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林寺》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下)

上一回,我们讲了电影《少林寺》拍摄的前期筹备工作以及这部电影带来的巨大影响。那么,这部电影在拍摄中还有哪些趣事,李连杰得到了多少“片酬”?《少林寺》的片头中为何出现日本人?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十八罗汉齐聚少林

1980年国家体委召开座谈会,我国武术界精英在中牟县开展集训,准备开始拍摄电影《少林寺》。来自河南、山东、广西、湖南的各路高手一十八人,号称“十八罗汉”云集河南。

他们有五届全国武术总冠军李连杰,山东剑王于承惠,螳螂拳掌门于海,秃头鹰爪计春华,金刀醉棍孙建魁,剑术冠军王常凯,枪术绳标冠军刘怀良。

虽然大家都是武术界成名已久的高手,却是不折不扣的电影“新秀”。为此,大家纷纷使出看家本领,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

在中牟集训的日子里,每天上午进行骑马训练,下午进行武术锻炼,晚上集中学习剧本,听取导演剖析剧情,了解拍摄意图。空闲时间要观看港台的武打录像,李小龙的《唐山大兄》、《龙争虎斗》、成龙的《醉拳》、《龙兄虎弟》都在观摩范围之内。

除了集训之外,导演张鑫炎会根据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和具体情节,进行个人的武打动作和设计编排。导演在写出分镜头剧本之后,就是演练、录像、改正、定型,做好前期的拍摄准备。

电影《少林寺》片长100分钟,全片拍摄一共花了两年时间。全片一共八大取景地,号称三进少林寺,两出龙门石窟;黄龙洞里吃狗肉,岳飞庙里练棍术;天台山下挑水,国清寺里剃度。

在国清寺,演员们跟和尚们朝夕相处了一个多月。演员们住在沙弥的竹板床上,看着暮鼓晨钟,听着和尚念经,真真正正地体验了一把出家人清心寡欲的生活。

二、少林僧人骑马难下

在影片中,胡坚强饰演悟空,孙建魁饰演色空,刘怀良饰演了空,王钰饰演半空,杜传扬饰演未空,崔志强饰演玄空,寻峰饰演的道空,个个都是武林高手,却没有一个会骑马的。

在《少林寺》中,骑马与砍杀的镜头很多,要想拍好电影首先要学会骑马。于是,上级领导调来了一批部队拉装备用的马。正是这些马,差点把各路高手折腾散架。

第一个倒霉的是白无瑕的扮演者丁岚,她直接从马背上摔下来,白净的脸蛋瞬间被擦去一块皮。我们在白无瑕为父上坟那场戏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疤痕,就连化妆师都无法弥补。十七罗汉们看了,也是个个惋惜不已。

“女儿”遭此劫难,“父亲”也不能幸免,扮演师父的于海在练习马术的时候也照样吃了大亏。他骑的那匹马不听指挥,老是往树林中钻,于海根本就无法驾驭,眼看就要撞到树干了,螳螂拳王本能地使出一招“蚍蜉撼树”去抵挡。

结果,咔嚓一声,树没事,螳臂当场骨折,打了两个月的绷带。

就连大反派王仁则也wei能幸免,剑王于承惠也从马背上颠了下来,导致左肩关节脱臼。

两位本片中的最强高手,势均力敌的两位老友,一起吊起了绷带。

所有的骑马的武打演员,全都有从马背上摔下来的纪录。李连杰在中牟县拍摄觉远骑马追逐王仁则一场戏时,马腿陷入污泥,将他从马上摔了下来,马也压在了他的腿上。幸亏闪避得当,没有造成伤害。

随着人与马的渐渐熟悉,大家的骑术也突飞猛进,很快就拍出了冲锋陷阵,威风八面的镜头。

三、武打与真打

老白在前文中交代过,导演张鑫炎在接手《少林寺》后辞退了大部分的河南豫剧团武生。其实,河南豫剧团还有三位演员出现在该片中,他们分别是饰演方丈的阎涤华,饰演僧值的张建文以及刀马旦出身的丁岚。

导演辞退豫剧武生主要是考虑到本片采用的是“北派武功”,追求的是拳拳到肉的真实感。由于演员们都是第一次拍电影,控制力道的能力和距离感很差,当时也不知道采取防护措施,基本上就是实实在在的真打硬挡,所以影片中几乎每一拳每一脚都是结结实实地挨在身上。

