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高晓松,也走到了今天

真没想到,高晓松变成了这副模样。

53岁的他完全褪去了鲁莽和精气神,

从前长发油头盖脸,几撇邋遢胡茬,如今一头短发,面容干净清爽。

就连突出文化人本体的眼镜,也被摘了下来。

令人惊讶和慨叹的有两处:

一是油腻大叔去油。

二是,不可一世、自恃才子的他,眼神里少了傲慢,多的是颓丧感和力不从心。

本以为,改头换面后的高晓松能为网友们留下一些好印象,但现实却是满屏的嘲讽和抵制

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网友对于高晓松这个人,是恨的牙痒痒。

这与此前风光无两的他形成了强烈反差

曾经的高晓松,在圈内是出了名的有声望

《快乐女声》快乐男声》《中国达人秀》《声动亚洲》《向上吧少年》抢着邀请他当评委。

2012年,他拿着给别人写的10首歌,简简单单做了一个合集,就卖出去500万张。

后来他在北京开演唱会,只需坐后台喝几个小时茶就可以,

因为有刘欢、老狼、叶蓓、陈楚生、郑钧、萨顶顶、李宇春、郁可唯、谭维维、金志文等大牌歌手给他当“歌替”

音乐圈混的风生水起,在网红界他依然实力强劲。

2016年,高晓松力压贾跃亭、王思聪、薛之谦、雷军、罗永浩等知名人物,是该年度最有价值的网红人物。

然而,这才不到7年时间,高晓松就从昔日的大佬,变成了过街老鼠,谁都想骂他两句。

曾经的那些好哥们儿、亲弟妹们,更是对他避之若浼,从前的风光都成为了黄粱一梦。

高晓松,终于还是为他的不可一世付出了惨痛代价。

01

出生即巅峰,清华大学说弃就弃

高晓松属于标准的高知家庭出身。

爷爷(高景德)曾任清华校长,外公(张维)创办了深圳大学,外婆(陆士嘉)是女博士母亲(张克群)是建筑大师

普通人只在书报上见过名字的大人物,和他家也有些渊源。

梁思成林徽因曾经的宅邸,就在他家前头。

坐享无穷资源与基因,高晓松打小就优秀,中学上的是北京四中尖子班,大学考的是清华雷达专业。

但比起雷达,他更爱诗词歌赋、风花雪月。

才进学校,他就拉上老狼组建了“青铜器”乐队。

在清华读了三年,高晓松愈发觉得无趣。

于是勾搭老狼去了海南的一间歌厅演出,清华学历说扔就这么扔了。

当年的两人在歌厅卖力唱,一晚上能拿20块演出费。

但由于自诩品味不落俗套,他们不肯唱粤语流行曲,被老板炒了鱿鱼。

后来老狼灰溜溜回校,高晓松一路流浪

他先坐船到广州,再凭口袋里仅剩的钱,搭上火车去到厦门。

厦大周边处处都有流浪的艺术家,他和他们蜗居在一起,虽最终也没混出个名堂。

春去秋来,浸淫间,高晓松的文艺因子获得了滋养。

《青春无悔》、《同桌的你》、《白衣飘飘的年代》,这几首后来让他名声大振的校园民谣,此时已在脑海中初具雏形。

回北京后,他又报考北电的导演系研究生。

不如愿,落榜了。

他又去电视台打工,当了编导,接触了剧本制作和MV拍摄。

22岁,一个最具抱负又难以落地的年纪,这一年高晓松离开了电视台,创办了广告公司。

93年,他一条广告就敢狮子开口报价1万6千块。

这也让他大发特发,迅速膨胀,

那时他腰间会挎一个大几万的大哥大,再挂一个大几千的BP机,威风得不得了。

第二年,香港大地唱片把业务延伸到了北京,高晓松趁机让“灵感落地”,带着几首原创歌曲找上门。

唱片公司很满意,让他开价。

他却不在意价格,只提了一个要求:让死党老狼来唱

就这样,歌儿出来,高晓松和老狼都红了,《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几首歌深得年轻人喜爱,迅速在大江南北走红。

1996年时,高晓松开第一次演唱会。

那英形容当年场面:“恨不得从人墙顶上翻过去看。”

