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百岁贷,又来连心贷:层出不穷贷款产品背后,是怎样的焦虑?

#2月财经新势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73篇原创文章


2023年,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绝对说得上是焦虑和冲击交织的一个艰难开年。

银行这个行当家大业大,而且还有国家金融特权护体,要说“艰难”,怎么看都有点讽刺揶揄色彩,不可思议的既视感。

但实际上,这样的艰难,从2022年就开始了:

2022年对于银行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

银行的传统业务遭到了巨大的挑战,包括净息差降低、房地产暴雷引发资产恶化、村镇银行事件、银行理财大面积破净等因素交织,使得2022年的银行业步履蹒跚。

在2023年,至少截止目前,银行收益率的断崖式下跌,并没有止境。

最直接的原因,是居民储蓄。

这个居民储蓄,去年底写过很多次了,本不想再写,但是一查最新的数据,又被震了一震。

1月份,住户存款达到了6.2万亿元!2023年第一个月,存了去年全年住户存款的三分之一的钱!

居民降杠杆不仅没有遏制,还在加速进行。“提前还款潮”也延续到了2023年。

另一方面,同期新增居民贷款是多少?只有仅仅的2572亿。

62000:2572,钱都往银行去了,这做利差生意的银行,是种怎样的心情?

只进不出,会消化不良,如果势头不能扭转,那么再硬气的银行,也要被这样的“反向挤兑”掏空利润,内部暴雷!

所以,2023年开年以来,一些具有魔幻色彩的贷款产品和规则调整表现,就出现了:

有关房贷的话题频频引发热议。

继“百岁贷”之后,“连心贷”再次冲上热搜。

2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农业银行针对雄安购房者推出了新的商业贷款产品“连心贷”,主要以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增强购房者的贷款额度,减少贷款方面的违约风险。

据了解,申请“连心贷”的房屋买卖合同中登载的买受人 应为男女双方,所购住房应归属双方共有,既可由男女双方 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也可由一方单独申请贷款。

一方单独申请贷款的,另一方应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在贷款存续期间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图片来源:网络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就表示,如今房贷已被银行玩出了各种花样,还有网友质疑,万一分手了是否还需要一起还贷,这类业务办理风险很大。

事实上,“连心贷”并不是一项新的业务,而是银行较早就推出的产品,主要是加强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虽然购买的房屋归双方共用,但是“连心贷”作为信贷产品,有其一定的风险。

图片来源:网络

抛开表象,直击本质,随着越来越多“没底线”的信贷产品出现,实际上体现了当下中国银行普遍存在的一种焦虑情绪,甚至可以说是焦急的心态。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最新的“连心贷”信贷产品的梳理解读,透过动向,挖掘更深层的本质现实,对当下中国银行所正在面对的压力与冲击实际情况,进行专题的解读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农行推出“连心贷”业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3年2月份以来,对于中国的贷款市场而言,着实有些魔幻:

在“接力贷”之后“连心贷”又上了热搜。

“连心贷”主要以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从产品属性来看,属于信用贷的一种。

2023年2月22日,农行雄县支行工作人员表示,农行近期针对雄安购房者推出新的商业贷款产品“连心贷”,主要以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

该工作人员表示,已有员工看到相关文件,但尚未出台具体操作细则。

有媒体认为,这是银行在目前助力楼市复苏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产品。

但其实“连心贷”并非新事物,早在十多年前农行就已推出,不止雄安,海南、北京、贵阳等多个地区的农行都可以办理“连心贷”业务。

在北京地区,除了农行也有其他个别银行可以开展类似业务。

2022年11月30日,贵阳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官微微信公众号曾发文介绍农行贵阳分行推出的“职工团购房优惠政策”,其中明确写道“如借款人收入还贷比不足,我行有特色贷款品种‘连心贷’‘接力贷’。”六天之后,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官微也发布了“贵阳市8家银行支持职工团购房优惠政策合集”,8家银行里只有农行推出了“连心贷”这一特色贷款品种。

当然,市场上大部分银行都没有类似业务。

据对多家银行实际了解以后,相关业务人员明确表示,不做“连心贷”这样的业务,共同借款人必须是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

这个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典型的在存量环境里面通过降低风控规则挖掘增量的做法。

任何以信用为抵押对象的贷款产品,都离不开银行风控系统的批准,不管是前面的百岁贷,还是最新引发热议的连心贷,本质上,都是明显通过降低风控门槛,吸引更多主动贷款的做法。

这个动向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在中国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红线的银行,在原则问题让出现了松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一定存在重要的原因和动力来推动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动向。

所以,产品不是关键,动向背后的原因才是要害。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层出不穷的信贷产品背后,是净利润的头部行业银行业怎样的焦虑情绪驱动?


