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吉林市门诊共济方案1月起实施,医保卡划入金额执行新政策

2022年12月29日,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健全完善吉林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和待遇保障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吉市政办发〔2022〕39号),预示着,2023年1月起,吉林市在职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医保卡划入标准将发生较大变化,而普通门诊费也将同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根据《细则》,今年开始,吉林市在职职工(包含以统账结合方式缴纳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以下简称统账结合灵活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医保卡划入标准将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标准。

其中:

在职职工(含统账结合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卡划入新标准统一为本人医保缴费基数的2%

在职职工划入新标准其实就是个人每月缴纳的全部医保费,而之前单位缴纳的医保费中按年龄段划入到个人账户的部分将全部调整划入到医保统筹账户,不再划入个人医保卡。统账结合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剩余部分基本医疗保险费也同样全部计入统筹账户。

吉林市缴费基数执行周期为当年4月至次年3月,按照2022年缴费基数6384.83元计算,2023年1-3月份吉林市在职职工和统账结合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卡划入标准每月为76.62-383.09元之间,4-12月份需等2023年度医保缴费基数发布后再调整。

退休人员医保卡划入新标准分两步到位,2023年度按2021年吉林市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3.4%划入,即每月划入88.2元2024年度按2021年吉林市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8%划入,即每月划入72.6元

按照《细则》,2023年1月起,将同步将普通门诊纳入报销范围。

具体来说,年度门诊起付线分为三个标准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累计100元、二级累计200元、三级累计300元

报销比例同样分为三个标准在职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在一级及以下、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起付标准以上医保报销范围内的门诊费用,分别按60%、55%、50%比例报销,退休人员在此基础上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即65%、60%、55%。

年度报销上限统一为1000元。也就是说,在起付线以上,当年最多可以报销1000元。

《细则》还对门诊慢性病(详见附件1)特殊病(详见附件2)的报销政策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将门诊慢性疾病由原来的21种结构性调整并增加至29种,门诊特殊疾病由8种调整增加至55种,变化很大。另外,总体报销待遇要比普通门诊高不少。

其中:

门诊看慢性病起付线为800元,并可以与普通门诊起付线合并计算,报销比例统一为70%

慢性病门诊年度报销上限是按病种设置的,并且可以同时享受多病种报销上限,即每增加1个病种,可以在报销上限最高的病种基础上再增加300元上限标准,但年度累计报销上限不能超过6500元

比如同时患糖尿病、高血压的,年度报销上限标准就是4000+300=4300元。

门诊看特殊病,基本上与住院报销标准差不多,具体如下:

一个自然年度内,一级及以下、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分别为400元、800元、1100元

报销比例,在职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在一级及以下、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支付比例分别为90%、87%、85%;退休人员提高5个百分点

年度报销上限为9万元,与住院报销金额合并计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特殊病必须在二级及以上定点综合医疗机构或专科医疗机构(不限定级别)中看门诊才能够按照上述规定报销的。


附件1:29个门诊慢性病病种及报销上限


附件2:55个门诊特殊疾病病种

1.结核 2.病毒性肝炎 3.艾滋病 4.布鲁氏菌病 5.血吸虫病 6.手足口病 7.囊虫病 8.恶性肿瘤门诊治疗 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0.再生障碍性贫血 11.血友病 1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3.苯丙酮尿症 14.肝豆状核变性 15.克山病 16.精神病 17.帕金森病 18. 帕金森氏综合症 19.癫痫 20.脑瘫 21.重症肌无力 22.白内障 23.风湿性关节炎 24.大动脉炎 25.肝硬化 26.银屑病 27.类风湿性关节炎 28.斯蒂尔病 29.系统性红斑狼疮

30.强直性脊柱炎31.肾病综合征 32.透析 33.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型术 34.子宫内膜异位症 35.外阴白斑 36.肾移植抗排异治疗 37.骨髓移植抗排异治疗 38.心移植抗排异治疗 39.肝移植抗排异治疗 40.肺移植抗排异治疗 41.肝肾移植抗排异治疗 42.干细胞移植抗排异治疗 43.肠移植抗排异治疗 44.角膜移植抗排异治疗 45.胰腺移植抗排异治疗 46.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状态 47.血管支架植入术后状态 48.具有其他心脏瓣膜置换 49.痔疮 50.大骨节病 51.结肠息肉 52.胃息肉 53.直肠息肉 54.白癜风 55.肾输尿管结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吉林市   门诊   慢性病   医保   医疗机构   上限   新政策   金额   职工   灵活   年度   方案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