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战术剖析:如何对付球馆大爷的生胶打法?

在上一期中,我们探讨了关于怎么对付长胶的方法和具体战术,得到了广大球迷普遍认可和欢迎。

图文演示:实战对付长胶的几种有效方法

可见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业余球迷当中对付颗粒胶皮(长胶、生胶、正胶)还是有很多的困惑,应广大球迷的要求,这一期我们共同去探讨如何对付生胶。

希望从这期对生胶的阐述当中使我们对生胶特点、特长、弱点有所了解,在实战中做到心里有底,提高自己对付颗粒胶皮打法的技术水平。

生胶打法,并不先进,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很多名将使用生胶。

像国乒的王涛,曹臻,木子。

日本伊藤美诚;韩国的柳智慧,金茂校;朝鲜的金英姬等等。

生胶是什么?

很多球友都有可能听过“生胶”,但是生胶具体是什么?

跟其他胶皮有什么区别?

其实生胶是从正胶派系中衍生出来的,是没有经过硫化工艺或者是硫化程度很低的一种产品。

由于没有经过硫化或者硫化程度低,所以含胶量就比正胶相对较大,颗粒也较为柔软。

随着技术发展和乒乓球产品生产商的研究,逐渐发展出不同类型的生胶。

产品和特点

胶皮含胶量的大小由上面的阐述我们得知,含胶量较大的可以称之为“熟生胶”或者“软生胶”,以729的563、563-1为代表,特别是563-1产品。

球友们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563、563-1产品的颗粒是晶莹的感觉,而颗粒会稍长,有些球迷把它称为“半长胶”,但其实它跟长胶还是有所区别的。

另外一种含胶量稍微低一点的,我们称之为“生生胶”或者“硬生胶”,以TSP的SPECTOL为代表,其含胶量相对“熟生胶”较少,是介于正胶和“熟生胶”之间的产品。

胶皮表面的形状不同厂商提供的生胶产品都略有不同,有的密度大、颗粒细;有的密度小、颗粒大。

拿563与SPECTOL作对比的话,可以发现563的颗粒细一些,密度相对大,而SPECTOL颗粒大且密度小。

而且颗粒的长短上也有区别:563产品颗粒会相对长一些,特别是563-1我们球迷很多都误以为那是长胶。

生胶海绵的配置各个厂商提供的生胶产品都有1.5-1.8mm的海绵, 但是都以软海绵居多。

因为一般生胶选手都是主动发力去撞击球,如果选用硬的海绵会很难控制球。

海绵的度数通常35度左右。这样的海绵硬度和厚度,更有利于直接打到底板的作用辅助击球的作用,但是用1.8-2.0mm以上海绵的生胶,那是专业选手的专利了,一般业余选手达不到那样集中的力量和爆发力。

生胶的特点

1、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的区别

国外品牌的生胶是以大颗粒、小密度、颗粒短为特色,而国内品牌大多以小颗粒、大密度、颗粒长为特色,这也是为什么要拿这两个产品作为对比和给大家讲解的原因,不同的生胶产品击打产生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即使它们同出一个派系。

2、小颗粒、大密度、熟生胶的出球效果

以563、563-1为代表的生胶产品,具有难以产生旋转、搓球顶、不转,吃球浅、飘、沉的特点,相对于“生生胶”和正胶更难以控制,弧线不宜掌握。

击球时,不太易于借力,防守弧圈球相对容易“打滑”,速度上也没有“生生胶”那么快。而且因为颗粒长的缘故,难以直接击打到板底,但也正因为它沉、飘、搓球顶、不转,所以更加有生胶的味道,深受广大球迷的喜欢,能用这些特性来迷惑那些不太会打生胶的对手。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控制它亦十分不易,需要使用者同时具备良好的手感和勤奋的磨练。

