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副教授发顶刊:原是“捞星星”的穷孩子

文 | 徐可莹 王昊昊


发现上千颗恒星的人,是什么样的?


雷振新回答:“就是个普通人”。


他是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也是上千颗热亚矮星的发现者。这一数量,大约占到了目前已知热亚矮星总量的1/6。


不久前,他所在的研究团队联合国家天文台、捷克科学院在天文学四大顶刊之一的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发表了一项最新成果,雷振新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过去3年里,他们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Gaia卫星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海量天文观测大数据的分析,发现并证认了222颗热亚矮星。其中,有131颗属于复合光谱型,1颗为目前已知偏心率最大的宽距热亚矮星双星系统,它极有可能是从“三体”结构演化来的。


这些星星的过往,预演了太阳系的未来,对人类探索未知宇宙具有典型意义。


论文成果


用算法“捞”星星


热亚矮星是一类已演化至中心氦燃烧阶段的小质量恒星,质量只有太阳的一半。而太阳要演化至中心氦燃烧阶段,需要约120亿年的时间。这意味着,热亚矮星在宇宙形成的这100多亿年内,已经预演了太阳的未来。


从宇宙的星辰大海中,LAMOST和Gaia汲取了海量的观测数据。如何从中快速又精准地认出热亚矮星,是雷振新要解的开卷题。


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就交给人工智能吧!实际上,雷振新所在的湘潭大学恒星物理研究团队,从几年前就开始训练针对热亚矮星的算法模型了,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邂逅。


2016年至2019年间,研究团队就已经借助人工智能方法,找到并证认了几百颗热亚矮星,其中既包括较常规的单光谱型,也包括更为特殊的复合光谱型。加上此次发现的222颗,经过雷振新团队证认的热亚矮星已多达上千颗,占到了目前已知总量的1/6左右。


雷振新(右二)与学生 受访者供图


算法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先把关于热亚矮星的各项特征参数喂给人工智能。基于这些参数,人工智能会训练出一套算法模型,这好比做了一张网,再用这张网去海量的数据库里“捞”。伴随着训练阶段的不断加深,“捞”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捞”到的星星有何用?要知道,热亚矮星是恒星演化到后期的产物。一般而言,大质量的恒星演化得快,而小质量的演化速度慢。太阳就是宇宙中质量较小的恒星,它要演化到和热亚矮星一样的阶段大概需要100多亿年,这差不多是现在宇宙的年龄。


“热亚矮星在诞生时质量不可能只有太阳质量的0.5倍,如果是那样的话,它演化到今天观测到的这种阶段就需要200亿年甚至更长,已经超过了宇宙的年龄。因此,热亚矮星在其诞生之初应该是一颗质量相对比较大的恒星(如太阳质量的1.5倍)。如今其质量却只有太阳的0.5倍,所以我们要去研究它们为何‘变瘦变轻’了,弄清楚它们质量损失背后的物理机制,这是最关键的,有助于人类更进一步认识宇宙。”雷振新介绍说。


但他强调,此次研究成果的特别之处并不在于数量。从专业的角度看,222颗热亚矮星对动辄亿计的星球样本库来说,称不上什么大体量。更重要的价值蕴藏在那“131颗”和“1颗”里面。


131颗热亚矮星是复合光谱型,意味着它们极有可能是由两个天体构成的“双星系统”。相比单光谱型热亚矮星,“双生子”的形成及演化机制更加复杂,也更让天文学家着迷。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这其中的“1颗”,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偏心率最大的宽距热亚矮星。


所谓“偏心率”,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恒星轨道的圆润程度,一般双星系统的轨道都呈椭圆状。目前的主流模型显示,宽距热亚矮星双星系统的轨道偏心率,最大不超过0.35。而雷振新团队发现的这颗,偏心率却达到了0.5。


意外降临了。科学家们接下来要做的,是解释。学界对此提出过多种模型。其中的一种解释是:这颗热亚矮星是由“三体”结构演化而来的。


“我们也跟捷克科学院做热亚矮星方面的专家讨论过,目前更倾向于用‘三体结构’的模型去解释它。也就是说最开始,是有一个双星系统在里面相互绕转,有第三个天体在外围,跟着它们一起转。之后,内部的双星系统发生了并合,好比两个人玩得好了,开始穿一条裤子了,变成了一个人。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两个人在那里玩了,而且一直保持了这种高偏心率的状态。但这只是种可能的解释,目前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此后,雷振新及团队也会针对本次发现,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对其形成及演化机制进行深入探索。


据了解,湘潭大学于2019年获批成立“恒星与星际物质”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天文统计学及大数据应用”方向开展研究。这为雷振新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热亚矮星被白矮星伴星吸积物质示意图,图源University of Warwick/Mark Garlick