拍摄武打戏时,并不是像武术表演那样直接打一套“连招”,而是需要在远、全、中、近、特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反复拍摄,一个镜头要NG多次,才能拍成。

有时候还要根据场地、演员表演情况以及导演迸发的灵感进行随即应变的调整。参加拍摄的武打演员们,一会当僧人,一会演坏蛋。

十八罗汉们剃了光头就是“少林棍僧”,戴上头套就是官兵。既当主演,又干群演。既是主角,也是龙套。在电影开头的刘怀良贴上胡子秒变觉远的亲爹“神腿张”,剃了光头就是觉远的师兄“了空”和尚。

在拍摄电影时,永远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演员们一会被僧人拍“死”在少林寺,一会被官兵踹“死”在芦苇荡,凡是武打场面,“死来死去”都是这几位,官兵们经历过多少次“轮回”,和尚们经历多少次“涅槃”,全凭导演一人说了算。

即便是李连杰这位《少林寺》的主角,后来享誉世界的“功夫皇帝”,也没有得到特殊待遇。在王仁则率领大军围攻少林寺那场戏,少林僧人跟官兵对打,就差一个棍僧投掷长枪击杀王将的镜头。没想到,饰演王将的汪国义生病了,就是由李连杰代替他背部中枪,被自己人“超度”。

特别是“营救唐王”“血洗少林”“黄河歼敌”三场重头戏,大家都是从早到晚,打的昏天暗地。演员们每天都累得筋疲力竭,身上也是受伤无数。

值得注意的是觉远在黄河帆船上大战王仁则的那场戏,观众们看的惊心动魄,高潮迭起。实际上,当时正值寒冬腊月,两人穿着单衣在帆船上搏斗。李连杰腾空而起,空中连环三踢,一个后蹬腿把王仁则踹进黄河。

接着两人在黄河中交手,这个镜头实拍了两次,每次都把二人冻得浑身发抖。上岸之后,大家就会把他俩用军大衣包裹起来,并往嘴里灌白酒,防止冻伤。

四、少林寺与日本

在评论区网友的强烈要求下,老白决定尽量客观、公正的讲述一下日本人对于此片的贡献。毕竟,没有日方的投资,就没有电影《少林寺》的诞生。

早在电影拍摄初期,日方就为电影注资40万港币,用于拍摄。在电影《少林寺》的开头,出现了少林寺日本拳法本部的镜头,以及日本少林寺拳法宗道臣的介绍。

原来,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宗道臣随部队驻扎在登封,他对少林寺内的壁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便时常向少林寺和尚讨学武功。回日本后,他根据自身所学及壁画上的武术招式悟创出三法五十二条共六百多个武术技法动作,著书立说,开馆授徒,创立了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

当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我国许多电影、电视剧都有着日方的投资。宗道臣当年虽然作为侵华日军进入中国,他在世时一直提醒门徒:“日本少林拳法的始祖是中国少林寺。”他的女儿宗由贵小姐接掌门户后,当得悉拍摄《少林寺》的消息后,立即派出本部高手前来协助参加少林寺实景拍摄。在登封县拍摄“进剿少林寺”一场重头武打戏时,日本拳法联盟的山崎博通、作山永吉等四位日本友人加入了反派王仁则的大军。

他们无偿出演该片,完全是出于敬仰根基,体现自己与少林寺一脉相承。

《少林寺》上演后,收视率打破建国以来最高纪录,观众竟达数亿人次。全国影剧院专场连续放映达半个月之久,有些观众连看十几场仍不过瘾,还有些中小学生因此离家投奔少林寺,李连杰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全国各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武术热。

白羽点评:让我们把目光拉回1980年,当时的拍摄条件相当艰苦,十八罗汉在拍摄《少林寺》时,除了自己单位的工资,每天拍摄的补贴仅1元人民币,完全可以说是无私奉献。因此片走红的李连杰也跟大家一样,并没有特殊照顾之处。此片在享誉海外之际,制片公司为李连杰封了一个630元港币的“红包”,价值人民币一百块钱。该片在欧美、新加坡、泰国等地收获l两千万票房,在日本共进账二十亿日元。

这部影片使少林功夫驰誉天下,弘扬了中华武术,也造就了李连杰等新一代功夫巨明星。中国武术对世界电影的贡献,中国功夫对世界文化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绝对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下一期,老白会讲述《少林寺》的姊妹篇《南北少林》,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少林寺   少林   拳法   电影   武打   日本   罗汉   武术   幕后   导演   演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