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从磨憨出境,去东南亚旅游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说到边境,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异域风情、特色美食、独特风光,好奇心和探索欲驱动着四面八方的人前来一探究竟。

磨憨,这个中国陆地南端的边境小镇,既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陆路口岸,也是异国风情和中国文化交织并存的奇妙地方。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跨境旅游的恢复,磨憨以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景观、人文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从磨憨出国,去琅勃拉邦”

2023年春节前后,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时不时能刷到以“磨憨出境游攻略”为主题的文章。从旅游线路规划到购票出行指南,信息量充足。看看下面的跟帖和评论,能看出人们对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好奇;而磨憨作为通向老挝的国门口岸,承载的正是这份向往。

从昆明到磨憨,搭乘动车仅需4个半小时,每天两趟,可实现当天往返。随着出境旅游的逐渐恢复,从磨憨口岸出境旅游,成了旅者的新鲜之选。

2月7日12点43分,第一个由云南出境的“动车老挝旅行团”抵达磨憨站。随团导游小李举着队旗,在熙熙攘攘的出站人流中大声召集团队游客。这是小李今年带队的第一个出境团。

从磨憨口岸通关后,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老挝的磨丁火车站。“以前带团去老挝都是飞机往返,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去老挝。”从事出境领队工作十几年的小李,不断品味这趟“熟悉又陌生”的行程。“以前在老挝,路过中老铁路的工地,能看到一个个在修建的铁路桥桥墩。过段时间再看,桥面已经搭好了……我见证了这条铁路修建的过程。”他知道,与坐飞机不同,铁路沿线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都是吸引游客的元素。他预测,从今年开始,搭乘中老铁路动车从磨憨出境,前往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旅游的中国游客会越来越多。

其实,早在春节之前,已经有不少散客选择从磨憨口岸出境观光。统计数据显示,1月8日至23日,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共计验放出入境人员35000余人次、出入境车辆11000余辆次。

“从1月份起,我们就明显感觉来磨憨的游客多了,挂外地牌照的车辆也多了。”位于磨憨镇主干道上的泓远时代酒店有80余间房间,最近几个月天天满房。酒店前台服务人员介绍,近段时间办理入住的大部分都是商务考察团队和游客,“房间至少要提前3天预订,还不一定订得到。”

除了跨境游客日渐增加,因磨憨的边境风情慕名而来的游客也不在少数。来自黑龙江的高先生一家定居昆明多年,春节前后,高先生的老友从黑龙江自驾到云南旅游,把目的地定在了磨憨。“我们的第一目的地是西双版纳,自驾出行,到了景洪以后,还打算到中老边境看看,就相约自驾来到磨憨。可惜没做准备,不然我们也想去老挝那边逛一逛,还想去去有名的琅勃拉邦。”

“来尚冈村过泼水节吧!”

磨憨镇下辖2个社区、6个行政村。静谧的村寨、浓密的森林、金色的竹楼、玩耍的孩童……与热闹的磨憨口岸不同,磨憨的村落里还保留着一份悠闲。这种闲适和宁静,正是小镇的动人之处。

从磨憨镇出发,驱车约1个小时,就到了龙门村。这是个瑶族、傣族、哈尼族、汉族多民族聚居的边境村落,其中,龙门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傣族村。村里的建筑清一色都是传统的傣家吊脚楼,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屋顶覆盖瓦砖,上层用于居住,下层堆放工具物什。

走在村里,你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片精心打造的小花园,蝴蝶兰、蟹爪兰、仙人掌、石莲花、凤仙花……神奇的是,几乎每种植物,在这里都能以最饱满的姿态绽放。

在距磨憨镇15分钟车程的尚冈村,家家户户门口同样有精心打理的盆栽,村口几株树冠繁茂的菩提树,无声地讲述着磨憨作为南方村镇的自然优势。

尚冈村也是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瑶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汉族春节、傣族泼水节、哈尼族嘎汤帕节、布朗族玛格乐节……每个节日都是村子的喜庆日子,它们不光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村民依女士说:“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泼水节了,今年收成好,大家都在提前为过节做准备。可能还会有不少游客也会来尚冈村,那就一起来过泼水节吧!”

云南大学民族学研一学生张玥带着乡村社会调查的选题来到磨憨,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张玥也在以游客的视角观察磨憨。

“尚冈、尚勇、曼庄、南噶……我们几乎跑遍了磨憨的每个村落。这里并没有成熟的景区,但这里的自然风景、人文环境、民族文化,都很吸引我。”张玥说,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名为“大龙哈”的地方。“大龙哈隶属曼庄村,寨子依山而建,紧邻公路,寨子底下有条叫‘南哈大’的河。沿着寨子里的坡道一路向上,到达高点,就能俯瞰到寨子周围自然保护区里的原始森林,在自然保护区和寨子中间是大片的田地,山上是中老铁路勐腊—磨憨段。”

结束短暂的实地调研后,张玥已经回到昆明。在撰写报告的时候,大龙哈寨子的影像经常会出现在她眼前。“传统和现代共存,自然和人文交织,这就是磨憨吸引我的地方。”

“今年春节,天天满客”

提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村寨,张玥认为,南嘎是最有代表性的村落。“它是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传统傣族文化通过建筑、饮食、陶艺展现出来,而且它距离磨憨口岸只有1公里左右,也能方便地融进旅游等产业中。”

在南嘎村民小组,初具规模的餐厅已经有四五家。小依家的“磨憨傣味印象”餐厅在村里开了12年,特色菜包括烤鸡、烤鱼,以及各种包烧。餐厅外观是典型的傣族吊脚楼,二层是四面镂空设计,食客在就餐的同时,还能全方位欣赏村子的景观。因为开得早、基础好,餐厅已经具备了团队接待能力,可以同时接待20多桌客人用餐。“今年春节,天天满客。”小依说。

恰逢午饭时间,餐厅接待了一个刚从昆明抵达磨憨的旅行团队。

“上菜速度快、分量足、口味地道……”团队客人用完午餐,纷纷给出好评。团队成员孟先生对傣味情有独钟,“这里的傣味是传统的西双版纳口味,而在昆明吃到的傣味跟德宏傣味更接近。总体来说,味道不错!”

在磨憨,一些别具一格的食物,可以为游客的磨憨之旅增添几分特别的回忆。傣族酸鱼就其中之一——将新鲜的鱼肉处理干净,剁成块,加上大蒜、盐、米粉和辣椒,盖上叶子,在竹筒里腌制一个月左右,即可食用。

因为靠近老挝,在磨憨,还有颇具异域风味的老挝美食。来一份凤爪、木瓜、芒果、米线、虾仁等多种食材汇聚的老挝凉拌,又酸又辣,配上一杯老挝啤酒,每一口吃喝,都回味绵长。

来源:都市时报、昆明发布

责编:苏昊 实习编辑:顾玲霞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傣族   老挝   汉族   泼水节   寨子   东南亚   昆明   口岸   边境   团队   游客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