3、大颗粒、小密度、生生胶的出球效果

TSP生胶因为我国著名运动员王涛的使用而名声大噪,奠定了TSP颗粒胶皮的王者地位。大

颗粒“生生胶”的特性是介于“熟生胶”和正胶之间,因为相对含胶量较小,所以有更好的速度和控制,发力时有沉的感觉。

专业选手通常会使用厚的海绵,那样出球就更稳定。球迷普遍反映:国外的生胶就相当于正胶一样。

我觉得还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旋转上。

国外生胶接发球也有很好的效果,不会轻易吃发球,而正胶相对容易吃旋转。另外在发球方面,国外的生胶制造的旋转远远比正胶强烈。

4、薄海绵生胶和厚海绵生胶的区别

由于颗粒胶皮的特性,越薄的海绵弹击出去的球越沉、搓球越不转而同样很好控制,而厚海绵的生胶反之。

对付生胶的准备工作

仔细查看对方的胶皮

在了解了生胶基础知识之后,在比赛中遇到生胶选手,首先在赛前就要仔细观察对方的胶皮,判断是“熟生胶”还是“生生胶”,可以从胶皮的品牌、胶皮的海绵厚度、透明度、颗粒的长短来判断,并看看对手是单面直拍生胶还是横拍正手反胶反手生胶。

心理不要畏惧颗粒胶

讲战术之前,必须在心理上克服对颗粒胶皮的畏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要知道对方的球虽然沉、快、别扭,但是同样很容易失误的,胶皮表面接触球的面积小,容错率较低,这就决定了生胶使用者需要多年的功力和良好的手感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技术先不说,光是器材的容错率和易控性方面,反胶选手就比对方有很大的优势,还有需要怕对方吗?

要树立“敢打敢拼,周旋到底”的精神,切忌操之过急,给对方打中两拍有威胁的来球就缴械投降。

制定全局的战略

战略是全局的,而战术是局部的。对付生胶的总体战略是:以旋转为主,不跟对方拼速度和快节奏。细分到具体每个球该怎么打,发什么落点不易给对方弹击,就是具体的战术了。

很多的业余教练、业余高手给运动员做场外指导,都没有战略目标,只知道某个球该怎么打,而实际上,忽略了全局的战略意识,单项战术也会大打折扣。

对付生胶的战术

从旋转上去控制

这一点,并不是说发球的旋转,而是指上手进攻的旋转和相持中的旋转。大家都知道,生胶容易打滑,强烈的高吊弧圈更是生胶的命门。只要能连续的高吊和连续的挂住球,大多生胶打法的业余选手就会感到头疼。

因为当来球旋转强烈时,生胶不宜借力,发力又不能制造很好的弧线,非常容易失误,只能轻轻的碰过去,回球质量自然不高,所以只要你的高吊够转,并能够连续拉(即使是下降期的高吊),对付生胶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从落点上去突破

一般横板生胶打法的选手都是正面反胶,反面生胶,所以他们都比较依赖反手的性能来制造机会和取胜,对付这样的选手,我们在发球、接发球、搓球过渡的落点上,就应该仔细分析:怎么样才能不给对方“舒服”的球,打乱对方的阵脚。

1、发球的落点

发球落点可以有两套,分别是到对方的正手位和对方的中路,相互结合。在对方的正手位,以不转的台内小球为主,可以结合好像要发力的假动作,在接触球瞬间忽然轻碰,迷惑对手。中路球则以不出台的下旋为主,可以配合一个急下旋顶到对方追身位。(看图1-4)

2、接发球的落点

可以从开局的第一分开始就直接加力搓到对方的正手位,搓完之后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正手,这样可以试探出对方的正手实力(这一招不管是对付生胶还是反胶都是很好的试探方法)。而且,业余运动员刚一上场时,有的人热身做得不好,会无法协调的完成正手拉的动作;有的心理素质不好,在大赛中容易发虚、发懵,给他一个转的正手让他被动拉过来,再用漂亮的防守回球得分,就能够充分打击对方的士气。(看图5)

