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应对生物多样性风险,关键在于→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生物多样性风险日益增多。在这方面,我国金融机构是否准备充分?面对生物多样性风险,金融机构如何化险为夷?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教授认为,金融机构应对生物多样性风险,绝对不是发现风险后就拒绝对这些项目提供资金,而是要进行风险管理。毕竟,这些具有高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行业都是国家需求的,例如采矿、能源等。

1

生物多样性定义及危机的加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危机为金融机构本身的资产和业务运作带来风险,而且,当生物多样性危机广泛影响社会经济的时候,也将为金融系统带来系统性金融危险,从而影响金融稳定。生物多样性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

2

我国影响转型风险的主要法律法规


自上向下主要包括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环境法、国家性质的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体系以及地方的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三大层次。从金融角度看,就地保护原则是转型风险形成的十分重要的法律依据。如果金融机构的客户经营活动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时,应当督促客户遵守就地保护原则,避免对当地野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要客户远离就地保护涉及区域,如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栖息地等。

3

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标准与方法


对于金融机构,应特别注意以下这些行业和项目:一是从地理位置敏感性分析来看,位于被改变的、自然的或重要的栖息地项目,更易遭受生物多样性风险;二是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较大影响的行业,易形成生物多样性转型风险;三是依赖生物资源生产和利用的行业如农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易形成生物多样性物理风险。

金融机构应对生物多样性风险进行管理,在尽职调查阶段就将具有生物多样性风险的项目,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化险为夷,将危害生物多样性的项目转化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

4

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动力

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是生物多样性投资创新的基础,化风险为机遇成为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动力。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不能只是简单否决具有风险的项目,而是要掌握和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化风险为机遇。这会让金融机构开发出生物多样性投资机遇,并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分析和创新生物多样性投资方法和工具。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谢晶晶
编辑:韩胜杰
邮箱:fnweb@126.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金融机构   生物多样性   风险   化险为夷   多样性   物种   机遇   生态   危机   原则   客户   方法   金融   项目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