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个!这个非遗社团你听过吗……

“‘水密隔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有助于提高船舶的抗沉性和安全性。”2月15日下午四点半,全市首个“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社团”在漳湾中心小学如期开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细秀走进校园,在言传身教中带领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

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古海船的统称。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始于明洪武初年,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

为助力“双减”工作,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7月,漳湾中心小学以“海娃”乡村少年宫升级为“复兴少年宫”为契机,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细秀担任“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社团的辅导员,利用每周课后服务的时间到校为孩子们授课,指导孩子们制作福船船模。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社团为众多热爱非遗文化和船模制作的孩子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不但锻炼了他们动手和思考能力,也增强了文化自信。”该校政教处副主任杨华告诉记者,学校早在2008年就把‘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引进校园。近年来,学习福船制造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社团名额已经报满。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和同学们分工协作。看着福船模型最后呈现在面前,我感到很自豪很有成就感。”该校五年2班学生阮毕宸参与“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社团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已成为刘细秀老师课上的“得力助手”。而在课外,他还经常用乐高拼搭出福船的造型,向同学和家人介绍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驻”校园,近年来,漳湾中心小学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福船基地,开展非遗研学。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注入福船元素,营造了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校园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隔舱   社团   遗文   船模   海船   言传身教   少年宫   技艺   文化遗产   中心小学   物质文化   全市   物质   老师   时间   校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