并有着深远的影响,南屏小学曾被教育部授予“三等金质嘉祥褒章”,临时大总统徐世昌曾颁给南屏小学校长周鸿钧“敬教劝学”的褒扬匾额。南屏小学可谓是鳌里的一个人才摇篮。当时的省立处州中学(今丽水中学)因南屏小学教学质量好而破例准许其毕业生免试升学。

随着时代变迁,敖里村在大环境下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如今敖里人虽不像旧时那么富足,但敖里人的精神仍在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后人,文化仍在熏陶着一代一代的后人。(选自《淡墨文成》| 作者:张嘉丽)

锋游记,分享旅途风光趣事,解锁更多吃喝玩乐新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青田县   安福   青田   嘉庆   桥身   长工   氏族   儒学   温州   考究   村落   年间   行人   内涵   教授   家族   小学   建筑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