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新闻 美国队有心要卫冕 也要让棒球经典赛终于「经典」

美国队在上届经典赛获得冠军,本届想要完成卫冕,阵容更是摆出了大量大联盟球星参赛!

距离经典赛预赛开打只剩下不到三周,大联盟官方于二月初公布了参赛二十支球队的球员名单。 其中,美国、多米尼加和日本被公认是顶级球星最多、战力最强的三支球队,上届拿下亚军的波多黎各和中美洲强权委内瑞拉,也是阵容华丽、星光熠熠。 事实上,去年球季全大联盟胜场贡献值(WAR)最高的二十五名球员中,就有十六人会参加这次的经典赛,星度之高可说是破天荒。 在过去曾被美国主流媒体和球迷认为完全不重要、甚至影响大联盟正常开季的经典赛,今年在众球星加持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美国这次作为卫冕军,在野手方面的战力可说是队史最强的一届,由洛杉矶天使的「鳟鱼」特劳特(Mike Trout)担任队长,内外野的可能先发阵容都是全明星等级。 外野有特劳特、洛杉矶道奇攻守核心穆奇贝兹(Mookie Betts)、休斯敦太空人强力左打塔克(Kyle Tucker),内野则有圣路易红雀的角落内野搭档戈史密特(Paul Goldschmidt)、阿瑞纳多 (Nolan Arenado),从道奇转战费城费城人的明星游击手、可兼守二垒的特雷特纳(Trea Turner)、纽约大都会当家一垒手「北极熊」阿隆索(Pete Alonso),捕手由道奇的史密斯(Will Smith)和费城人的瑞尔穆托 (J. T. Realmuto)分担,指定打击很可能会让费城人重炮手史瓦伯(Kyle Schwarber)担任。 账面上来看,先发打线从上到下都是顶级的火力,板凳上还有芝加哥白袜当家游击手安德森(Tim Anderson)、巴尔的摩金莺年轻的开路先锋穆林斯(Cedric Mullins)、堪萨斯皇家新秀内野手小威特(Bobby Witt Jr.)。 阵容之华丽,不仅仅是经典赛史上前所未见,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际赛打击阵容之一。

楚奥特(右)有机会与天使队友大谷翔平(左)在冠军赛一较高下!

但投手可能会是美国队的痛脚。 原先的先发主力、纽约洋基的科提斯(Nestor Cortes Jr.)已因伤退赛,道奇的三届塞扬奖得主、九届全明星赛老将克萧 (Clayton Kershaw),也因伤病史和保险问题,在日前宣布无法加入美国队,让战力大打折扣,可能需要仰赖四十一岁的红雀老将温莱特(Adam Wainwright)、白袜投手林恩(Lance Lynn),和新生代的皇家投手辛格(Brady Singer)扛起先发轮值。

据报道,只要是在大联盟四十人名单中的球员,都必须就大联盟合约投保,才能参与经典赛,以降低母球团因球员参赛受伤可能造成的损失。 克萧才与道奇队签下一年两千万美元的合约,加上他近年来丰富的伤病史,显然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接受他的保单。 同样因保险问题而打消参赛念头的,还有过去在波士顿红袜的王牌投手、去年底才与德州游骑兵签约的伊欧瓦迪(Nathan Eovaldi)。 这些例子表明,对大联盟球员来说,除了球员本身必须要有强烈的参赛意愿,要穿上国家队球衣参与经典赛,还必须所属球队和保险公司点头才行。