2022年以来,在让利实体和信贷供需失衡下,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不断下行。

2022年9月末,各项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至低位,新发放总贷款、一般贷款(不含票据和按揭)、企业贷款、票据、按揭利率分别为4.34%、4.65%、4.00%、1.92%和4.34%,较年初分别大幅下降42bp、54bp、57bp、26bp、129bp。贷款利率快速下行,而负债端存款成本较为刚性,使得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有数据以来最低。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1%,较1-3Q22继续收窄3bp。分机构类别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90%、1.99%、1.67%和2.10%,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较1-3Q22收窄2bp、2bp、7bp,农商行较1-3Q22提升4bp。

2023年,在去年LPR调降幅度较大基础上,伴随年初的贷款重定价,银行经营业绩将进一步承压。此外,当前多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已大幅下降至4%以下,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且为在年初加大信贷投放,争取更多资源,银行机构仍在下调贷款利率,不排除当前部分大型央企获得的对公中长期贷款利率在2-3%的超低水平。

银行正在遭遇最难的时刻,这恐怕不是一句笑话。

本来,在国内的所有企业中,净利润的头部企业,基本长期被各大银行垄断。

图片来源:网络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净利润,是因为利息净收入,这一直是银行营收的主要来源。

但是,从2022年开始,事情在本质层面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从2022年底开始,推陈出新的住房贷款优惠政策背后,是住房金融承压。

2023年2月3日,央行发布《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这样的情况之下,银行发放新增房贷的速度已经超乎寻常。申请,审批,放款,前所未有的效率。

尽管如此,居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需求并未即刻走出低迷。最新公布的2023年1月金融数据显示,对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同比少增5193亿元。

另一边,存量房贷继续承压,2023年春节之后,一股提前还贷潮汹涌而来。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房贷是提供稳定现金流收入的优质资产,提前还房贷能够加快资金回笼,拓展房贷空间,但也损失了未来较高的利率收益。

购房者提前还贷并非毫无缘由。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理财收益率走低、新发放房贷与存量房贷利差拉大、不确定房价未来走势等……

其中,新发放房贷与存量房贷利差成为最直接的因素。

当前70%左右的存量房贷利率在5%左右。而2022年12月,央行公布的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为4.26%,为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方面,随着理财收益率逐渐下降,老百姓算起了收益账。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15日,六大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已下调至2.6%,而某大行在2019年时利率仍超过4%。同时,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两度出现集体跌破净值,不少投资者反映年度收益出现亏损,还不如选择购买定期存款。

图片来源:网络

某社交平台的理财讨论群组中,有投资者发起了一项投票,在“提前还房贷”和“继续买理财”两大选项中,211人选择了“提前还房贷”,占比达95%。

实际上,近年来,居民加杠杆意愿回落,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总体呈现下滑趋势。

房贷增速放缓,银行息差亦面临严峻挑战。

这是一个两头夹击,利润消灭的艰难现实: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数据,2022年三季度,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4%,与二季度末持平,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3BP。Wind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中,仅8家银行净息差有所上升。在剩余34家银行中,有12家银行净息差收窄超20BP。

经营压力之下,银行曾一度通过各种方式“保住”存量房贷,包括关闭线上还贷入口、限制还贷额度等。

除了留住存量客户,在创造增量客户上,银行业亦使出“浑身解数”。

所以,大家都能看到2023年,各种房贷的风险管理放松的趋势:

银行放宽房贷借款人年龄,以及推出高风险低门槛房贷产品,其实与限制提前还贷的出发点一致,都是在房贷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进行“开源节流”的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个人住房贷款投放仍偏弱。

根据广发银行团队近期对国有大行的跟踪,零售信贷方面,整体在爬坡恢复进程中,住房贷款需求回暖尚不明显。

不断走低的贷款利率,不断增加的定期高息存款,让利差已经缩小到极致。

并且不断萎靡的新房市场,和不断走低的预期,让居民部门的整体消费也不断缩小,从房贷到车贷,这些银行最喜欢的优质贷款,集体萎缩。

本来,按照正常的逻辑,收取储户存款,然后放贷,从而赚取存款和贷款之间的息差,这就是银行的营业模式。

但是,随着存款增量源源不断地暴增;优质贷款却断崖式下跌。

更重要的是,住户不仅在存钱,还在集体归还利润最为丰厚的房贷,也就是提前还贷。

这一切都是对银行的全面利空。

越来越多的所谓信贷产品创新,颠覆常识,打破红线,降低风险管控的放贷欲望,将中国银行的焦虑,给展现的淋漓精致。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息差持续压力之下,中国的银行业将如何破局突围?