当进入战局之后,接发球的落点不宜搓半长不短的球,容易给对方反手弹击。所以接发球的落点一定要多变,不一定是说接到对方的正手就不是好球,或者说接发球到对方的反手就是好的,不管接到什么位置,没有变化就等于给对方机会。

3、相持、过渡的落点过渡的落点一定不能给对方反手舒服的位置,因为生胶选手最熟练的就是弹击下旋和上旋球,如果你回球的位置不能给对方制造麻烦,就等于给自己找麻烦。

回球位置最好短、长结合,正、反手位结合(看图6),避免落点单一或给对方命中率高、质量高的位置。

而相持时,若是主动进攻,第一板多拉对方的正手位(看图7)。

或者自己先抢上手拉冲中路,再变到两边,也是非常不错的战术(看图8)。

若是被对方弹击后被动相持,要主动防守对方的正手位,一是避免对方弹击一板比一板重,生胶选手最喜欢的套路是第一板弹斜线等对方防守过来,再发力弹击斜线和直线。

所以逼到对方正手后,对方极可能是回斜线到我方正手,一旦形成反胶对反胶就容易多了(看图9)。

从节奏上去调动

众所周知,生胶打得好的人,性子一般比较急。因为生胶以快见长,击球几乎都是抢点,性格慢悠悠的那肯定不太适合打生

胶。所以,对付生胶不能跟对方硬拼硬,可以把自己的节奏放慢一点,或是退一点台打节奏。

战术1:做好发球战术配合

反手生胶打法的人站位比较靠前,所以我们可多发急侧上、急侧下直逼对方的底线反手位(图10)。

遇到急上旋球,如果是国内的“熟生胶”,一般都是轻碰过来,因为反手位大角不利引拍发力;偶尔也有发力弹击打中的,但我方不要因为偶然给对方弹击中了就不敢发,这个发球还是有效的,要贯彻。

注意,生胶接急上旋过来的球是带一点下沉的,而且略带飘,所以发球后要大胆迎前去挂球,即连续挂前面提倡的高吊弧圈。

如发急下旋,“熟生胶”搓回来的球是完全没有旋转的,在我方拉的时候可以完全按照拉上旋弧圈球的方法去处理,引拍高一点、压弧线拉冲或高吊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战术2:发对方反手位不出台的下旋球(看图11),一定要保证不出台(两跳、甚者三跳都在台内的球),因为生胶摆短容易冒高,搓过来的球也不转。

对方摆短,可以当挑打上旋球那样直接挑打;若是遇到有经验的生胶选手通常是选择劈底线长球,我们可以选择退一步拉高吊,使劲摩擦球,需要注意的是:要直接去摩擦球体的中上部位(看图12)。

另外在发台内短球的时候不宜发侧上旋,容易给对方借力。

防守对方的弹击:

生胶的弹击速度快,球过来还带下沉,要防住它是非常困难的,也是球友们最惧怕生胶的原因。其实,反手生胶的选手出球“沉”与不“沉”,跟其出手力量有很大关系。

借力,不是发大力的弹击:不是主动发力的的生胶弹击,往往比较沉,我们在跟对方反手位相持的时候,要向前送一点球,拍面的角度不要像跟反胶对拨、对推那样压,稍稍仰一点拍面就可以了。

另外,要主动带一些力量,不能像防守弧圈球那样借力。如果是正手位相持,则需要多摩擦吃住来球。

生胶选手主动发力的弹击:虽然也有“沉”的感觉,但其突出威胁主要是在速度上,所以在反手相持的时候,我们不宜主动带那么多,以避免出界;而正手位相持的时候,可以借力摩擦,带过去就很好。

结语:

诚意满满的乒乓球器材&教学教程。期待与你一同度过充实的时光。系统框架学乒乓球请关注:【懂乒帝】。

谢谢大家的支持!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肯定。 让更多的年轻人放下手机,远离亚健康,一起乒乓, 特别是小朋友、白领及公务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战术   胶皮   正手   落点   打法   海绵   大爷   颗粒   密度   实战   选手   球迷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