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第一人梁启超,看他是如何把私人办报发扬光大的

张家康

梁启超在其56年的生命历程中,竟有27年的办报生涯,可谓当时的自媒体第一人。他曾喜形于色地回忆说:“鄙人20年来,固以报馆为生涯,且自今以往,尤愿终身不离报馆之生涯者也。”


言论骄子

1895年3月,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受挫后,梁启超便想到要开设报馆,以传播变法思想。是年8月17日,《万国公报》在北京城南宣武门外后孙公园创刊,康有为出资,梁启超任主编。这是份双月刊,版式与官办《京报》相似,并随《京报》发行。它以介绍西方各国商务、矿务、铁路、农学、兵学为主要内容,着重宣传“富国”、“养民”、“教民”之法。最初只发行1000份,后来竟增至3000份。

梁启超与康有为(左)

《万国公报》在国人中享有声誉,12月16日,《万国公报》更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汪大燮为主笔。《中外纪闻》主要编译西方各国的电讯和报道,介绍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情况等。清廷大学士徐桐、御史褚成博、杨崇伊等向朝廷奏报,说《中外纪闻》借办报为名,而“植党营私”。次年1月20日,仅发行十八期的《中外纪闻》,便被慈禧太后封禁了。

此时,汪康年正在上海筹创报馆,并与黄遵宪来函邀请梁启超来沪办报。他接信后便来到上海,是年8月,《时务报》正式创刊于上海四马路,每旬出一期,每期20多页,约3万字,辟有“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梁启超为主编,他在《三十自述》中说:“余专任撰述之役,报馆生涯自兹始,著《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等书。”

他的《变法通议》和《西学书目表》,一时间成为学人传涌的变法时文。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无不“心气舒豁,顿为之喜。”他也由此被称为“旷世奇才”、言论骄子。他后来曾回忆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可是,由于他与汪康年的意见分歧,汪主张少发议论,“以广译西报为主”;他则认为只有抒发言论,报纸才能“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同时,汪康年又私自篡改梁启超的文章,规定不许在文章中称引“康学”,还在很多场合诽谤康有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1898年3月3日,梁启超辞去《时务报》职务。主编《时务报》期间,他参与筹划和支持澳门《知新报》、长沙《湘报》、上海《农学会报》、《蒙学报》、《演义报》和《萃报》等,为之或撰写序言、稿件,或拟订办报方针等,俨然以报界领袖的风姿,而执维新变法舆论之牛耳,无怪乎严复说,梁启超“一纸风行海内,视听为之一耸。”


维新喉舌

1898年12月23日,梁启超在冯镜如等的合作资助下,于日本横滨创办旬刊《清议报》,《清议报》设有:论说、名家著述、新书译丛、外论会译、群报撷华、支那近事、外国近事及小说、诗文等。后又设立国闻短评专栏,其“时评”之风实为各报之先河。

他说,创办《清议报》是“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清议报》创刊后,他在上面发表了多篇文章。他在《清议报》提出的“少年中国”说,更是沁人心脾、举世传诵。他说:“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他的文章富于感召性和战斗力,无情地鞭笞清廷顽固派,其激烈程度已与孙中山等革命派相差无几。所以,《清议报》一直被视为异端予以挤压。然而,《清议报》还是通过各种渠道,由横滨流入国内,在国内读者中传阅,“其踪迹固已遍于纵横五大洲,不胫而走。”

正是此时,他与孙中山相识相交,并应孙中山之约,共同创办《中国秘史》二期,宣传亡宋、亡明及洪秀全失败之痛苦教训,揭露列强侵略的罪行。1899年11月,《清议报》因火灾而停刊。

1901年10月,梁启超赶到横滨,重振《清议报》的工作。“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读者通过新辟的“万国近事”、“外论汇释”、“时论译录”、“地球大事记”等栏目,更为拓展视野,从而以新的思想武器,认识西太后等顽固派“病国殃民”的罪恶本质。12月21日,《清议报》出版100期,他在报馆召开纪念会,提出要把《清议报》办成面向国民的“国报”、走向世界的“世界报”。不料,第二天报馆又被人纵火焚毁。


新民时代

1902年2月8日,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在日本横滨创刊。他以《新民丛报》和《新小说》为阵地,“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倡导“文界革命”,初创新文化运动。他那“饱带情感之笔,”“流利畅达之文,”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新民时代” 。他的“新民文体”,别有魔力,整整影响于一代人,鲁迅、胡适、郭沫若、徐志摩以及毛泽东等,都曾受过新民文体的洗礼,并由此各自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章风格。

1903年10月,他又在东京创办《新小说》月刊,《新小说》上推出一些历史、政治、科学和传奇小说,如,吴沃尧的《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命奇案》,以及苏曼殊等人的翻译作品。他翻译了《世界末日记》和《十五小豪杰》,创作了《新中国未来记》等。这些作品多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境况,且又多是白话文,可谓中国近代新体小说的开创者。1906年1月,《新小说》停刊,二年多的时间里,《新小说》共出版发行两卷24期。

《新民丛报》从几千年的封闭、自大的保守心态中挣脱出来,大胆而系统地介绍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据统计,《新民丛报》所介绍的西方学者和政治家,竟多达百人以上。达尔文、马尔萨斯、亚当•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等,还有哥白尼、富兰克林、瓦特等。

1907年8月,又是一场大火,《新民丛报》上海支店烧成灰烬,《新民丛报》被迫停刊。


昌言立宪

1907年10月,梁启超和蒋智由、陈景仁等在东京,发起成立立宪派的政治团体一一政闻社。与此同时,政闻社的机关刊物《政论》在上海创刊。次年2月,政闻社迁往上海,他又往武汉拓展政闻社的活动空间,积极支持在武汉创办《江汉公报》。

他为请愿速开国会大造舆论,以反对慈禧太后的专制统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8月13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说,朝廷通缉要犯梁启超操纵政闻社,“托名研究时务,阴谋煽乱,扰害治安”,着即查封。政闻社不存在了,《政论》和《江汉公报》自然也连带被封闭。

1910年3月,他在上海四马路创办《国风报》。这是份旬刊,最高发行量每期3000份,是当时立宪派的主要阵地。他一厢情愿地希望君主立宪,可是,清廷仍将他作为戊戌变法的通缉要犯。他开始觉悟,便又频频撰文,为请愿速开国会推波助澜。

同年8月,梁启超又参与创刊北京《国民公报》。如此南北呼应,形成热烈的局面。他的许多言论和撰述,最先在《国民公报》和《国风报》发表,俨然成为请愿速开国会的论战旗手和宪政灵魂。

1912年12月1日,梁启超又创办《庸言报》半月刊。《庸言报》首刊便发行1万份,共发行30期,1914年6月中旬停刊。次年1月,中华书局创办《大中华》杂志,他应聘担任总编。1916年8月,他和汤化龙在北京创办《晨报》。1920年9月,他将《改造与解放》更名为《改造》,就是“想从学术上思想上谋根本改造,以为将来新中国之基础。”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立宪派   京报   新民   清议   报馆   万国   清廷   喉舌   时务   次年   发扬光大   公报   上海   中国   私人   媒体   文章   小说   梁启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