虽然中国的银行都是国有的,上有央妈,财爸的照顾,更有发改委爷爷的支持,做的是金融特权生意,长期以来日子不要太好过。

但是2022年以来,息差空间受到挤压,以上这一切问题,这一切利空,对于银行来说,都是无解的。

任何金融生意,都需要依附在实体之上,才有稳定安全的根基,就算是中国的银行,也无法跳出这个规律。

购房者扎堆提前还贷背后,是整个居民部门在主动去杠杆。与之相对,居民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也在低位徘徊。

居民买房加杠杆的步伐缓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储蓄热情。

居民加杠杆意愿下滑,银行业首当其冲。

很明确的一个趋势:如果提前还贷潮继续演进,住房贷款余额持续收缩,银行面临的盈利压力和资产配置压力将进一步上升。但是住房按揭贷款需求在购房者信心大幅提振之前,可能将难以显著回暖。

金融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实体经济环境中,才能找到真正解决的可能。

什么货币政策,金融手段,工具箱……在趋势面前最多只能起到“时间换空间”的微调作用。

仅此而已。

大家不借钱,大家都存钱,银行去哪里可以找到房贷这种安全躺赚的好生意?

别说中国,全世界都找不到。

近几年来,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大型商业银行不断下沉业务,整个银行业竞争加剧。

对于大量中小银行来说,依靠“吃息差”的传统业务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要摆脱“看天吃饭”的经营模式,银行业还需要加快转型。

而从当前银行业面对现实压力的情况下,还是想着继续在原来扩大房贷的路子上走,说句不客气的,这就是明显的路径依赖,就是惯性拖累,就是不思进取。

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前小微企业贷款等贷款利率低于房贷利率、新房贷利率低于存量房贷利率等偏离一般市场运行轨道的情况属于非常态,还能持续多长时间?

反向挤兑,提前还款还在持续,后续银行如果依旧看不清形势,就算有国家背景,恐怕在经济规律的面前,也要遭遇猛烈冲击。

理性预判:2023年,中国银行业和货币政策,可能还会有大动作,大调整。势在必行,如果还是继续依赖过去的躺赢模式,那么2023年中国的银行出现亏损,也不会什么新鲜事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属于银行业“靠着房地产就能轻松躺赚”的好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


事情就那么一个事情,不管是百岁贷,还是连心贷,实际上本质都是进入2023年,在经济发展形势改善的情况下,又有不少银行出现了依赖息差实现“躺赢”的想法。

吃相难看,思维懒惰,本质上就是舍不得过去模式的红利,一心想着“临走前捞一笔”。

谁临走?房地产。

房地产的未来并不乐观,很多人说是人口问题,但今天出生人口下跌,这一代人最快也要20年后才考虑买房的事,短期内问题不大。

趋势明显是下行萎缩的房地产,银行放贷还死死盯着,这不是思维懒惰是什么?

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太轻松的钱赚多了,就以为永远赚钱都这么轻松?

百岁贷只是一个开头,而连心贷不会是结局,在这种惯性思维的驱动下,更多无底线的贷款产品在后续持续出现,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经济不复苏,楼市不回暖,信心和预期如果没有得到真正的重塑,那么银行的如意算盘,恐怕打不响。

“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200,去年不借,今年不贷,工作不稳,安全第一”。

在这样的共识和市场态度之下,属于中国大小银行“靠着房地产就能轻松躺赚”的好日子,恐怕很难再过上了吧?

还是那句话,发展才能解决矛盾,增量环境才能消灭问题。

当一个经济环境里面,只有银行能赚钱的时候,别说中国,就是放全世界,也是不可能持续的事。


以上,就是基于最新的“连心贷”动态,结合现实,对当下中国银行业务的一次深入讨论和研究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友好的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贷款   息差   产品   存量   银行业   农行   层出不穷   信贷   中国   焦虑   来源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