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才能救中国经济?没意见,但请不要用“通货膨胀”吓唬消费者

对当前中国经济而言,什么最重要?

毫无疑问,答案是消费!

不夸张地说,消费起不来,所有努力都白给。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中,我们长期依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对消费漠不关心、毫不重视。

但现在,随着欧美市场萎靡以及美国铁了心要搞制造业去中国化,外贸形势愈发严峻,出口这架马车已经指望不上。

投资拉动增长带来的效益也越来越低,国家印钞数量越来越多,带来的GDP指标增长却越来越少,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已经不能任由其像过去那样涨下去。投资这架马车可以用,但越来越不好使了。

看来看去,我们赫然发现原来消费才是最好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因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最为健康,也最为长久,没有那么多的副作用。

所以,国家又把提振消费放在了最重要的议程上。中央经济会议也明确表示,中国经济当前最核心的矛盾是“总需求不足”,因此我们的产业才迟迟无法转型升级,内循环迟迟无法建立。

2023年工作重心就是稳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不管是稳还是进,其核心要素就是消费。

近段时间,我们看到为了拉动消费增长,各部门、各地方也使出了浑身力气,甚至国家又把房地产拿了出来,再次重申,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买房就是消费。

但是请注意,我们需要的是健康稳健发展的房地产,而不是再次炒房。

国家现在放水那么多,但是对资金流入房地产这件事依然十分小心,无不说明,在推动房地产救市政策的同时,我们仍然警惕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我们需要的是实打实的消费,而不是虚假的,但让中国人消费这件事,真的挺难。

不是说上面号召了,消费就是救中国经济,大家就一股脑的支持,掏钱消费。

事实恰好相反,现在消费市场萎靡不振,老百姓有点钱就去存银行,或者提前归还房贷了,反正不是花出去。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新增人民币存款6.87万亿元,同比多增加3.05万亿元,近乎翻倍,而其中6.2万亿元是个人储蓄存款。

也就是说,居民个人储蓄存款正以创历史的速度在增长。

大家都倾向去存钱,而不是花钱。

甚至出现了一个专属的金融名词来形容这笔钱,那就是“超额储蓄”。

如何让老百姓将“超额储蓄”取出来花掉,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界头等大事,也成为困扰无数专家学者的难题。

为什么会这样?

上面说过了,消费起不来,所有努力都白给,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国家是有思考的,建立完善现代工业产业链,构建新发展格局,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等等,但前提必须是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也就是说,消费。

眼看着老百姓们油盐不进,讲道理讲不通了,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商家们开始进行恐吓式消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现在货币超发来吓唬人,“如果你现在不买,那就再也买不起”之类的句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甚至恐龙出去买一杯咖啡,商家涨价了,问问原因,老板都这么跟我说。

2023年1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供应量达到了惊人的273. 81万亿元,货币引发数量惊人,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也在担心,但这不是吓唬人推动消费以及商品涨价的理由和借口,我们要对国家有信心,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而不是抓住一点来吓唬自己的同胞。

这不是推动消费增长的正确方式,也不是应该用来发“国难财”的理由。

国家印了再多的钱,没有到普通人手里,那对推动消费就没有作用。

通货膨胀不会来,来的是更可怕的通缩。

此时此刻,中国经济和中国消费者们最需要的是信心,而不是恐吓。

当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信心,敢于投资、敢于消费时,经济才会重新恢复活力。

否则,越吓唬大家,大家只会越冷,做好过冬准备,把钱包悟得越紧。

当然了,消费这件事光是鼓励也是不行的,信心不是吓唬出来的,但也不是鼓励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想要让大家消费,提高工资收入,降低负担,才是正途。恐龙始终相信,当我们的收入提升起来,养老、医疗、教育、购房等几座大山不在时,没有人会不去消费,因为到那时存钱已经没用了。

中国人不是只喜欢存钱,省吃俭用过苦日子,我们也想消费购物旅游。

但是,请给我们这么做的信心。

欢迎关注财恐龙!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中国经济   实打实   通货膨胀   马车   中国   恐龙   货币   老百姓   信心   消费者   意见   国家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