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荆湖后,赵匡胤部署新军队阵容,后蜀王昭远自告奋勇前去战场

#历史开讲#

占据荆湖后,赵匡胤将统一天下的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富得流油的蜀地,并开始进行具体的部署。

赵匡胤首先任命张晖为风州团练使兼西面行营巡检壕寨使,负责侦察川陕一带地形,为陆路攻蜀做准备。张晖富于韬略,善于谋划,赵匡胤在制定“先南后北”战略时就征求过他的意见。随后,赵匡胤又在开封凿池引水,建造战船,编练水军,演习水战,为水路攻蜀做准备。

面对目前的形势,后蜀朝廷内部人心惶惶,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争论不休。主和的以宰相李昊为首,力主向赵匡胤纳贡称臣,向孟昶进言说:“我看现在大宋的运势,和后汉、后周不一样,将来一定会一统海内,不如我们现在就向他们朝贡,希望能换取我们国家的平安,这才是长久之策啊。”

但是,枢密使王昭远却坚决反对李昊的意见,孟想和王昭远从小一块儿长大,最信任的就是王昭远,于是定下了拒宋方针,并增兵驻电三峡,还在长江沿岸的涪州、泸州、戎州操练划船手,准备抵御宋军的进攻。

王昭远,成都人,喜欢以当世“诸葛亮”自居,幼时家贫,13岁被送到附近的寺里,住持看他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便让他做了侍奉起居的童子。由于王昭远家实在是太穷了,所以他特别害怕被赶回家,便用心讨好住持,练成了一身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本事。人要是走运怎么挡也挡不住。

有一次孟知祥在官署中请客,那位庙里的住持带着王昭远去赴宴,结果孟知祥一眼就看见了王昭远,见他聪明伶俐,孟知祥喜欢得不得了,于是就向住持要了王昭远,让他去给孟昶做伴读。孟昶当了后蜀皇帝后,便立即重用王昭远,不仅将军国大事都交给王昭远,就连后蜀府库里的财物也让王昭远随便拿,随便用。这不由得你不感慨吧,这才是真正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啊。

李太后提醒儿子说:“王昭远不过是你的一个仆从,既没打过仗,也没有真才实学,一旦国家有难该怎么办?”可孟昶根本听不进去。要说这位李太后也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她最开始是李存勖的后宫侍女,后来被赏赐给孟知样,生下孟昶,母以子贵,最终成为后蜀的太后。

而作为一名有进取心的年轻人,王昭远熟读兵书,喜欢高谈阔论,时刻准备着像自己的偶像诸葛亮一样带兵出川,建功立业。

山南节度判官张廷伟想讨好王昭远,对他说:“您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这是因为您德才兼备,可是从先帝起,凡是掌兵的将军都必须有军功,您没有军功,别人难免心里不服。依我看来,不如现在趁大宋刚刚立国,咱们联合北汉一起出兵,他们南下,咱们从黄花、子午谷出兵,内外夹击一定能把大宋的关右之地全部拿过来。”

王昭远一听大喜,也认为是绝妙好计,马上向孟昶汇报。孟昶随后派兴州军校赵彦韬和孙遇、杨蠲这三个他认为忠诚可靠的使臣,带着蜡丸密信穿过大宋去北汉。结果三人穿越大宋国境的时候,赵彦韬把蜡丸连同两个同伙一并交给了赵匡胤。赵匡胤看完蜡书,哈哈大笑道:“我正要发兵西征,苦无借口,现在,我出师有名了!”

宋乾德二年十一月,赵匡胤经过深思熟虑,调兵遣将如下:大宋共集结步、骑兵六万余人,从北、东两路夹攻后蜀;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风州路都部署,武信节度使崔彦晋为副都部署,枢密副使王仁赡为都监,组成北路军,由陕西经蜀道进攻成都;以宁江节度使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内务省使曹彬为都监,组成东路军,从刚占领的荆湖逆长江而上,先攻取重庆,后进攻成都。

这个阵容相当强大。主帅王全斌,并州太原人,出身将门,从小就有胆有识。王全斌的父亲是李存勖手下的岢岚军使,曾私养一百多名勇士李存勖怀疑他心存不轨,故召见他,但他害怕不敢去,王全斌当时只有12岁,对父亲说:“陛下这是因为怀疑父亲心有异志,父亲您让我去做人质,陛下就不会怀疑了。”父亲听从了他的计策,果然安然无事,李存勖也因此把王全斌收在麾下。

