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弟子台上表演,当朝皇帝亲自指导,如此光辉为何不到百年?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梨园,盛行于唐朝时期。“梨园”是唐朝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后代人观摩学习唐朝音乐的重要依据。梨园是唐朝音乐艺术发展的平台,在此诞生了一系列出名的艺人,为后世音乐发展提供了方向。

在古代,梨园是俗语戏班的雅称,更是在唐朝时期被发扬传承。梨园文化,历史悠久、意蕴深厚。


梨园在唐朝时期被作为重要的职能部门,这与唐朝时期繁荣昌盛的社会国情离不开关系。强大的经济支撑、烘托出伟大的艺术,也不断提高艺术的高度。

我们从“梨园”的诞生、发展、繁荣、走向没落,可以侧面看出唐朝时期的发展轨迹。



一、梨园明月夜,梨园从何而来?



“梨园”一词,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记载。但那时候的寓意还没有到唐朝时期的寓意。

在王褒的《云阳宫记》中讲到:“云阳车箱坂下有梨园一顷,梨数百株,青翠繁密,望之如车盖。”

文献中记载下的梨园,也仅仅是种满梨树的乐园,在春天,梨树花开与绿叶并存,场面好不美丽,让人想高歌一曲、痛快舞一场由此应景。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有对“梨园”一词的记载:“开元二年建左右教坊,同时创设梨园。”在开元二年期间,创立了梨园,起初的梨园是作为管理民间俗乐的下设部门,与舞曲等并没有很大关系。



《旧唐书·中宗本纪》中写到:“三年春正月,乙亥,晏侍臣及近亲于梨园亭。又载‘三年秋七月……辛梨园亭,晏侍臣学士。’”①充分证明了唐中宗时期已经有梨园这一皇家禁苑,以及它以娱乐赏玩为主要职能而存在。

在唐中宗时期,梨园亭作为皇室子弟、后宫嫔妃聚众游玩的一个地方。三月份,春暖花开的时候,梨园此时作为出游赏花的好去处。


根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富有音乐艺术天赋的皇帝,他十分通晓音乐旋律,又十分热爱“法曲”。

“法曲”是起源于南朝梁武帝时期的音乐。由于唐玄宗的热爱,“法曲”成为唐朝的主要乐种之一。

唐玄宗李隆基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唐玄宗曾经梦到,天上十多个仙女下凡,驾着祥云,站成一排,出现在玄宗面前。仙女们手持乐器,演奏仙乐《紫云曲》,音乐婉转动人。

第二天,群臣上朝,唐玄宗也听不进去,脑海里不断回忆梦中的曲章,下朝便命人谱曲,后成就《法曲献仙音》。


朝中期,“法曲”成为主要流行音乐类型,也是梨园学习传播的主要音乐。最为出名的一曲到属《霓裳羽衣曲》,流传至今,这也是唐玄宗亲自创作的乐曲。

每每杨贵妃生日之时,会让梨园弟子到长生殿演奏舞曲。

可以说,梨园,因为唐玄宗而变得闻名,也因为音乐艺术的高度而流传至今。



二、梨园的发展巅峰

梨园,作为唐朝艺术的传播中心,相当于现在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地位,对于它的驻址说法却不统一。有人说在长安,有人说在西安的骊山下。

梨园

程大昌的《雍录》中有记载:“梨园,在光化门北。光化门者,禁苑南面西头第一门,在芳林、景曜之西也。中宗令上学士自芳林门入,集于园,分朋拔河,则梨园在太极宫西,禁苑之内。”


唐玄宗认为“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

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梨园从单纯的赏花游玩之地变成了音乐圣地。

唐朝时期经济繁荣昌盛,对外的物质文化交流频繁,梨园成为皇家训练乐器(以琵琶乐为主流乐器)和研究舞蹈歌曲的专业地方。

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促使古人具有研究音乐艺术的时间和精力。在乱世,很多饭后茶余的艺术都没有发展,反倒是盛世,例如音乐和诗词歌赋都发展迅猛。

影视节目中皇帝与贵妃共同演奏


早在唐高祖时期,宫廷内部已经有相关音乐机构-内教坊。待发展到武则天时期,她将其改名为“云韶府”。此时的宫廷音乐的人数已经有很多,太常寺不能很好地管理和运营云韶府。

到唐玄宗时期,由于唐玄宗本人热爱音乐,他把梨园变成了如今的“音乐学院”。梨园成为唐玄宗改造音乐、创作音乐的机构。

同时,像学院招收学生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招募热爱音乐、具有音乐艺术天分的人,后期又被称作做皇家梨园弟子,这样的身份可谓显赫尊贵,是吃国家饭、端“铁饭碗”的这一类人。

开元二年的正月,正是成立梨园弟子,唐玄宗亲自上去教导、指点音乐。后期“又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


