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降薪,复苏缓慢,互联网的下一个春天在哪里?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本文3120字,读完约需5分钟


如果说,过去十年,哪个行业造富最快?

那一定离不开这两个行业:互联网和房地产。

不信的话,请看一眼过去十年福布斯排行榜和胡润百富榜变动的富豪名单。

但是如果说,过去十年,普通人从事哪个行业最能改变命运?

那答案可能只有一个:互联网

互联网给了无数普通人坐上牌桌的机会,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因此,尽管996加班制度、残酷的企业文化为社会所诟病,更是时不时有员工猝死,但互联网行业的高薪,还是让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们前赴后继奔向互联网行业。

村民拉横幅宣传庆祝2人入职互联网大厂

2022年:互联网最“冷”的冬天

寒冬,成为了2022年互联网行业的缩影。

降薪、裁员成为了互联网公司打工人习以为常的常态。

阿里巴巴集团近日公布了2023财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阿里过去一年其裁员达19576人。

经计算,2022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团员工数量减少19576人。其中一季度减少4375人、二季度减少9241人、三季度减少1797人、四季度减少4163人。

字节跳动裁员1.1万人

其实,在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互联网行业还是一片火热,直播带货、线上教育、在线会议……过去难推动的线上业务,一夜之间迎来了春天,互联网行业都沉浸在一片喜悦当中。

当然,如果疫情在2020年结束了,确实是皆大欢喜。

但是我们知道,2020年只是疫情的开幕式

2021年,资本无序扩张的重锤砸下,蚂蚁金服、滴滴、在线教育、美团都狠狠挨了一记敲打。

2022年,迎来了抗疫最艰难的时刻,经济下行,制造业、消费不景气,依托于实体经济之上的互联网行业这时候才后知后觉,意识到:这可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有史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好一点的公司部门调整、业务收缩,降薪裁员,差一点的互联网公司则是破产、倒闭,员工解散,数不清的公司死在了互联网的寒冬里。

2022年裁员企业名单

为什么会有互联网行业的冬天?是什么造成了这一次的危机?

有人会说是因为疫情,还有人会说,是因为中美关系。

诚然,这些都是重要原因,但是,不是根本原因。

危机的背后:中国互联网行业自身内功不足,根基不稳。

第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自身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披着“高科技”的外衣闪亮登场的,更是被国人寄予厚望,被看作是中国式科技创新的典范,成为国民自豪感的载体。

中国网民们集体狂欢,宣扬中国“新四大发明”:手机支付、共享单车、淘宝、高铁,认为中国终于有了领先于世界的互联网行业。

但是,当贸易战开打,美国实行技术封锁,芯片断供,中国老百姓们猛然发现,所谓互联网公司只是披着“高科技这件新衣的皇帝”,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他们只是把赚钱的模式从国外照搬进了国内,从线下照搬到了线上,充当着新时代的“地主”“高利贷”“买办”“土豪劣绅”的角色。

更何况,早在疫情来临之前,互联网经济就已经增长乏力。全民狂欢的双十一,为了撑起漂亮的销售额数据,玩起了预售期从一天扩大到一个月的数字游戏,无形中也宣告了互联网消费见顶的事实。

同样的场景,在智能手机市场、外卖市场、打车市场、娱乐影音等领域也能看见,互联网公司嘛在各自领域触碰到了天花板

互联网公司们在狂突猛进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全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实力并没有想象当中强大。

更没有想到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的如此突然。

因此,与其说是互联网行业寒冬,不如说是对过去过热的互联网行业的阶段性调整,是刮骨疗毒,是新陈代谢。

更大的危机:世界互联网危机

不仅是在中国,全世界的互联网公司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到哪里去寻找新的增长点?能够支撑互联网行业的未来。

扎克伯格All in元宇宙,押宝Meta

谷歌微软押宝人工智能Alpha GOChatGPT一时风头无两。

区块链掀起去中心化的狂潮,NFT也割了一大波韭菜,Web 3.0的潮流连星爷都裹挟进去,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则正在上演,盛极一时的VR和AR早已没了声音……

