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教育、医疗对出生率的影响并不大,初婚年龄大是重点



每一个现象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改变了,年轻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对组织家庭及养育后代比较淡漠。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很多,比如房价,医疗,教育的负担等。但是作者认为,这些都不是重点,而是:

原文题目《降低结婚年龄是提高人口出生率的关键》

1、外国结婚年龄都没有超过20岁

关于外国结婚年龄,网络搜到以下一些数据,是否真实有待考证:

伊朗:男15岁,女13岁;荷兰:12岁;俄罗斯:14岁(2002年前为16岁);菲律宾:男16岁,女14岁;韩国:18岁;日本:男18岁、女18岁;新加坡:18周岁(须双方父母同意);巴西:16岁;英国:16岁;德国:18岁;意大利:男16岁,女14岁;西班牙:16岁;法国:男18岁,女15岁;希腊:男14岁,女12岁。

从这里可以看出,各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的结婚年龄,但都没有超过20岁。很多国家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而是要父母来决定。

2、中国古代的结婚年龄也比较小

越王勾践为增加社会人口曾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汉朝规定,女子15岁不嫁要交5倍赋税;三国时期结婚年龄:16—17岁;南北朝:15—16岁;唐:男20,女15;北宋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社会,当时晚婚成为了时尚,结婚年龄都在17-18岁。这就晚婚了?现在二十七八都不叫晚婚;明清:男16,女14。

很多朝代并没有在法律上进行规定,基本的规律是,有了生育能力就可以结婚了。汉文帝在十五岁的时候便有了刘启,那么结婚年龄应该是14岁。皇帝如此,平民百姓可想而知。

封建社会的婚姻经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国家层面并没有进行限制。战乱年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官方巴不得你多生。

民国1930年婚姻法规定,男18岁,女16岁方可结婚,看措辞应该是民间结婚年龄太早,影响了什么(或是征兵),规定不许早婚。


3、中国当代的结婚年龄太大

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20岁,女18岁。当时刚建国,应该没有什么明显的目的,只是觉得这个年龄合适,民国的16有点小。措辞也温和,没有说必须、不得低于这个年龄等字眼。当时先办婚礼后领证的现象很普遍。

1971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当时的计划生育很有必要。有资料说,计划生育让我国少出生了几亿人。我觉得不止,当时大部分都是农村人,而农村人喜欢多世同堂,看到老者被后世簇拥的荣耀,都想着自己将来也坐到那个位置上。如果不限制生育,考虑到几何倍增的可能性,中国多出生的人口可能是个天文数字。

1980年,修改《婚姻法》,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规定的结婚年龄为男不得低于22岁,女不得低于20岁,提倡晚婚晚育。当时很多地方提倡25岁结婚。宣传资料也说,到了25岁,身体各方面才发育成熟,就可以生孩子了。

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2021年《民法典》第1047条规定,男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不难看出,其仍然沿袭着计划生育时期的思维。

由于二十岁正上大学,所以这个年龄结婚并不现实,除非不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再折腾两年,结婚时年龄都三十岁左右了。平均来说,当下的结婚年龄比婚姻法规定的晚了十年左右。

中国港台法定结婚年龄是:男18岁,女16岁。

4、最佳生育年龄要符合生理规律

外国和我国古代生育年龄都比较小,按照一些专家的说法,是否后代都不健康呢?

西方人身体大部分都比我们强壮,这个毋庸置疑了。我国古代人寿命短与生活水平、医疗条件及战争有关,应该与生育年龄没有关系。古人没有听说过谁得过白血病,高血压,糖尿病,古代也没有很多怪病,反而是现代人的健康度在下降。

野生的哺乳动物的生产基本上都是自行完成,其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其性成熟就可以交配生育了,而不是故意拖延一下,也没有见什么动物在退化。

不时听说女孩子早孕在厕所生孩子的事,经历过生孩子痛苦的妈妈有一个莫大的疑问:真那么顺利吗?现代人生孩子都要去医院,经历撕心裂肺的痛苦,古代是这样吗?

笔者认为,在最佳年龄生育应该不会有如此大的痛苦,错过这个时期,可能违背了生物的自然规律。最佳生育年龄应该是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是20岁以上,还是20岁以下,有待专家论证。

5、九年义务教育要回归本源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正常的学制是,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17岁就高中毕业了。(也有资料说,九年义务教育指的是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不含高中)。

后来小学变成了6年,初中高中都增加了一年,变成了12年。由于学制增加的时间正是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时间,笔者只能推测,这个改变与计划生育有关。

多出来的三年,学了很多没有用的东西。请问将来如果不从事高精尖领域研究与教学,学习高等数学有何用?学习高深的物理知识有何用?很多走向社会后有用的知识却没有学习,比如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立足社会,如何组建家庭,如何养育后代,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等。

现在的职高可以学习很多技能,实际上更有用。不管是职高还是普通高中,我觉得应该开一门课:家庭的组建及责任义务。从小灌输这些知识,让孩子长大后知道如何做丈夫,如何做妻子,如何做父亲,如何做母亲。现在这些东西不仅不教,到了年龄还不让谈恋爱,哪有那么多无师自通?

