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点是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一则题为《××二中学生发声,救救我们》的帖子引发舆论关注,帖文以该校学生口吻,列举了在学生看来学校的各种管理弊端。如果文章所说属实的话,那些现象让人匪夷所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在那个学校没有人格尊严。比如,学校作息安排里,学生吃饭等自由活动时间很短,几乎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学生在吃饭、跑操、就寝、洗漱、上卫生间等活动中几乎都是奔跑状态;校纪校规条款严苛;老师经常拖堂;学生经常被以各种方式体罚,被言语羞辱;学生生病了得不到关心等。

学校是专门的育人场所,除了家庭外,学校承担着最重要的育人任务。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人?当然是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大方自信、视野和心胸开阔、具有进取心和创造力、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学校教育内容包含很多,教育活动多种多样,但无论是什么内容、什么活动,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保护是最基础的。如果没有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保护,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不应该的。或者说,没有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保护,就没有教育。

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权利。人格尊严无差别,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都是平等的。在学校里,老师与老师之间人格平等,学生与学生之间人格平等,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人格平等的,学校里还有保安、花工、保洁员等,我们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是平等的。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身高、体重、外貌、家庭、个性、成绩排名没有任何关系。一个没有人格尊严保护的学校一定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氛围。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业长进是学生在学校的两大重要目标。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保护上。很难想象一个得不到尊重、没有自尊也没有自信的学生能够乐于学习、专注学习,他的学习成绩能够上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当然重要,学校的升学率当然重要,但学业成绩和升学率不是唯一目的,也不是最终目的。在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工具。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成长中的生命个体,他们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今天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保护是学校工作的起点,而且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对此,我们首先要在理念和态度上有清醒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和标语上。其次,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校纪校规的制定过程和内容要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宽严适度。再次,在行动层面,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以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简单粗暴、蛮不讲理的方式进行。□ 严钦熙(作者系教育工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目的   学生   升学率   校规   教育工作者   学业   人格   平等   自信   态度   成绩   起点   老师   方式   学校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