“唯一能选的,就是做一个努力的人”


说起来,雷振新和天体物理的结缘,始于一场意外。


“我家境比较贫寒,本科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向亲友借来的,还有一部分靠申请助学贷款,或者自己出去做家教,就是这样过来的。”


生活艰难,人就只顾埋头赶路,无暇抬头望星。


对那时的雷振新来说,少花钱,是他求学路上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因此,2006年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他便报考了学费全免、还能向学生发放生活补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机缘巧合下,他被调剂至天体物理专业进行硕博连读,地点在位于昆明的云南天文台。


懵懂的雷振新没想到,在那里,他会遭遇自己科学生涯中最大的一道“坎”,遇到影响自己一生的导师——韩占文院士。


天体物理是一门交叉学科,要求研究者兼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天文知识及观测相关的专业技能。纯物理学背景上来的雷振新,学起来相当吃力。


“最开始的四年是我的入门阶段。除了上专业课,就是大量看文献。同时还得学习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锻炼代码编写能力,压力非常大。特别是看到别人都顺利出成果了,自己却一无所获,着急又痛苦,甚至一度想要放弃。”雷振新回忆道。


但转念一想,如果就此放弃了,过去四年的所有投入便会付之东流。更糟糕的是,寒窗苦读十余载的自己,可能连一个硕士学位都拿不到。


“记得那个时候,韩老师和我交流过很多次。他让我不要急躁,专心把基础打好。等我把这个领域的科学问题和前沿动态都弄清楚了,专业技能也掌握好了,成果肯定会出来的。”导师的话犹如一计定海神针,让雷振新翻腾许久的心海平静了下来。重整旗鼓后,雷振新把心一横,要坚持做下去!


人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往往会爆发出更大的能量。如今,雷振新再回念起那段饱受折磨的时光,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恰恰是那时埋头苦干打下的基本功,助他在往后的科研道路上走得更稳。那段时光,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咬牙迈过去,即是曙光。


果然,在攻读博士的最后两年,雷振新如同开窍一般,顺利做出了期待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也从这一波三折中,真正体味到了天体物理学的奥妙与乐趣。


当被问及是什么促使他坚持下来的,雷振新说,他从小遭遇的困难很多,是个在逆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多事情他别无选择,唯一能选的,就是做一个努力的人。


雷振新 受访者供图


穷孩子也能捞起自己的“星星”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天文学家是一群绝顶聪明的人,多为“天赋型”选手。雷振新不认为自己属于这个范畴,他反复强调:“我就是个普通人”。


16年的从业经历对雷振新最大的影响,是把他从一个习惯依赖权威的“好学生”,变成了一个会独立思考的“研究者”。


“最开始我总拿一篇文献去找导师,觉得人家说的都是对的,很多时候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思考,结果经常被导师批评。尤其在天文学领域,不管是多权威的人提出的模型,都只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基于客观观测数据进行的推论,并不代表反映了全部事实。”


推及雷振新自己的研究,也是如此。此次成果中,他们发现的那颗偏心率高达0.5的宽距热亚矮星双星系统,就超出了此前学界的预测模型。这意味着,这颗奇特的热亚矮星,将促成对既有理论模型的进一步修正。


年近40岁的雷振新,也在这一次次的进步和突破中,逐渐调好了属于自己的坐标。


“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邵阳人,求学、工作都想离家近一些。现在生活在湘潭,物质上的压力也不大,学校给的支持又多,工作的满足感是比较大的。”


良好心态的加持下,雷振新的节奏愈走愈稳。


雷振新


“天文学领域很多数据都是全球共享的,像郭守敬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只要申请都是可以免费获取的。所以,对天文学的研究人员来说,方向是比较自由的。我现在在湘潭大学这样级别的高校里面,不像‘国家队’里压力那么大。有更大的自由去把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继续做深、做透。”


至于对自己的期待,雷振新则想得很清楚。在他看来,做科研,天赋固然重要,但能够成为牛顿、爱因斯坦之辈的人毕竟是少数。剩下的大多数,都是像他一样的普通人。但正是由于这些普通的基层科学家,和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基础性研究,科学的大厦才得以建成。从这个角度看,就算做不了成就赫然的科学巨人,普通人的工作也能够意义非凡。


对此,雷振新深信不疑。“只要你付出的时间比别人多,比别人更加努力,一定能在特定的领域做出好的成果,收获相应的回报。”


只要踏踏实实搞下去,终有一天,穷孩子也能捞起属于自己的“星星”。雷振新这才意识到,当年导师对他说过的,是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双星   天体   偏心   光谱   恒星   副教授   宇宙   模型   星星   高校   太阳   质量   穷孩子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