6、18岁要起到成人分界线的作用

18岁是儿童与成人分界线。既然成人了,就不是儿童了,该结婚结婚,该工作工作,自食其力。在外国,18岁之后父母就不管了,必须自立,自己养活自己。我国法律也规定,对孩子的抚养义务是18岁。那么现在中国的孩子18岁在干什么呢,在上高中,毫无自理能力,完全考父母供养,一直到25岁大学毕业。

25岁不是生育年龄成熟了,而是心理年龄更成熟了,有自己的梦想了,梦想不实现是不会结婚的。生育的最佳年龄不让结婚,关到高中“坐监狱,”还不许谈恋爱,过了这个时节,还真不想结婚了。

在心理没有成熟的年龄结婚,开始体会和承担家庭责任,夫妻磨合度可能会高,离婚率可能会低(个人见解)。等25岁个性成熟了,性格独立了,再去和一个同样有个性的异性凑合到一块,那还不整天吵架,过不成就离婚。结婚年龄与离婚率有没有关系或者说必然联系,有待专家考证。

未婚者看到一个个家庭如此闹矛盾,开始考虑自己要不要结婚的事。中国父母有个怪现象,其心里有一个年龄界限,在界限之前,不让谈恋爱,过了这个界限,就催谈朋友,不给你准备时间,也不教方法。这个界限大概是21岁左右。

7、双减能提高出生率吗?

放开二胎之后,效果不明显,放开三胎之后,依然如故,于是找原因,发现中小学生负担很重,导致家庭负担很重。因为双减是在放开三胎之后,笔者只能认为双减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减负,促进生育。感觉解决不了问题。

物发展本身各有其规律,培训行业因为有需求才发展,并构成产业链。斩断链条对经济发展构成的打击,比想象的可能要严重:机构倒闭,一大批从业者失业,这批人暂时没有收入了,生活计划也打乱了,结婚计划可能后推,生育计划也可能后推。

这批人数量倒是也不多,别忘了还有一个叫多米诺骨牌效应。大批培训机构关门,房东的房子租不出去,收入锐减,影响到了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来问题也不大,但是还有一个疫情,疫情导致很多行业萎靡。准备结婚或者准备生育的年轻人可能因为收入锐减而打乱计划,这个时候的双减就是雪上加霜。

不否定其正面作用,但是其负面作用不可忽视。双减对出生率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就看未来几年的出生率是如何变化的,是持续下降,还是减少下降幅度甚或平稳或者提高。


8、降低结婚年龄,是提高人口出生率的关键

建议:婚姻法改一下,调整一下结婚年龄,让其符合人文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中小学学制缩短一点,让学生学点走向社会有用的东西,早点毕业,早点找到人生的定位,那不就早点结婚生子了!

高考体制改一下,淡化一下高考的意义,让高等学校回归本源,培养高精尖人才,而不是全民当大学生。社会需要多少人才就培养多少人才,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不要把大批不能就业的毕业生推向社会。不能就业就没有收入,甚至生活都不安定,还如何结婚生子?

家庭,请注意,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多教孩子点有用的知识,不要把孩子健康成长的希望寄托在学校,不要想着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社会任何领域的尖端都只需要少数人,能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就很成功了。

因为期望过高不能达到,现在的普通人大都不幸福——要么感叹没有挣到钱,要么婚姻不幸福,要么长期没有升职,要么……总之,远大理想没有实现。有一篇文章说,不出意外的话,你的孩子注定是一个普通人。

9、后记

有资料说,如果继续独生子女政策,50年后中国的人口是6亿。6亿也不少,比美国还多一倍。别忘了,美国是持续的三亿,而中国是二比一递减的,到时全国到处都是老人,年轻人在忙着照看长辈,没有精力去建设国家,保卫国家。这个问题非常严峻。

国家会不断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直到人口恢复。我觉得,中国永远不用再限制生育,因为社会变了,人的观念变了。当然,也不用去太限制结婚年龄,差不多就行了。

18岁结婚,或是提升人口出生率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出生率   初婚   年龄   婚姻法   学制   计划生育   中国   界限   房价   规律   人口   成熟   父母   重点   高中   孩子   医疗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