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开巨头ZARA,国内跨境电商拟冲击IPO

中国企业出海一直备受关注,其间囊括全球资本流动、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中国制造的实力、海外营商环境和政策变化等众多重要话题,甚至涉及到中国文化输出、中外文化隔阂等意识形态层面的议题。

虽然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但互联网边界逐渐模糊已是不争的事实,企业出海也是未来趋势。基于此,「早科技」专栏特设“出海记”系列文章,解析并持续跟踪中国企业出海情况。

Shein的IPO之路,近了。最近,这家成立于南京、崛起于广州、发迹于欧美的中国快时尚跨境电商品牌、超级独角兽,终于有了IPO确切消息。

据权威外媒报道,Shein拟于今年IPO。该公司管理层在路演上,向投资者释放了一系列重要信息。根据Shein团队披露的内容,Shein已实现连续四年盈利,2022年利润达到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

虽然较2021年有所下降,官方表示主要是因为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在上升,导致部分利润有所缩减。

团队披露,2022年公司营收为227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300亿美元,2024年逼近450亿美元,到2025年可望达到585亿美元,较去年度的227亿美元增长一倍,超越两大快时尚巨头H&M和Zara的总和。

除了披露外界一直好奇的公司财务状况,Shein也表示,未来或大幅改变销售模式,包括推出款式更丰富、单价更高的服装产品,并致力于提升客户忠诚度以促进复购,从而实现公司的持续增长目标。

我们有理由相信,Shein在这个节点选择上市,是基于对公司战略调整,以及实现长期增长的迫切需要。

图片来源:SHEIN美国官网

估值一翻再翻

Shein无疑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闷声发大财的代表。

关于Shein基本情况的介绍,三林曾在「出海记」系列文章中有详细描述,点击文末历史文章即可了解,这里就只做一些简单概括。

Shein(发音为she-in,中文名为希音)成立于2013年,主营业务是跨境快时尚电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能跟Zara、HM这些快时尚巨头,在欧美市场相抗衡的国内快时尚品牌。

比亚马逊便宜、比ZARA上新快、比优衣库和HM选择多,是Shein快速赢得市场认可、俘获Z世代芳心的重要原因。

大约从两年前开始,关于Shein要IPO的消息不停传出。不过,直到最近,Shein才公开透露IPO的打算,并进行了人事和战略调整,为IPO做准备。

Shein想要冲击IPO,自然是有倚仗。

公司自成立以后一直连续盈利,2022年,Shein全年收入为227亿美元,连续实现增长。

Shein的估值也相当可观。2013年6月,Shein完成A轮融资,彼时估值为500万美元,到2022年4月完成F轮融资,估值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9年时间估值翻了2万倍。

关于Shein的神话还有很多。

不过,笔者以为,傲人的成绩也许是Shein进行IPO的底气,但相较之前亮眼的成绩,最近一年出现的不确定性,也许才是Shein想要冲击IPO的强心剂。

Shein最近六年营收(图片来源:Statista)


IPO不是万能药

阿里速卖通、拼多多Temu、字节跳动Tik Tok,加上Shein,“电商出海四小龙”的前三个都背靠大厂,资金人才都不缺,真正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只有Shein不一样。

去年全年,Shein的营收同比增长52.8%,GMV同比增长50%(约为300亿美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36%(约7亿美元)。

援引《证券时报》消息,截止2020年,Shein连续6年营收增速超100%,到2021年,增长下降到60%,2022年降到53%。

即使是在疫情头两年,彼时黑天鹅事件对于快时尚品牌的影响最严重,ZARA和HM等欧美巨头业务都在下滑。然而,Shein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现在,疫情逐渐恢复,但Shein的表现却不及预期,很难不让人失望。

营收增速和利润的双下滑,总是容易让人焦虑,也让市场多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此外,Shein的估值虽然仍然令不少公司咋舌,但估值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据行业和媒体消息,今年1月,Shein就至多30亿美元的融资进行谈判,本轮融资中公司的估值为640亿美元。这一估值较去年4月1000亿美元的估值,下降了不少,较高峰期也跌去了三分之一。

诚然,其中有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创投市场整体冷清等外部原因,但Shein的利润不及预期等内部因素,也是市场和机构逐渐“冷静”的依据。

危机感在Temu强势席卷欧美市场后更加明显。

拼多多出征海外,效果已显。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超级碗(NFL职业橄榄球大联盟年度冠军赛,美国最大、收视率最高的联盟赛事,有“美国春晚”之称)中,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毫无预警地亮相超级碗,豪掷1400万美元(约9550万人民币)买下两个广告时段,投放了一条30S的广告,吸引了海量关注。

据NFL官方数据,2022年超级碗的观众总数达到惊人的2.08亿,预估Temu的曝光也将过亿。Temu用“低价”在Shein核心市场抢用户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Shein将品类从服饰鞋包,扩充到到美妆、家居、女士内衣、男装、童装等品类,Temu也正在将服装作为其战略性的运营品类,且背靠资本有底气。

同样主打低价市场,且品类有所重叠,供应模式亦有相通之处,Shein和Temu形成竞争态势,已无可避免。

国内公司总是习惯用价格战击退对手,可当两家价格都是地板价,谁能打过谁?

海外市场对于Shein、Temu这类的来自中国、主打极致性价比的公司,已经有不少质疑。

无论是Shein还是Temu,都和欧美推崇“不过度消费”的理念相违背。


Shein的新目标

Z世代年轻人特别是欧美地区的年轻人,同样喜欢低价,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环保主义者,和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环保意识正在崛起。

很显然,Shein跟Zara这些欧美服饰品牌一样,正在遭受企业ESG建设不足的批评。

欧美公司“习惯”了这些质疑,每年都会推出环保材料制成的衣服,以及其他公益举措,以“表明心迹”。这些行为虽然有“漂绿”嫌疑,但起码有所应对。相比之下,中国企业面对类似问题时,想出的解决方案似乎很少能令海外消费者满意。

不仅如此,海量低价商品流向北美,也让中国的出海企业难以摆脱“廉价”的“刻板印象”。不管是Shein还是Temu,其商品品质往往难以保障。

似乎除了“壕气冲天”和极致性价比,在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力、企业文化、科技感等方面,中国企业很难在海外留下印象。

在超级碗的广告里,Temu的歌词魔性又洗脑——“价格让我震惊,我觉得我真富有,我像个亿万富翁,我像个亿万富翁一样买买买”,这些宣传被外媒诟病为鼓励过度消费。

出海成功的典型案例——Tik Tok,同样在欧美面临大量质疑,注意力经济下的廉价精神快餐,是其撕不掉的标签。

中国的电商品牌,经常陷入ESG建设不足的风险,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很容易使得中国的出海品牌,在将来面临更多公众和当地监管机构的压力。

诚然,国内不少人吐槽欧美用户购买低价商品的同时说环保,充其量是面子工程。但有时,面子工程不到位背后的政治不正确,很多时候会让品牌陷入巨大争议,甚至失去市场。

根据Shein对外披露的信息,该公司计划通过三项措施,实现持续增长。包括1.丰富服饰品类的款式(more perse clothing lines);2.提高衣服客单价(expensive clothing lines);3.争取回头客,提升GMV( repeat customers )。

对于快时尚品牌来说,这些举措都能理解。只不过,要想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在成功IPO后仍然实现增长,Shein要做的恐怕不止这些。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低价   品类   中国企业   美国   中国   巨头   融资   美元   欧美   国内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