人潮汹涌,高晓松内心更澎湃。

6000个女生唱“谁安慰爱哭的你”,6000个男生唱“谁给你做的嫁衣”,舞台之上的他自豪到不行。

但没多久,他却和老狼闹分歧,在音乐理念上水火不容。

于是一气之下出走北京,跑去周游列国。

1997年再回来时,又和老狼和好了。

此时的校园民谣狂热不再,高晓松心里燃起了电影梦,几年间自导自编了几部电影。

99年的《那时花开》,他请来周迅和夏雨,以及朴树出演。

05年的《我心飞翔》,他又请来陈道明和郑钧,以及李小璐

第二部作品获得了法国和美国两项颇有分量的大奖。

高晓松最风轻云淡,最功成名就的岁月,就到此为止了。

因为2010年后的他,满身都是唾沫星子和烂鸡蛋、烂菜叶。

02

PUA鼻祖,婚姻生活无缝衔接

首当其冲的是他在感情史上欠下的桩桩孽债。

高晓松自诩为“拈花惹草”的浪子,谁知,“风流”的雅痞美名背后,满是责任感与道德的缺失。

他那四段感情经历,每一段都背负上了“负心汉”的骂名

歌手筠子,是高晓松的第一任妻子。

只因偶然听到筠子所唱的《一起做吧》,高晓松心中便燃起了对这位女孩的情愫。

为了把筠子占为己有,他开展了一番热情轰炸。

他给她量身定制专辑。

还动用自己在音乐圈的关系,搜集了许多好歌,把它们通通献给筠子

如此“真心非你莫属”的赤诚,很难不让人动容。

筠子很快就被攻破爱情城门,见过了彼此的父母,谈到了结婚。

可高晓松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加上讨不得丈母娘的欢心,他很快就在这段感情里萌生了退意。

就在这时,感情中的第三人出现了

1999年7月,高晓松在对外经贸大学门口,偶遇了一位叫做沈欢的女大学生,对她一见钟情。

一如追求筠子时的猛烈架势,他展开了对沈欢的追求。

第一天,一见倾心。

第二天,成为情侣。

第三天,求婚成功。

他的情欲有了别的安身之处,眼中再也没有筠子。

而筠子呢,却在情难自拔时,遭到心上人插来十把“利剑”。

心如死灰的她遇到了汪峰,他们相识,相恋,抱团取暖。

可正当情至浓时,她以上吊的惨烈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筠子离开之后,她的母亲公开控诉高晓松的薄情寡义

而他的辩词是:“我们正常恋爱、分手,她的死,我不负责任。”

筠子为何离开人世,我们无从得知,但高晓松在感情中的薄幸负情,也无法辩驳。

筠子的遭遇,沈欢也体会过。

与沈欢婚后不久,高晓松再度移情别恋,追求起了阿朵。

这场三人迷局的最终结果,是沈欢抡起法律武器逼高晓松净身出户,而高晓松与阿朵也在不久之后无疾而终。

再后来的高晓松,经历了几段短暂恋情,于2007年再婚,妻子是小他19岁的女孩徐珊珊

他于这一段婚姻中的“罪证”,同样多得数不清。

最恐怖莫过于“圈养式情人”。

和高晓松相遇时,徐珊珊年仅17岁。年轻貌美、单纯无知的少女,遇上事业有成的大叔,这种身份、年龄差于女方而言,本就有失公平。

他却还试图在她身上进行“养成计划”。

徐珊珊的艺名“夕又米”;看的书籍与电影、听的歌曲;乃至于三观,对于世界的认知,都由大她19岁的丈夫所规定。

何其恐怖。

衣食优渥,无需工作。

看似幸福,看似安逸,实则处处埋伏着危机。

就比如,当徐珊珊的思想、安全感,以及物质生活已完全托付给高晓松时,老高却忽然抽身离开,不给她反应的余地。

2013年4月的某一天,高晓松回到家中说自己决意离婚。

未等徐珊珊质问,他就堂而皇之地说:“和你在一起,束缚了我,限制了我的创作空间。”

多荒唐,行情感操纵的是他,要自在的也是他。

三天后,正当徐珊珊还想着挽回时,高晓松已搬离了住处,一去不回头。

花心、不负责、自我、自私,情感关系里的他劣迹斑斑。

在其它方面,也不见得清白刚正。

03

口出妄言,自负不凡

2011年,此时得高晓松已经晋升为导演,正执导《大武生》的拍摄。

5月9日,他酒后驰车,酿成四车追尾。

次日,他被刑拘

有律师可以给他做无罪辩护,但高晓松拒绝了。

他当庭认罪:“没什么好辩护的,我现在心里只有忏悔。”

不知怎的,这句话明明是在忏悔,但却丝毫看不出在忏悔。

往后的6个月,他与狱友同住,身份和地位在此失效,仿佛回到人生最原始的状态。

出狱后,他甘当杀鸡儆猴的鸡,拍摄防酒驾的宣传片,念着“从你我做起,拒绝酒驾”

