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草根,足下加油

#头条创作挑战赛#

2月14日晚,一条新闻震惊了整个中国足坛。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委审查调查。

自此,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中国足协已有三位高官落马,而陈戌源也是继谢雅龙、南勇之后,近20年间第三位落马的足协主席。

公开资料显示,出生于1956年的陈戌源,人生的大部分经历都在码头上度过,从最底层的码头工人干起,先后坐到办公室秘书、上海港务局团委等职,与足球没什么交集。

直到2013年,陈戌源主导了上港集团收购了上海东亚俱乐部,并改名为上海上港足球俱乐部,从此正式开始了他与职业足球的缘分。

2010年代,是中超的金元时代,在各俱乐部疯狂的烧钱运动中,上海上港是为数不多的能与联赛霸主广州恒大一较高下的球队。

陈戌源作为俱乐部的管理者,用了六年时间,投资近70亿元,率领上港实现了成绩飞跃,连续夺得中超和超级杯冠军,连续四年打入亚冠淘汰赛。丰富的国企管理经验以及掌舵上岗取得的不俗成绩,助推陈戌源在2019年全票当选了中国足协主席。

然而他却赶上了中国足球最坏的时代。

中国足球这么些年的许多问题,陈戌源作为主要领导人自然难辞其咎。

于是,原本可以安心退休的国企一把手,在中国足球的洪涛骇浪里,最终落得个晚节不保的凄凉下场。别看现在的陈戌源被千夫所指,但在当年,他却是一个改革派的面目出现的。

大家可能认为,选一个非体育管理部门出身的足协主席似乎更有助于解决中国足球的顽疾,但是这样的想法恐怕就有点一厢情愿了。

在足协里面,一直具有本土派和空降派之争,本土派大都是体育系统的人,优点是相对熟悉足球,但缺点是受利益瓜葛太深,容易滋生腐败,结党营私。

而空降派也有自身的问题,他们有的,是面对中国足球这一项目时常手足无措,有的,则是对足球体系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经验,而陈戌源大概就是后者。

陈戌源刚刚上任一年的时候,就在会议上痛斥中国足球的高薪,中国俱乐部一线球员的工资是日本联赛的5.8倍,是韩国的11.67倍,这些数字触目惊心。这话让不少球迷听来简直是振聋发聩,认为总算来了一个敢于揭露积弊的主席陈戌源,也顺势拉开了他的改革大幕。

第一刀就砍向了金源足球。

在当时,中国足球与地产商捆绑颇深。在最高峰时期,16支中超球队几乎全部涉及房地产,特别是恒大集团接手广州足球后,第一年完成冲超,第二年就获得了中超冠军,后来更是两次夺得亚冠。成绩能够如此斐然,恒大的烧钱是最重要的原因。1

1年时间,恒大一共投入了132亿,主要就是用在了请世界级教练以及知名球员身上,球员的年薪更是天价。

当然恒大也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效益以及地方政府的青睐。但是,金元足球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让球员的身价居高不下,使得中超球队在他们身上的投入就得花去大部分的预算,日积月累,苦不堪言。

中小俱乐部烧钱烧不过大俱乐部,结果就是退出或解散,还有就是在金元足球之下,很多球员盲目拜金,嚣张炫富,引发民众反感。

所以陈戌源下令,可以继续投资,但不允许企业冠名,这其实就是变相的劝退企业,企业一看官方下了逐客令,自己也无利可图,于是纷纷撤资走人。

金元足球确实弊病极多,陈戌源改革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问题是,在中国足球还没有建立起健康的盈利模式下,就直接把奶给掐断,那俱乐部还怎么活?所以此后的各级联赛陆续传出俱乐部解散的声音。

第二刀则砍向了中超。

陈戌源曾怒劈中超:“八冠王广州恒大,拿了这么多冠军又有什么用?即便恒大是连冠,中国足球也上不去。”,陈戌源会这样说其实可以理解,面子都让恒大拿了,但自己呢?如果国家足球队拿不到成绩,自己这个足协主席怎么向全国人交代?

