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漳州好吃的都在!今天开始!可以自驾车过去!

2月25日上午

“花样漳州 食全食美”

漳州市首届美食文化节

在漳州高新区三馆广场开幕

400家精品美食 3000多个美食品项

现场汇聚全市各地

400家精品美食

3000多个美食品项

市民和游客可以一站吃遍

原汁原味的漳州美食

感受浓厚“古早味”的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

制作的大锅卤面

打造美食之“最”——“花样卤面第一锅”

以漳州卤面这一代表性的美食迎接八方游客

▲ 花样卤面第一锅


多样化的活动

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

2月25日-27日,现场还将开展“五福临门 开漳大吉”文旅系列活动,包括“美食享福”“非遗集福”“旅游寻福”“新春迎福”“欢喜聚福”。

通过富有漳州传统特色的文艺表演以及非遗产品制作、游客互动游访等方式探寻漳州之美,品漳州美食之味。

同时,邀请非遗匠人现场展示非遗产品制作过程,并推介漳州市旅游线路及景区,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漳州旅游形象和魅力。

本次活动还现场发放百万专场商旅惠民消费券,更方便市民在活动现场进行消费核销,享受折上折品购美食的乐趣。

三天活动 十大主题内容

本次活动为期三天,共设十大主题内容,包括传统特色美食、美食伴手礼产品、非遗产品、台湾美食、文创美食、新秀创意美食、巾帼美食的展示展销、漳州旅游资源展示等。

本届美食节还将评选

“十佳人气美食”

“十佳美食伴手礼”

“美丽厨娘”

“十佳美食抖音短视频”

……

并进行颁奖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商务厅、漳州市人民政府指导,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漳州市商务局、漳州高新区管委会、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旨在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恢复扩大文旅消费工作的部署要求,满足当前人民群众文化旅游需求。活动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市场化”的办会方向,展现漳州美食文化,提升群众美食消费体验,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对外宣传推广,提高漳州美食关注度,打造打响漳州美食文化节这一品牌活动。

小编提醒呦~

提前知·交通

本届美食节举办规模较大且适逢周末,将有较大客流量。

停/车/示/意/图

01 车辆如何进出?

1、从西环城路与琥珀路交叉口进出;

2、从南江滨路与蜈蚣山路交叉口进出;

3、从梅溪路与西环城路交叉口进入。

02 车辆如何停车?

1 内广场

· 参展商家车辆停车区

2 环三馆停车区

· 琥珀路两侧及延伸段

· 蜈蚣山路两侧

· 励欧临时停车场

· 南湖里临时停车场(城市客厅停车区)

共1200多个停车位

3 周边外围停车区

· 水仙花海停车区

· 金盏路停车区

03 应急预案

地点1:新塘路口

管控措施:在新塘路口分流管控大中型货车,当应急预案启动时,禁止所有车辆驶入活动区域,引导过往车辆往S207及圆山大道绕行。

地点2:水仙花大桥、芝山大桥北侧等与高新区交界的大桥北侧。

管控措施:当应急预案启动时,管制所有车辆驶入高新区,引导过往车辆绕行。

地点3:蜈蚣山路与南江滨路岔口

管控措施:分流管控途径车辆往蜈蚣山路行驶。

地点4:南江滨路与连接西环城路匝道交叉口

管控措施:在南江滨路与连接西环城路匝道交叉口分流管控大中型货车驶入西环城路,当应急预案启动时,禁止所有车辆驶入西环城路,引导过往车辆绕行南江滨路。

地点5:南江滨路:水月亭分流点

管控措施:当应急预案启动时,禁止所有车辆往南江滨路三馆路段行驶。

地点6:澳洲风情园分流点

管控措施:当应急预案启动时,禁止大中型货车驶入西环城路。

现场请听从交警指挥

提前想·出行

本届美食节期间,新增开3条临时公交专线,为缓解周边交通压力,蜀黍建议大家:出行请以公共交通为主,避免长时间拥堵。

现场请服从交警指挥,如遇拥堵请保持良好心态、耐心等待,安全文明驾驶,不开斗气车、不随意变道,切莫占用应急车道,切勿强行超车、强行会车,切勿超速超员、疲劳驾驶。

出行前,请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漳州交警新媒体账号发布的路况信息,合理规划出行路线。现场请按线停车,切勿随意停车,加剧拥堵。

电动车出行,请正确佩戴安全头盔,骑行在非机动车道,不超速,不超载,不闯红灯。

行人请注意过往车辆,按道行走,横过道路请走斑马线,不与车辆抢行。

导报记者 郑玮玮 漳州交警 编辑 洪婷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漳州   南江   漳州市   流管   蜈蚣   交叉口   好吃   地点   车辆   现场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