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一个民族,最不能失去的是拼搏的精神和灵魂

这几年和一些人聊天,最大的感受是,很多人似乎失去了改革开放之初那种拼搏的精神。比如,谈及美国在芯片领域对中国的打压,很多人对中国在芯片领域能够突围很悲观;谈及疫情三年以来全球产业链的动荡,很多人也是不看好。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能够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造就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般的增长,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拼搏的精神。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一无所有。但所有人满怀信心,在改革开放的每个时期,我们都能看到各地涌现出的敢冒风险,敢闯敢干的国人,没有这种拼搏的精神,没有这个魂,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的今天。

可是,今天,中国无论在科技,还是产业竞争力,还是人力资源等方面,是当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物质之丰富完爆当年,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也远胜当年。

根据最新的数据,中国的研发人员数量全球第一,中国在全球的创新排名提升至11名,正式进入全球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似乎失去了那种拼劲和精神。面对美国在芯片领域的脱钩行为,却信心不足。

当年一无所有,我们创造了奇迹。

按照正常逻辑,中国经济即使面对一些挑战,现在的应对办法比过去要多很多,我们不应该为中国经济,不应该为中国的创新担心。

然而,事实是,我总感觉中国经济总是缺点过去的那种拼劲和向上之魂。

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流,你会发现,很多人充满了种种抱怨和不满。当然,这种不满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完全的牢骚满腹,而是的确反映了过去40年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收入分配等领域分化带来的种种弊端。

我们不否认中国有很多人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获取了财富,但我们也看到,一些人财富的获得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背道而驰,垄断收入和各种灰色收入打击着年轻人追求未来的信心。财富过度向房地产集中掏空了制造业残存的勇气,经济改革的争议和停滞让一些人担心。

应该说,中国遇到的问题,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中国的崛起引发了世界正在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的崛起,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是不愿意看到的。

正如二十大报告所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 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 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可以说,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诸多挑战,在这些挑战中,坦率而言,我压根不担心中国造不出芯片,我也不担心中国在创新方面是否会有重大突破。这些不应该成为问题。

我最担心的,仍然是精神的缺失。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如果没有凝聚力,没有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即使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又如何?面对改革的困境,中国的很多精英阶层都摇身成为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不再。面对困扰中国科技的“卡脖子”问题,也没有过去“两弹一星”的拼搏精神。

这个时候,我们太需要过去那种拼搏的精神了,我们太需要那种向上的灵魂了,我们太需要凝聚中华民族所有力量,为中国经济和中国的创新拼出一条血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亚的很多民族都是具有家国情怀的,想想当年日本如何在战争的废墟上崛起,想想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一无所有,但靠着拼搏精神硬是杀出一条血路。

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我们需要各界团结起来应对时下的种种挑战。

只要我们仍然有过去那种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顽强拼搏的精神,我相信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没有芯片不怕,怕的是失去了这种拼搏的精神和民族之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精神   中国经济   美国   动荡   中国   改革开放   芯片   当年   担心   灵魂   民族   领域   马光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