李存勖后来称帝,又经历叛乱,身边的那些文臣武将都跑了,只有王全斌和符彦卿等十数人拼死保护。后来,王全斌又历经数帝更迭,也多有军功。一直到后周时期,无论是柴荣收取秦、凤四州,还是三征准南、北伐契丹,都能看到王全斌的身影。赵匡胤当皇帝后,王全斌又曾参与平定李筠叛乱,他与洛州防御使郭进等负责打援,率兵进入北汉境内,俘敌数千人。崔彦进、刘光义、曹翰也都在平定“二李”叛乱中表现出色。

至于曹彬更是被后人誉为“两宋第一良将”,在军中威望很高。王仁赡和沈伦都是赵匡胤的亲信。因此,赵匡胤非常满意这个阵容。强将有了,参与伐蜀的这六万宋军也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战斗力相当强悍。但此时军饷却出了问题,新建的北宋没有足额钱粮以充军资。为了激励军队士气,赵匡胤在出征前向参与伐蜀的众将士承诺:这次伐蜀,朝廷只要地盘、兵甲、粮草,其余的缴获全部归前方将士所有。

也就是说,只要能打胜仗,朝廷就默认军队在巴蜀烧杀携掠,不管是金钱还是美女,谁抢到就归谁。这时的赵匡胤一定不会想到,这个承诺会造成那么坏的后果。军队出发后,赵匡胤又下了一道命令,在开封右门南临汴河的地方修造一所住宅,房屋大小五百间,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只等他的主人入住。这所房子就是为孟昶量身定做的,可见赵匡胤对于后蜀是志在必得。

在给即将上战场的王昭远饯行时,孟昶对他说:“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你想要和北汉联合征伐大宋,才把宋军惹来的,你可要为我立功啊!”王昭远此时志得意满,根本不把宋军放在眼里,他手执铁如意自比诸葛亮,一派胸有成竹的儒将派头。王大将军喝得兴起,挎住宰相李昊吴的手臂说:“我这次出征,只将来犯的宋军打败根本算不了本事,就凭我手下这两三万的“雕面恶少儿”,即使夺取中原也是易如反掌!”

在众人崇拜和期许的目光中,“当世诸葛亮”王昭远先生打着酒嗝出发了。说实话,如果不是让王昭远这样的废柴当主帅,凭借后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孟昶还是有机会的。蜀地位于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组成,易守难攻。它东面是长江,有巫峡、瞿塘峡险要和夔州战略要地,宋军东路军要想逆流而上发动进攻困难重重。

与王昭远的瞎闹不同,大宋远征军根本没给后蜀军队喘息的机会,上来就玩真的了。进攻路线上有两大天险,一个是在利州东北的大小漫天岭,一个是在利州与剑州之间的大小剑山,也就是素有“两川咽喉,蜀门锁钥”之称的剑门关。只要守住这两处天险,宋军便无法进入蜀地。

北路军如猛虎下山,他们先在兴州打败了近万后蜀军,攻陷兴州后缴获蜀军囤积的粮草40余万斛,后蜀军退至保西扼守。随后,宋军进攻保西,后蜀军又败,枢密副使韩保正被擒。

为阻止宋军进攻,后蜀军边退边烧掉了栈道,退守第一道天险大小漫天岭。这时,从成都赶来的“诸葛亮”王昭远和赵崇韬率领那两三万“雕面恶少儿”抵达利州,后蜀军分兵驻守于大、小漫天察,据寨固守。王全斌当机立断,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崔彦进带领,抢修栈道,准备正面数击小漫天寨;另一路由王全斌亲自率领,绕小路到了小漫天寨南边。两路大军相约会合在小漫天寨和大漫天寨之间。

随后,小漫天寨被攻破。第二天,又破大漫天寨,第一道天险被攻克。后蜀军队随即准备与宋军决战,但那些没打过仗的新兵蛋子怎么可能是久经沙场的宋军对手,虽然王昭远一个劲儿地挥舞铁如意让部队冲锋,但后蜀军队还是一触即溃,宋军乘势进攻,王昭远带领残兵败将退守第二道天险剑门关。

受孟昶的言传身教,这位后蜀太子孟玄喆素不习武,和他爹一样爱好艺术,尤爱声乐,听到他爹让他带兵出去打仗,先是一百个不愿意,后来实在拖不了了,就带着几个宠妾,领着一大批乐舞优伶,吹吹打打地奔赴前线。成都的老百姓纷纷笑话,没见过这么出去打仗的,倒像是一支娶媳妇的喜庆队伍。唉,真是坑爹啊!