甚至还当了汽车公民宣传大使

此时他在大家心中的形象还算坦荡良好,又得益于那时宽松的行业条规,酒驾风云后的他,还是风生水起。

同年,优酷总裁古永锵找到高晓松,说要给他做一档专属脱口秀。

名字起初叫《闲得蛋疼》,后来韩寒出招,改叫《晓说》,

谁都没想到,高晓松最终会折在这档节目里。

《晓说》第一期播完,播放量达百万,在当时很了不得。

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对于从小遍阅杂书,看尽野史的高晓松而言绝对算不上难事。

手中扇子摇一摇,就是趣史,就是诗和远方。

没多久,节目风靡网络,高晓松侃大山的模样,也深入人心。

短短三个月,节目播放量已破了300万

但东拉西扯、不求甚解的唠嗑型“顶尖“人才,最躲不过“祸从口出”这一劫数。

民族英雄郑成功,于他嘴中是“如假包换大倭寇”,“他爹是海盗”,“他妈是日本女人”。

明朝于他嘴里,则是无明君,无名师,亦无名将的“三无朝代”。

于他嘴中的北方人,人均膝盖骨软。

于他嘴中,“宝岛是我们固有领土”的说法有误。

于他嘴中,“网友维护祖国、批评美国的做法是过激行为。

“美国是从未抢过我们分毫土地,是未屠杀过国人的大善人”

似乎八国联军名单里的“美”在他口中是错笔。

于他嘴中,饿殍遍野、内忧外患的民国,是“最美好的时代之一”。

他贩卖猎奇,贩卖妄言,凡与通常认知不符的事情,他都搬上节目。

“康有为是欺世盗名的大忽悠,因移植猩猩生殖器官,排异而死。”

“清华是美国建的,中国人要怀有感恩之心。”

“汉服就是一树叶。”

他也贩卖一些“捧外国人素质,踩低国人”的古早洗脑包。

日本,乃至于印度都能被他引作例证。

话说,小偷得傻到哪种程度,才去贫民窟作案呢?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莫过于他自爆曾参拜靖某神社

非但如此,还要为这些手中沾满中国人鲜血的鬼魂开脱。

“他们只是祭奠亲人。”

“他们为国而死,不是战犯。”

起初,人们还只是当笑话看看,

但高晓松却越说越离谱,越说越玄幻,人们这才发现他不过是一个口无遮拦、自以为是的假公知。

中国长安网和中国历史研究院的点名,就说明了一切。

后来人们才从老旧资料中扒出,惊讶发现这家伙还是个美国籍

虽然高晓松曾在不同场合下声称自己是中国籍,但各大百科为其标注着的均为:美籍华裔。

04

不可一世,付出代价

凡此种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自诩人间大明白,开口却是主观偏见。

自诩学富五车,通读历史人文,但所言通通是道听途说,似是而非。

《晓说》上线之初,以种种颠覆人们往常认知的猎奇野史、八卦杂烩夺人耳目。

但长此以往,奇葩言论反复挑逗人们的底线,高晓松再也不能凭此沽名钓誉了。

2019年,高晓松初试直播带货,和李佳琦5分钟卖出40万斤大米,被涂了一嘴口红

本以为涂口红的造型能掀起一波表情包、或者舆论热潮,但通稿发出后却冷冷清清

2020年6月,他再次试水直播间,参加了一场“名人读名著”的线上直播。

直播间里,他一如既往,拿捏着“文人雅士”姿态,身体靠后一摊,闲适地摇着手中纸扇,面带自以为潇洒不羁的笑容。

但很快,他就再也装不出这一副摇头晃脑、沾沾自喜的做作神态了。

因为弹幕如流,都是对他的痛斥。

“吐了。”

“垃圾东西,滚出去。”

“公蛆!”

骂声滔天,短短几分钟后,高晓松不得不应官方的要求,狼狈地离开了直播间。

直播风云后,他在公众面前出现的次数肉眼可见地少了。

2021年,他又试着做真人秀+访谈类节目《探世界》,刚有点儿动静便遭到了网友抵制

这档节目曾上线过,不过如今已经查无音讯。

前段时间,在娱乐圈盛产大瓜的关头,广电出手处理了许多艺人。

而高晓松也在其列,他的《晓说》等多个节目遭原平台下架。

节目不能播,直播间也无法生存,高晓松只能做一些幕后工作了。

落得如此下场,看似是时运不济,实则是他人生的必然。

目中无人,不能明白是非,也没有家国大义;

不可一世,所听所言都无根无据,极尽狭隘与哗众取宠。

这些,都指向了他荧幕人生的陨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优渥   高知   妄言   野史   惊讶   清华   歌厅   年时   美国   北京   中国   认知   感情   节目   网友   高晓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