前国足教练李铁也认为中超联赛不好,因为国脚们都在各个俱乐部踢球。他觉得联赛延误了国脚到国家队报到的时间,影响到了国家队的集训与备战。

所以在2021年世界杯预选赛之前,陈戌源直接下令:暂停中超联赛,为的就是给世界杯预选赛让路,结果导致俱乐部们怨声载道,毕竟职业联赛哪能说停就停,比赛一停,俱乐部还怎么活?所以大家心灰意冷,撤资的撤资,解散的解散。

第三刀砍向外援。

在金元足球时代,中国足球进步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外援引进策略,里皮就认为中国球员目前实力偏弱,必须大力引进外援,没有一槌定音的球员,任何战术都苍白无力。

而里皮的建议获得了时任足协主席蔡振华的支持,他认为外援策略可以刺激国内足球市场,让更多的人热爱足球、参与足球,提高中国足球整体素质。

外援引进当然也有很多问题,但就像一副药有药性也有毒性一样,只要用的好,就能提供短暂的助力,这方面也是有成功先例的。

比如曾经的日本男足和现在的越南男足都是靠着外援政策实现短期崛起的,而陈戌源则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外国球员的规定,再加上限薪令,导致外籍球员纷纷与国内俱乐部解约离去,规划战略也功亏一篑。

可以看到陈戌源改革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越改越糟。那么陈戌源的被抓会给中国足球带来一个新的未来吗?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中国足球的现状并不是靠换个足协主席就能改变的。足球和其他运动项目不同,它不仅是一个体育运动,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项目,需要的是从上游到下游成体系的加强。

在足球最为强大的欧洲,足球这个体育项目已经被他们玩出了花,不仅能拿门票钱、电视直播转播费、球衣销售等费用,还有企业的赞助费、比赛进行时球员胸前后背的广告,以及球员转会的收益、肖像权收益等等,每一项收益都不是小数目。

这些赚来的钱会源源不断的投向青训体制,吸引和培养更多顶尖足球人才,然后制造更加精彩的赛事,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足球,为足球花钱,从而赚更多的钱,实现正向激励循环,这才是欧洲足球成功的秘诀。

但中国呢?面临的是没钱、没人、没耐心的局面。

首先是没钱,中国足球一开始靠的是财政拨款,市场化改革以来,主要是靠企业赞助,结果拉来了一批房企老板,中超联赛成了房地产联赛。

而且这样搞的最大问题是,房企们根本没想着让中国足球学会赚钱,只是想通过足球让自己从其他产业上获利。至于足球产业能不能自己赚钱,根本不在考虑范围。

以恒大俱乐部为例,2019年公司总成本费用28.92亿元,但收入近3.19亿元,这生意还如何做得下去?

这种房地产主导的资本投入模式,虽然看似能够出成绩,但对整个足球产业来说却并非好事。足球产业需要的并不只是有人出钱,还需要建立配套的青训,选拔、营销,公关体系等等,这才是足球产业化的根基,否则一旦金主断了投资,建立在泡沫上的成绩就会瞬间从云端跌落。

现实也是如此,随着房地产进入寒冬,房企接二连三的暴雷,没有真正建立起盈利模式的中国足球也被瞬间打回原形。

其次是没人,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调侃:“十几亿的人口,挑不出十几个踢球的”。其实这话并不完全对,十几亿人口虽然巨大,但绝大部分中国人根本不踢球,所以对中国足球来说,这些人口不能直接划等号。

我们也都知道,中国孩子几乎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考大学。

如果选择上足球学校,签约俱乐部的概率有多大呢?目前中国各地在足球学校踢球的孩子,把各省市体校的统统算上不过八万人,而真正在联赛的职业球员有多少呢?目前,只有900人左右,也就是说,学踢足球的孩子近99%都要面临淘汰,更何况,就算成为职业运动员,最后成为大牌球星的概率仍然极低。到了一定岁数,退役后除了踢球什么都不会,如何生存下去?成功率这么低,又有几个家庭愿意让孩子去踢球呢?

相比来说,考取一个好的大学,找到一个轻松稳定的工作,远远比踢足球的风险要低得多。而且中国的家长绝大部分都是唯成绩论,一个孩子球踢得再好,只要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孩子。

足球同样,要是在国际比赛上赢不了球,在国内成绩再好也没用。这里还牵扯到一个问题,从官方到民间,很多人其实根本不关心中国足球,他们关注的是:足球要为国增光,提高国民自豪感。这就导致他们只关注国际上的输赢,其他一概不管。

所以假设一个真正有远见的足协主席,老老实实抓青训,加强联赛建设,加强足球文化建设,增强足球自主盈利能力,一切稳步推进。但只要国家队拿不到成绩,这位足协主席还是会被万人唾骂,狼狈下台。

事实上,足球基础就像土壤一样,没有土壤怎么会有成绩发芽呢?但问题是,在当前的中国环境下,恐怕还没等种子发芽,土已经被掀翻。

所以这些问题不解决,哪怕抓100个足协主席一样也没用。也许只有彻底破除当前体制,沉住气,从基础做起,先解决生存的问题,然后把收入用来吸收更多的从业人员,完善上下游产业链,进而带动整个足球生态的改善,实现正向循环。也许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可能有一线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球员   金元   外援   俱乐部   足协   中国足球   草根   中国   主席   成绩   足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