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为人知:血战登步岛

【血战登步岛】登步岛,别名登埠山。浙江省著名的岛屿,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面积15.88平方公里。最高点炮台山海拔182.6米。 解放战争末期曾经发生过著名的登步岛战役。

发生在解放战争后期的登步岛和金门岛之战(金门之战)曾被国民党大肆宣扬,认为是这两次“大捷”,保证了台湾不致落入解放军之手。总结起来:

1)蒋经国在登步岛亲自指挥,他最后从该岛撤退到台湾。临走还在15平方公里、数千居民的小岛上抓走300余壮丁,

2)国民党军败退,大量部队、军眷挤在岛上,兵力极多,应在万人以上,这是事先没有料到的。

3)22军61师没能够进行战前侦察,且对需要占领的山地形状形成误判,造成更多伤亡。

4)投入兵力不够。一个师进攻部队是不足的,需要进一步增援,以及大量武器弹药船只的补给。

5)没能和岛上游击队取得联系,甚至不知道游击队的存在,否则可以里应外合,做到突然性。

6)此役,已经是陆海空的立体战役。我军在此极端不利情况下,极度发挥了革命军人主观能动性,将歼敌数字放到最大,我方损失降到最小。

7)战役进攻开始,28军进攻金门失利的消息已经传到登步岛国民党军队,这时蒋军士气大振。

8)战事不利,果断撤退。在我军伤亡数千,国民党军伤亡4000以上,在种种不理情况下,胡炜师长能够冷静分析,痛下决断,不丢下一个战友,果断疏散撤离,难能可贵!

9)登步岛登陆战与之前几天发生的金门登陆战一样,都是我军未来登陆进攻作战迫切需要汲取的教训,以利再战!

1949年10月3日,共和国诞生的第三天,我军北路的部队,一举解放舟山群岛中的金塘岛。负责南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61师积极行动配合北线作战,并于8日和9日占领了六横岛和虾峙岛。10月18日,61师四个营的突击部队,趁着海雾夜暗,斩波劈浪,向桃花岛守敌发动猛烈攻击。部队登陆后,奋勇争先,大胆穿插,至凌晨4时,全歼守敌1300余人。桃花岛宣告解放。紧接着61师将攻击目标指向距桃花岛3000余米的登步岛,逐步形成对舟山本岛之包围。

登步岛是舟山本岛东南的—座小岛,面积仅14平方公里。它南邻桃花岛,北望全国最大的渔港沈家门(现为舟山市普陀区)。如果解放军乘胜攻占登步岛,进攻矛头即可直指舟山本岛。面对这种形势,陈诚、桂永清等台湾国民党的军界要员,于10月中旬专程赶赴舟山本岛策划防务,决定成立“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舟山指挥所”,委任郭忏为主任。周岩、丁治磐、石觉(兼舟山防卫司令)为副主任,统一指挥驻守舟山的陆海空三军;将企图凭借“陆海空军联合战力”,消灭解放军登陆部队于水际及滩头。

殊死搏斗,艰难抉择。战事激烈,打到11月5日中午,胡炜师长正面临着重大的抉择: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我方不仅无兵可增,且无法补充消耗。岛上已查明有敌7个团的番号,摆出了要全歼我登岛部队的架势,当时我们还不知道金门战斗已经失利,而敌人肯定由于金门的得手而受到鼓舞。以我现有力量不仅无法歼灭当前之敌和控制全岛,且登岛部队的命运也十分险恶。

胡炜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在多年的战争中,也曾遇到过各种艰难险恶,但像这样难下决心,还是第一次。撤退失败,将会成为千古罪人;撤退成功也仅是个“败将”。最后,他完全摆脱了个人得失的考虑,果断地下了撤退的决心,亲笔起草了“情况紧张,今晚撤出战斗”这一简短的电报,—面将决心上报22军并21军。一面立即组织撤退,同时通知留守桃花岛的副政委李清泉组织所有船只,天一黑即来登步岛撤运部队。5日一天,部队在流水岩山、竹山、野猪塘山东北侧一线,击退敌人十多次进攻,还在阵前小型出击中还抓了一些俘虏。

决不能留下一个战友

撤退于5日傍晚开始。根据敌人不擅夜战的特点,由183团团长杜绍三和182团参谋长刘正昌各率一个营(经三天苦战,实际人数有限)对敌实行佯攻,掩护部队由海上撤退。当时估计渡海用的船只很少,整个撤退时间至少需五六个小时。在此期间,决不能让敌觉察我方的意图;万一敌人察觉,这两个营就必须把敌人坚决顶住。