人工智能大战

无数人在为互联网行业找出路,找下一个春天。

但是,这些方向只能说,是解决当前互联网危机的权宜之计,却不足以支撑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

因为,互联网寒冬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算力危机

与其说是互联网的寒冬,倒不如说是计算机的寒冬人类正面临硅芯片计算机的理论极限。

采用硅芯片技术路线的计算机,目前理论极限是1纳米工艺,而现在人类已经制造出3纳米工艺的硅芯片计算机,并在向2纳米工艺迈进,离理论极限只有一步之遥。

但是即便制造出1纳米工艺的硅芯片计算机,它的计算能力也不足以支撑互联网的下一个春天。

如果要想继续提高算力,只能发挥规模效应,在现有工艺上堆叠计算单元的数量。

换句话说,硅芯片计算机这条技术路线,已经走到尽头了。

超级计算机:硅芯片算力堆叠的庞然大物

回顾互联网行业发展史,可以看出,互联网行业的每一次繁荣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突破,计算机的算力水平决定了互联网的应用上限。

2023年最新款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比晶体管时代全世界计算机算力之和还要强大得多。

算力的差别,也导致了两者应用范围的天差地别,一个只能是少数机构运算的机器,一个成为了全球人手中离不开的娱乐工具。

智能手机

晶体管组成的第一代计算机

我们目前遇到的情况,与上世纪60、70年代非常相似,传统晶体管计算机走入算力极限,迎来了硅芯片计算机的革命。

而现在,硅芯片计算机走向算力极限,我们很有可能,正处于新一代计算机诞生的前夜,从硅芯片计算机向量子计算机过渡的前夜。

下一代计算机:量子计算机

想象一下,随着新一代计算机技术的突破,普通人家中随便一个智能设备的算力都可以超过目前全球的算力总和。

具有如此算力的计算机将撑起互联网行业怎样的想象空间?

恐怕是类似于黑客帝国等影片中展现的三维互联网。

真正可以让使用者身临其境,甚至可以将人类的意识上传到虚拟空间的互联网。

人类将在这样的互联网世界中开始新的“地理大发现”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而不是现在停留在二维平面化的“伪元宇宙”。

以目前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元宇宙只能停留在二维化水平。

无非是这个二维的平面是铺展在电脑屏幕上还是手机屏幕上,是在智能手表上还是在智能眼镜上而已。

三维互联网的实现,离不开更加庞大的算力和更加强大的网络。

仅仅是将一个人的思维上载,可能就需要上万台目前全球第一的硅芯片超级计算机的算力,不要说计算机的费用,单纯计算机运行的空间和电费,普通人就难以负担。

脑机接口技术

最后:下一个春天什么时候到来?

这几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们,选专业时肯定要纠结的一个问题是,孩子还能不能学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相关专业未来前景怎么样?

其实,稍微了解互联网发展历史的话,答案就显而易见。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互联网行业的至暗时刻

八九十年代,个人互联网在美国兴起,并逐渐扩展到全球,创造了了空前的繁荣,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雅虎,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搜狐、腾讯、金山等公司,甚至还没有开始造车的马斯克,都是在这一轮互联网繁荣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而现在一些概念,VR、新能源、互联网金融、元宇宙,更是早在90年代就曾经激起过一大批投资人的投资热情,金钱、人才疯狂涌入。

于是,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Dot-com bubble)彻底破灭。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的历史最高点5048一路跌到2002年的1114,整个股市市值蒸发了三分之二。不少明星公司市值断崖式下跌甚至关门歇业,一大批程序员失业转行,只有不到一半的互联网公司苟延残喘活到了2004年。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但是,互联网行业就此死掉了吗?

并没有。

在短暂的调整以后,互联网行业很快迎来了“下一个春天”,迎来了更加蓬勃的发展。

因为人类社会发展大的方向,本质上就是科技突破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提高的过程,尽管道路波折,但方向从未更变。

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必然到来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评论

头条号“磅礴思维”往期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春天   疫情   寒冬   中国   缓慢   芯片   宇宙   危机   计算机   行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