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失业率的上升会在一些经济低迷时期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绪论

总体来说,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贸易自由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都具有促进作用,但进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作用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升级、第一产业就业率提高、城镇失业率上升也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S-S定理认为,自由贸易导致国内丰富要素价格上升,稀缺要素价格下降。中国是劳动力密集型国家,贸易自由化水平提高会促使低技能劳动者收入增加,技术和资源持有者收入减少,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然而,本文的研究结果却违背了S-S定理,贸易的扩大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反而使收入差距扩大了,这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复杂,不能简单的使用某个贸易理论进行解释。

本文考虑从以下方面对上述实证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贸易自由化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贸易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的目的。

但是外贸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对于城乡居民不是完全均等的,而是具有偏向性的,这种偏向性伴随着外贸产业的转型升级变得愈发明显。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外贸产业刚刚起步,外贸产业仍以轻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在这一时期,第一产业就业率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进入低技能要求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了收入增长,因此,在这一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短暂的缩小。

但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国内技术的进步,外贸产业逐渐向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尤其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改变了以往以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工序为主导的局面,低技术、中等技术甚至高技术密集型生产工序在国内逐渐增多。

这就使得外贸行业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日益增加,从而提高了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

而受到教育资源、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高技能劳动者又以城镇居民为主,这使外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带来的收入福利增加实际上主要被城镇居民所占有,最终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进口贸易相比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作用更明显的原因分析

进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作用更明显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技术密集型商品在进出口上存在差别。

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已经逐渐改变了以往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的出口结构,中低端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也在稳步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仍相对较低,尤其表现在高新技术产品方面。

我国整体是净出口国家,但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进口额所占比例要高于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而中低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则高于进口贸易。

可见,我国目前大致形成了出口中低技术产品,进口中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格局。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差异和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不同技能水平工人的工资,进而影响收入差距。

进口贸易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较大主要与进口商品结构和发展模式有关。

一方面,企业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将增加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增加熟练工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从而影响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进口替代产品加剧了市场竞争,企业为了应对进口威胁也会通过“机器换人”等方式减少对非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变化不但提高了对高技术水平工人的需求,使其就业机会增多,工资水平上升,还使另一部分无法快速适应变化的劳动者结构性失业,最终导致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者收入差距拉大。

再加上城乡劳动力在人力资本水平上存在差异,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普遍缺乏竞争力,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异又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随着进口规模的扩大和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出口贸易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较小主要与出口商品结构和发展模式有关。

长久以来,我国就是净出口大国,出口贸易行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不管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中国的外贸出口总体还是以量取胜。

对整体就业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数量方面,特别是中低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扩张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在前期确实使农村居民的收入有所增加。

但是由于我国的出口制造企业倾向于通过产出和出口规模来控制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不是通过工资调整来控制需求,这使我国的出口制造企业在出口扩张的同时抑制了工人工资的增长。

导致不论是城镇劳动者还是吸纳的农村劳动者的工资都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这就使出口扩张对城乡居民工资增长影响较小,从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较小。


产业结构升级、第一产业就业率提高、城镇失业率上升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本文使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描述产业结构的升级。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这可能是因为目前产业结构还没有实现合理布局,不同产业之间劳动生产效率差异较大,而农村劳动力由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且缺乏专业的劳动技能。

既无法快速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以适应新兴部门的就业要求,也无法迅速且无成本的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产业结构升级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就业率的提高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是因为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

农产品作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成本,农产品价格始终受到严格把控,因此,农产品注定无法与工业品和服务一样获得较高的回报。

此外,人均土地资源少、机械化程度低、技术落后等因素也都制约着农业的发展,这些因素导致长久以来我国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所以第一产业就业率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大。

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提高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个结论似乎与理论预期相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城镇失业率上升的时期往往也是经济呈现下行态势,整体就业形式较为严峻的时期。

在此期间,城市失业率的上升必然伴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失业,而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力普遍低于城市劳动力,可替代性强于城市劳动力,失业风险往往高于城市劳动力,因此,城市失业率的上升会在一些经济低迷时期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失业率   产业结构   劳动者   低迷   劳动力   城乡   时期   水平   收入   我国   产业   城市   贸易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