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刘禅胸无大志,为何刘备把皇位传于他?40年后司马昭发现真相

“众人纷纷说刘禅,乐不思蜀不肯还。如若阿斗知王事,何以国破擒洛南。”——《阿斗刘禅》悦木

身在帝王家,皇位传承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亡。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如果有孙权这样有勇有谋的人,来接管北魏,那么对于北魏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

那么如果没有这样优秀的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大业,或者继承大业的儿子能力不足,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或许刘禅就是一个最好的答案。

刘禅常常被人们叫做“扶不起的刘阿斗”,无论是处理国家政务的能力,还是在行军打仗的智谋方面,刘禅都差强人意,甚至在许多演义当中,刘禅还常常是一副“心智不全”的形象。

那么刘禅既然如此不堪,刘备为何还会将皇位交到他的手上呢?直到刘备病逝40年之后,司马昭才发现了真相。

白帝托孤

公元220年,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败走麦城,最终被东吴所擒,孙权畏惧关羽的英勇将其杀害,至此忠义无双的关云长,退出了三国的历史舞台。

关羽死后,刘备恼羞成怒,对东吴发起了讨伐。也正是由于这一次伐吴,最终让蜀国损失惨重,甚至连刘备自己都病逝在了白帝城。

有很多人都认为,这次伐吴之战不应该打,可是如果换位思考的话就会发现,刘备此时伐吴,也是有着许多因素在其中的。

首先刘备以仁义自居,如果不为自己的好兄弟,忠肝义胆的关羽报仇,那么他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不仅会让蜀国自己的将领寒心,更会影响到他以后招揽人才。因此刘备此时必须做出动作。

其次,蜀国与吴国迟早会有一战,与其日后再找借口,不如趁着此次机会,探探吴国的虚实。只不过让人可惜的是,伐吴之战前期进展得极为顺利,最后却因为陆逊的“火烧连营”而一败涂地。

刘备败逃白帝城,在明知自己时日无多的情况下“白帝托孤”,将自己的儿子刘禅,与蜀汉基业统统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上。

身为刘禅的父亲,刘备不可能对刘禅的能力没有了解,可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比刘禅适合继承他皇位的都大有人在,那么刘备为何会将皇位交给刘禅呢?

刘备的安排

其实,只要深入了解过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为了让刘禅继承蜀汉江山,作出了很多安排。

首先,便是问斩了他的义子刘封。

刘封虽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但是无论是才能,还是对于刘备的忠心,都无可置疑。而在刘备还膝下无子的情况下,他也是真的将刘封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

不仅对他教诲良多,还提供了许多机会让其锻炼,而刘封也没有愧对刘备对他的期望,逐渐成长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

可是在关羽死后,刘备却因为诸葛亮的一句话,毫不犹豫地将刘封处死,就是怕在刘备死后,无人能够制约刘封,会影响到刘禅对于蜀汉大业的把控。

在蜀汉灭亡后,很多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都曾评价道,如果刘封不死,那么蜀国或许还有翻身之日,最起码不会在刘备死后仅四十年就灭亡。

由此可知刘备为了让刘禅顺利继承皇位,付出了多少。

其次,刘备乃是皇族之后,在思想当中仍然遵循着“嫡长子继承制”,按照古制,刘禅如果能够继承皇位,无疑是最好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在有别的选择时,还会将皇位传给刘禅。

再者,刘备死时,蜀国国力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能够扶大厦将倾的人,便只有诸葛亮。为了让诸葛亮能够不受影响的放手去做,他必须找一个能够不影响诸葛亮的人继承皇位,而这个人莫过于将诸葛亮拜为亚父的刘禅了。

为了让刘禅能够顺利地继承皇位,刘备死前还特意将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做了特殊的安排。不再让他除外征战,而是主要负责蜀国内部皇室的安危,最重要职责便是保护刘禅。

从这些方面来看,刘备为了让刘禅顺利继承皇位,可谓是煞费苦心。至于让诸葛亮“自取之”,不过是为了表明对诸葛亮的信任罢了。

然而以上种种,虽然也都是为了蜀国的发展考量,刘备所作出的决定,可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原因鲜有人知,直到刘备病逝40年之后,司马昭才发现了原因。

仁君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苦苦支撑了蜀国11年,在这期间他着手让蜀国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之后又为了完成刘备的心愿六出祁山,呕心沥血。只可惜此时的蜀国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就算是他也无力回天,最终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作为诸葛亮的“徒弟”,姜维接过了辅佐刘禅的重担。他虽然是降将,但是归顺蜀国之后却一直忠心耿耿,对刘禅未有二心。

可连诸葛亮都挽救不了的蜀国,他也无能为力,最终在苦苦守护了29年后,被迫投降,留下了“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的哀叹。

在刘禅向司马昭表示毫不抵抗,全面投降之后,很多人都因此责骂过刘禅,说他无能、愚钝、没有气节。可是当司马昭发现了一样东西之后,他却对刘禅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这样东西,便是当时蜀国的“士民薄”。

这个“士民薄”上,记载了当时蜀国的所有人口,以及他们各自的职业,而根据上面所记,当时诺达的蜀国,人口已经不足100万,而近十万的人,都是蜀国的官员或者士兵,满足年龄要求的,都已经参军入伍,放弃生产,而没有参军的,则都是一些老弱妇孺。

这些没有参军的人,不仅要自食其力进行耕种,更是肩负起了发展蜀国经济的重任。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蜀国如果再接连征战,不出几年诺达的蜀国便会不攻自破。

再联想到刘禅自愿成为“质子”,以及他“乐不思蜀”“毫不抵抗”等行为之后,司马昭明白了刘禅投降的真意,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皇位”,而再让蜀国百姓受苦受难。

而此时再看刘备让刘禅继承皇位的举动,刘禅虽然在能力上有着很大的欠缺,但是他却有一颗仁者之心,对待将领,他推心置腹;对待百姓,他爱民如子。

那时的蜀国国力已伤,岂不是正需要这样一位皇帝,来稳固蜀国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司马   皇位   白帝城   蜀汉   白帝   阿斗   东吴   蜀国   胸无大志   国力   大业   真相   年后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