时任61师师长胡炜少将

部队在撤退中,师长胡炜、副参谋长王超在渡口指挥,按伤员、烈士遗体、机关、部队的顺序登船。指挥所和师首长与掩护分队最后撤离。他们沉着冷静、撤退在后,从容不迫的态度,鼓舞着全体指战员。在他们登船时,又把仅有的救生衣留下来给后面的同志。撤退过程中,我无一伤亡。

登步岛战斗,我以5个营的兵力,连续恶战50多个小时,抗击了有海空支援的近7个团30余次进攻,敌3个团长均被我击伤,还带回俘虏数百名。我军伤亡千人,但没有丢弃一个伤员。唯一一个在战斗中失去联系的战士傅祥明,在发现部队已经撤退后,宁死也不愿当俘虏,抱了一根竹竿跳进大海,漂到一个礁石上,靠吃小蟹和小葱度过10个昼夜,最后被救归队。

登步岛战斗,61师未能实现歼敌占岛屿的预定计划。但以5个营的兵力,与飞机、军舰火力支援下的敌6个团激战两昼夜,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背水作战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果断顺利地实施了海岛上的撤出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制造第二个金门的企图,还带回了398名俘虏(另有400余名趁61师撤出战斗时逃跑),这在解放军的历史是少见的。血与火的考验再次证明:61师这支红军部队,在最艰苦的战斗中,是真正过得硬的。在两昼夜的激战中,登陆部队在无饭吃,无水喝,无工事依托,无上级火力支援,背水作战的情况下,英勇顽强地抗击优势敌人的连续进攻。干部伤亡了,战士就自动代理;弹药不足,就利用战斗间隙,派人到敌人尸体中搜集;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石块和敌人拼;敌人冲上来打不下去,就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炮台山、流水岩山、野猪塘山等阵地几度易手,战况极为惨烈。时任国民党东南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后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的袁守谦,也不得不承认61师“战力最强最剽悍”。



进攻登步岛失利的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当时没有海空军支援,未能封锁渡口阻拦国民党军的增援。更重要的原因是主观上轻敌急躁,缺乏渡海作战经验,准备不足,组织不严。在进攻登步岛前6天,即10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明确指示:“夺取登步岛必须集中足够兵力,要有保障第一梯队同时起渡、第二梯队连续航渡的足够船只,要确实掌握敌情、水情、风向、气候的变化,要严格检查参战部队的作战部署和各项准备工作,以防止领导上的官僚主义相指挥上的粗枝大叶。”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和22军对这一重要指示未作认真研究,缺乏落实措施。22军领导急于乘胜发展进攻,未能采纳61师缓打登步的正确意见。(1957年,孙继先在朝鲜战场巧遇胡炜,内疚地对已是21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的胡炜道歉:老胡,对不起,打登步岛如果听你们的意见,一定将是另一种结果了。当时,我们从军首长到机关,都有些急躁,都有些轻敌,给部队造成了损失……)而毛泽东主席10月29日所发的金门失利通报,22军担心影响部队作战决心,未向61师传达。21军考虑61师由22军指挥尚未归建,也不便传达。61师组织准备不够充分,第一梯队兵力过少,第二梯队又未能及时跟进登陆,致使不能迅速解决战斗,给国民党军增援以可乘之机。同时,由于对国民党军必然增援的情况缺乏预见和准备,以致这种情况出现后无法再组织输送部队登岛参战、使登岛部队终因力量悬殊,战力不济,最后不得不撤出战斗。


战斗序列

解放军方面

第22军 军长 孙继先 政委 丁秋生

第61师 师长 胡 炜 政委 胡 炜(兼)副政委李清泉

第181团 团长 娄学政 政委 刘建功

第182团 团长 陶继藩 政委 程祖光

第183团 团长 杜绍三 政委 刘传新

国民党军方面

第67军 军长 刘廉一

第67师 师长 何世统

第199团 团长汪敬熙

不丢战友

第200团 团长 颜珍珠

第201团 团长 李向辰

第75师 师长 汪光尧(未到)

第224团 团长 萧宏毅

第87军 军长 朱致一

第221师 师长 吴渊明

第661团 团长 吴锡麟(代理)

第662团 团长 陈谦

附:22军61师师长胡炜少将。后为21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副总参谋长,1977年被解职,2018年逝世,享年98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战力   金门   舟山   军长   作战   政委   师长   我军   兵力   血战   团长   伤亡   国民党   解放军   部队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