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债务是鸦片,更是魔鬼

经济学家在经济以外的问题上容易达成共识,但在经济问题上基本没有共识。

在中国经济界,这一点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本人的感受是,中国经济界在大多数经济问题上都很难有共识,这可能是目前最大的共识。比如,最近关于债务问题的讨论就是。

一个研究员说,债务是鸦片,另一个研究员马上说,将债务比作鸦片错得离谱。

在激辩的同时,我也看到了经济圈贬损对方经常用的招式,那就是贬低对方的专业性:“经济研究的专业人士要守住自己的底线,用研究说话,有理有据。如果打着专业的旗号而信口开河,会伤害所有专业人士的声誉。”我看了双方的文章,说实话,分歧并不大,不知道双方在辩论什么。

因为债务问题,既是一个专业问题,也是一个常识问题。

适度举债有利于经济发展,这是个经济常识,过度举债会有风险,这也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常识。

一个研究员表达的是,不能继续靠过度举债发展经济,而另一个则直接视对方反对所有的举债行为,这还怎么讨论?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经济学圈子,现在最大的短板是语文都没学好。至于某些违背常识,为债务大唱赞歌,似乎中国不举债,经济就发展不起来的炒作的观点,这里不再提。

债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一个度,关键在于偿还性和可持续性。

就目前中国的三大杠杆:政府杠杆、非金融企业杠杆和居民杠杆而言,表面上看,最安全的政府债,而非金融企业杠杆在全球最高,这是极大的隐患。房地产某些企业的暴雷其实已经敲响了警钟。居民杠杆放在全球虽然不是最高,但在新兴市场,是最高的,而且从2015年开始居民杠杆加速上升的态势明显。

考虑到中国的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债非常复杂,既有账面上的,也有隐形的,具体多少大家也没有一个共识,隐形债务大体应该在60万亿左右。这些债务,过去是靠土地财政来循环的,在房地产下行的情况下,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很多地方债面临实质性违约的尴尬,这也是事实。甚至一些地方表示“用30年来还”。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人还违背基本常识,鼓吹债务,鼓吹继续举债,用我过去的话说:土地财政是无奈,鼓吹则是无耻。鼓吹地方继续过度举债是无耻。非金融企业债也是,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下,再继续加杠杆,再继续玩高负债,确实是玩火。至于居民杠杆,老百姓的大多数钱已经捆绑在房子上,未来很难有闲钱用于消费,这个困境至少短期内我没看到有何妙策可以破解。

事实上,在中国经济告别高增长,中国金融周期进入“金融新周期”的情况下,经济本身的下行必然伴随着杠杆的下降,货币政策也在和过去的无限扩张进行告别,防风险被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去之所以可以超前过度举债,因为经济高速度带来了高周转,债务转换成资产的能力强。现在很显然不一样了。如果还拿过去的思维鼓吹杠杆,不是蠢就是坏。基于此,我对过去中国的“去杠杆”的大方向是完全认可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对“去杠杆”之所以抵制,是他们习惯了信用放水的饕餮盛宴。

我2018年看到一个关系非常好的房地产企业非常高的负债率时善意提醒时,对方很直接的给我的意见泼冷水:经济学家们每天都在提醒风险,但按照经济学家们的话,什么事都干不成。任何关于风险的提醒,在他们看来就是迂腐不堪的笑话。

乌鸦嘴索罗斯曾经在2017年提醒,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在信贷方面,很多旧的债务需要新的信贷来维持下去。他指出,中国正重燃炉火,刺激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虽然会出现泡沫,但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可是市场不会永远立而不倒,但中国认为这一泡沫不会破,这也是利用泡沫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当然,索罗斯的话也被他们当成了耳旁风。

但是,我也同意一个研究员说的“掐脖子周期”,就是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着急。不能像过去的“三条红线”一样,直接把企业的融资给断掉,等于是掐住经济的脖子让经济死掉。高杠杆高债务是风险,但是,解决这个风险需要耐心。

房地产去杠杆操之过急导致的风险就在眼前,值得吸取教训。在解决中国的债务问题上,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以债养债”,慢慢解决,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定个指标,像蒙古大夫一样粗暴实施,那真的会出问题。

|但要记住,不可持续的债务比鸦片要可怕,不可持续的债务是魔鬼!

经济学家当然要守住专业的底线,但专业并不意味着超越常识,全球那么多的著名经济学家都在告诫债务风险,全球那么多的危机都是因为债务的不可持续导致,这是基本事实。债务不是什么法宝,过去可以举债玩基建,可以通过土地财政周转。现在还可以继续玩吗?房地产和基建的音乐已经到了尾声,还在幻想最后的高潮?

经济学家可以信口开河,因为错了也没见几个承担责任的。但经济政策和企业发展要遵守常识。常识就是,可以举债,但不能过度举债,债务,只有可持续可偿还才是好的债务,善的债务,否则就是恶。

|基于此,我要做两点告诫:

第一点,讲给中国的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过去成功的企业家,一定要深刻领会金融新周期的生死内涵!中国的很多企业家的成功,既有自身的天赋,但也和经济大周期大风口有关。在信用扩张的时代,他们只要敢冒险,只要胆子大,成功的概率会很大,而这种冒险的成功又激发了他们更大的冒险和更大的成功。但是,这类企业家在信用周期悄然变换的情况下,仍然会固守过去的思维。在大风的帮助下飞习惯了,乃至于出现了巨大的错觉,以为自己的飞翔从来不需要什么风。这样,悲剧就出现了。我过去讲过,中国很多企业不是困难死的,而是都太牛,牛逼死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太牛逼,导致把过去靠运气做大的企业,在今天再靠本事做死。在举债问题上,看看那些风光一时,现在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苦苦挣扎的前辈吧。

第二点,讲给所有人,特别是各级经济官员。中国的金融风险一直在身边,从来没有离去。在经济告别高增长和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的情况下,举债发展一定要适度。我一直认为,是债务而不是房地产才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灰犀牛。对于不可持续的项目,不可持续的债务,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对当前的债务风险,一定要及时解决,过去多个国家的实践证明,债务问题拖延不得,必须放到优先选项中进行考虑,为中国经济排雷,除了核销、债转股和资产证券化,还应该有全局性的方案。否则,很有可能导致 当年日本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对于鼓吹债务是中国经济的法宝的,鼓吹是中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我建议他们真的认真读读特纳的《债务和魔鬼》这本书,也可以认真读读明斯基的观点。

不要动辄打着“专业”的旗号挑战常识——债务不可持续就会发生灾难。

事实证明,现在的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理论有着严重的缺陷,在人类发生大的经济危机的时候经济学家从来都没有预测到过,不知道哪里来的“致命自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债务   杠杆   中国经济   鸦片   中国   共识   周期   魔鬼   常识   风险   经济   企业   马光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