王全斌带领北路宋军到达剑门关。鉴于剑门关地势险恶,是绕道而行,还是正面进攻,宋军内部发生了争执。部分将领认为,大部队应该沿着来苏小路继续行军,绕到剑门以南。但部将康延泽却认为,现在后蜀军一败如水,士气低落,大部队没有必要舍近求远走小路,只派一支精兵走小路迂回到剑门之南,继而和进攻的大部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就可以了。但是王全斌毫不客气,发起进攻轻易占领了天险剑门关。宋军周密的部署白策划了,一点儿没用上,还不如直接往前冲呢。

宋军追到剑门关旁的剑州,赵崇韬还想召集军队最后抵抗一下,结果战败被擒,王昭远更是吓得浑身虚脱,简直无法从胡床上起来,回过神来以后连忙撤退。王全斌大破剑州,杀敌万余,随后又在东川的一间老百姓家里捉到了王昭远。被抓获时,堂堂枢密使王昭远哭得眼睛红肿,嘴里还反复叨念着唐末诗人罗隐抒怀诸葛亮的名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如果罗大诗人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的诗被王昭远这样的废物拿来糟蹋真不知会是什么心情。

而赶来救援的后蜀太子孟玄喆正慢慢悠悠地行军到绵州,一听剑门关已失,正好可以不打了,就直接带着宠妾们和戏班子打道回成都了。北路军顺得不能再顺,东路军也是捷报频传。东路军在刘光义和曹彬的率领下溯江而上攻至巫峡,首战就围歼后蜀水军、步军一万余人,斩杀蜀国数员大将,活捉后蜀水师主帅袁德弘,缴获大小战船二百余艘。

紧接着,东路军乘胜进攻,在行军至要州约三十里处时,刘光义和曹彬严格遵照赵匡胤在出征时给他们的预定方略,舍船登岸,从陆路行军至夔州城下。然而在这里,他们遭遇了少有的强抵抗,因为这里的守将叫高彦俦。在得知赵匡胤进兵后蜀时,李太后就对孟昶说:咱们有高彦俦在,就能保住后蜀。虽然这句话能否言中已经没有办法证明,但高彦俦确是腹有韬略、久经阵战。

然而孟昶根本听不进去,耿直的高彦俦并没受到重用。但高彦俦就是高彦俦,他不但毫不怨根,而且依然尽心职守,默默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士气如虹的宋朝东路军,他主张坚守,在他看来,宋军涉险而来,肯定想速战速决,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一定能够守住。但监军武守谦坚决反对。因为监军是皇帝派来的,所以他说话高彦俦就得执行。

于是武守谦率领所部千余人出城迎战,结果大败而回,此时的高彦俦完全可以关上城门,不理败兵,继续坚守,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最后决战的时刻已经来到了。宋朝大军乘胜杀进城内,高彦俦力战,身上十余处受伤,身边的人全部战死。最后,高彦俦奔回府第,整理好衣冠,向着成都方向叩拜,然后登楼纵火而死。

见识过人的李太后没有看错人。战斗结束后,刘光义收拾了高彦俦的尸骨厚葬,这是一个值得对手敬重的人。占领了夔州,就打开了由长江入蜀的大门。随后,东路军也是一路顺利,沿途守军纷纷投降,刘光义和曹彬严令部队,秋毫无犯。宋乾德三年新年刚过,北路军兵临成都,东路军也紧随其后。此时,十四万后蜀军逃的逃,降的降,土崩瓦解。

结语

孟昶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结果满朝文武除了面面相觑没有人能提出建议,无奈之下,孟昶只好命人起草降书,带着他的花蕊夫人和一干大臣出城向宋军投降,后蜀灭亡。自宋军出兵到孟昶投降,这场灭国之战只用了66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军队   天险   节度使   军功   住持   东路   自告奋勇   长江   成都   太后   阵容   战场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