大联盟顶尖球员中仍有多位因各种考量而没有参加经典赛

尽管多名球星参赛,让经典赛受重视的程度大幅提升,但为期约两周的赛事与大联盟春训重叠,大联盟球季赛也旋即将于经典赛结束一周后的三月底开打,将赛程安排在球员一般还在「热机」的时候,可能造成的受伤风险、球团不愿放人或球员参赛意愿不高的问题,仍是这个世界最高水平的棒球国际赛事必须面临的难题。 对球队来说,当然不希望所属球星在春训期间参与与球队无关的高强度赛事。 对球员来说,虽然代表国家出赛带来的荣誉感可能不是金钱可以衡量,但对于需要在热身赛有好表现才能抢下一个位子的大联盟边缘人或新秀来说,参与经典赛很可能代表的是至少数十万美元的损失。 如果经典赛有优渥的参赛和名次奖金,那或许还有一定的诱因,但事实是,在过去两届的经典赛,大联盟都只各发出了一千四百万美元的总奖金。 这一届的名次奖金仍是未知,目前只知道参赛的二十队可以均分六百万美元,每队分到三十万元。 以大联盟的规模和财力,这样的奖金规模,显然并不符合一个世界顶级赛事应有的价码,也难以让更多的球员愿意放下既定的春训行程,选择披上国家队的战袍。

至于美国球迷是怎么看经典赛呢? 运动社会学学者提波(Dain TePoel)曾分析,在最初两届的经典赛,美国媒体和美国本土球迷,大多对这个新玩意儿抱持着冷漠、甚至负面的态度。 2006年,已近生涯末期的全垒打王邦兹(Barry Bonds)被问到他对于第一届经典赛的看法,竟说「谁在乎啊? 它有任何意义吗? (Who cares? Does it mean anything?)这个反应可以大致反映了美国大多数棒球迷在过去对于经典赛的看法。 许多人认为,经典赛仅仅是时任大联盟主席塞利格(Bud Selig)为了联盟商业利益创造的产物,它的重要性,远不如即将开打的大联盟球季赛,和经过漫长球季和季后赛产生的(由二十九支美国球队和一支加拿大球队竞争的)「世界大赛」冠军。

经典赛是由前大联盟主席塞利格努力推动所促成的比赛,但过去几届一直都未受到美国球员和球迷的重视。

当时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样的锦标赛美国是赢定了,至少,要进入半决赛是绝对没问题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第一届经典赛,美国在第二轮就止步,在复赛输给日本和墨西哥。 第二届经典赛,美国打进四强,在半决赛败给日本,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在第二轮时以1:11被波多黎各「扣倒」,提前七局结束比赛的惨败。 在日本击败韩国拿下经典赛二连霸后,美国媒体仍然延续对经典赛漠不关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只有「外国人」在意的赛事,美国人不在乎,也不必在乎,因为真正重要的大联盟球季赛,才要刚刚开始呢。

很显然,这样的论述不仅仅是美国自我中心的狭隘思考和自我安慰,更没有考虑到,因为赛制对于国籍的宽松规定,在经典赛的概念上,「美国人」和「外国人」已不再有很明确的界线,来自美国的球员可以代表义大利出赛,日裔、韩裔的美国球迷,也可以热烈地为争冠的两支「外国」球队加油,更别提当时把美国队打爆的波多黎各,还是美国的属地。 从而引伸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是,谁才算是“美国人”? 而常与棒球连结的「美国性」(American-ness),代表的又是什么?

提波进一步分析,美国媒体对于经典赛的负面态度,显示了经典赛代表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概念和国际化,和棒球长期以来所代表的「老美国」的美国人国族认同,产生了扞格和冲突。 棒球作为美国最悠久的职业运动和国民运动(national pastime),长久以来在美国社会有特殊的地位,与主流美国人的文化和民族认同,关系紧密。 然而,随着大联盟来自中南美洲和东亚的球员比例越来越高,美国队又无法在自己主办的经典赛拿下好成绩,棒球到底还有多「美国」,已经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这一个问题,在2017年的经典赛总算由美国夺冠后,又开启了新一轮的争论。

不可否认的是,棒球早已不是美国独有的文化元素,而当年塞利格一手打造的经典赛,确实提供了一个让国族认同、民族情感,和更多元的文化意涵,能够参与其中的棒球舞台。 随着赛事历史逐渐累积和球星的加持,本届经典赛总算稍稍摆脱了过往名不副实的窘况,真正「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美国   波多黎各   棒球   战力   费城   经典   球员   美国人   球星   球队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