在此时,唐玄宗亲自指导梨园建设,相当于现在的音乐学院的院长。最鼎盛时期,艺人在台上表演,唐玄宗亲自于旁指导。

梨园的节目单中,有相当一部分曲目出自唐朝著名诗人和翰林院士的诗作,例如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与贺知章,甚至唐玄宗本人也为梨园节目搞创作。


在唐玄宗时期,出了出现传世的诗人,还不断涌现出一批批著名的音乐舞蹈艺术家,而这些艺术家大部分又出自梨园这一片沃土。例如著名的李龟年、公孙大娘。李龟年是梨园弟子中的翘楚之辈,他早期常年受到唐玄宗的赏识重视,在各大重要场合下献唱,他在都城中建造的府邸规模甚至超过皇孙贵族。


如元稹的《华原磬》中描写到:“玄宗爱乐爱新乐,梨园弟子成恩横。”

在元稹的诗中明确写出唐玄宗喜爱音乐尤其喜欢新创作的音乐,由此下梨园弟子便是皇上的红人,成为社会地位非常高的一类人群。他们收到推崇,同时受人尊敬,有一定的收入来源。

明时期韩邦齐在《苑洛志乐》卷二十中的记载:“帝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新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

在宠妃杨贵妃生日之时,梨园弟子歌唱演奏一首新曲,玄宗为之取名为《荔枝香》,只因那时恰逢荔枝上市,而荔枝又是贵妃最爱。

音乐、舞蹈、宠妃、美食这一切聚集在一起,梨园的时光是唐玄宗的美好时光,也是中国音乐舞蹈艺术发光发热的时光。这样的时光却因为一次战乱彻底走向黑暗,那就是“安史之乱”,梨园弟子也散向各个地方。



三、梨园何故走向没落?

安史之乱,唐朝时期,安禄山和史思明拥兵自重,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义进行反叛,杨贵妃也牺牲于这场战争之中。最终,武将郭子仪和李光弼带兵取得唐朝胜利。

但是,这一场战争使得唐朝的国力严重受损、地方势力割据、经济也受到冲击,同样梨园也由此受到灾难性的毁灭,梨园弟子也四处流散。


其一,流落民间。梨园弟子在安史之乱后一大部分人都流落到民间。

“诏罢梨园伶使及冗食三百余人,留着隶太长”,后期的唐朝国库经济都没有办法再继续供养着一批人员,只能精简清散。例如著名的艺术家李龟年,他安史之乱后流落南方,靠街头卖艺为生。

民间艺术表演

相传,李龟年在湖南时,湘中节度使举办宴会,李龟年献唱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血,此物最相思。”

他殷切地表达希望唐玄宗可以南幸的希望,只是此时的唐玄宗已经是风烛残年。在此之后,李龟年突然昏倒,四天后苏醒,最终郁郁而死,不得愿望实现。


其二,安史之乱时被俘虏,发送到洛阳城。 叛军安禄山曾经也虽唐玄宗一起看过梨园弟子的表演,于是,他趁战乱掳走一批杰出的梨园弟子,带到洛阳。


在郑处诲的《明皇杂录》中有记载:“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歔欷……有乐工雷海清者,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肢解以示众,闻之者莫不伤痛。”

安禄山只是一介武夫,他没有艺术天赋,亦是没有对艺术的尊敬。他掳走这些梨园弟子,只是为自己的寻欢作乐,稍不如他意便随意处置。这时的梨园弟子的地位远远不如唐玄宗时期,他们更像是奴隶和歌姬,没有尊严可言。



其三,继续留在梨园。安史之乱后,继续留在梨园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少数。

由此,唐玄宗一手指导建设的梨园,走向没落。但是曾经的辉煌永远闪耀光芒。

结语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涌现出各个艺术上的行家。而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其中之一,自身具有音乐艺术天赋,同时热爱音乐,一手组建梨园,培养数目众多的梨园弟子,同时创作出不同级别的艺术作品,这个社会的艺术氛围是欣欣向荣的。

在这样欣欣向荣的氛围下,涌现出的艺术家以及他们带来的艺术创作,为唐朝的文化繁荣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唐玄宗的宠幸,皇帝对音乐的热爱,由此客观地提高了梨园弟子的身份地位。唐朝时期的梨园弟子,以“皇家梨园弟子”为名,他们不是简单的艺术表演家,他们是皇室的人,所以那是的梨园弟子的社会地位非常高。

后期,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安史之乱,人民和国家在这场战争中都饱受伤害。虽然,唐朝战争取得了胜利,昔日的光辉已经不复存在。梨园发展的巅峰时期也不复存在。

任何一个社会想要取得艺术上的繁荣,首先需要有热爱艺术的领头人,同时需要有和平的社会背景,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当以史为鉴,记住光辉,同时居安思危。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梨园弟子   音乐学院   云阳   开元   安史之乱   当朝   梨园   贵妃   荔枝   唐朝   皇家   光辉   繁荣   台上   皇帝   时期   艺术   经济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