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媒体鲜少报道中国地震救援的原因分析

土耳其地震已经过去了好几天,震后中国第一时间派出了救援队伍,全力以赴,效率也高,把自己感动了,但是好像土耳其人反应比较慢,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比较少。这是为什么呢?想了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土国民还普遍沉浸在巨大悲伤和愤怒之中,类似PTSD,理性尚未恢复。土耳其本国地震死亡人数已经接近3万,前几天据说可能还有近20万人压在废墟下。天寒地冻,停电断水,道路堵塞,救援设备不足,黄金救援窗口已经关闭,意味着未来死亡人数还可能有大幅增长。


巨大的损失和悲痛需要时间来消化。他们也在通过宣泄不满来释放一部分过载的悲伤。他们质疑总统救援效率,质疑建筑施工质量,每一个本来可以减少人员损失的点都会被重新过一遍。心理保护机制在发挥作用,帮助他们度过这一段震后创伤期。理性还未恢复,还没有回过神来要感谢国际救援队伍。


第二个原因,与国民反应相对应,土总统和政府在小心处理危机舆情,生怕把国民巨大的悲痛和愤怒吸引到自己身上,破坏5月份的大选选情。震区救援条件差,难度高,以至于政府救援行动效率不及预期。另外,总统救灾可能也有其它想法,包括在叙利亚方向单边行动以掌握更多军事优势,利用灾情塑造对美国和欧洲的外交主动。

这些都会影响救援效率,并使其饱受诟病,不得不抓几个地产建筑商和设计师来分散舆论压力。如果中方救援确实一枝独秀,表现压过了政府方面,那土国家媒体也不一定会有动力去专门报道中国救援行动,强烈对比只会强化土民众对政府出工不出力的质疑,负面影响总统选情。相反,有限媒体资源都被总统和反对阵营拉去报道跟选情直接相关的活动上去了。


第三个原因,我们的救援外交太诚实,使命单一,宣传职能缺失。队伍中可能既没有能说会写的,也缺少与当地媒体的沟通渠道,只顾闷头镢土,全力以赴,把自己感动坏了,但是都没在聚光灯下,也没被当地人记录下来。


这让我想到中西方在对外援助上的差别。西方的援助都是离岸价,说捐一亿,那是出发时的价值,一路上的管理开销以致抵达现场的分发成本都在一亿里头。等援助物资到了受助对象手里能剩个两三成就算很不错了。中方的援助报的是到岸价,路程中的成本要另外造册计算。但是一旦抵岸,中方就掉头了,物资到底有没有到最终目标受众手里呢不清楚,管不了,不干涉内政。

我们对外援助主要对内负责,缺乏跟当地人打交道的经验,把握不好分寸,队伍里往往不配置对外说故事的职能人员。我觉得这是我们海外做好事经常吃亏难留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点可能的原因,相比前方救援队伍,国内自媒体在后方的参与度很高,声音很大,但效果不一定好。比如说土耳其驻华使馆呼吁国人捐助,其中有一条提到要新的衣服。关于这点,国人很不理解,觉得能保命就行,二手的怎么了,难道二哈命比较金贵?其实,他们是对流程不了解。二手衣服进口需要经过检验检疫,灾区生态脆弱,极容易爆发流行病,本来当地人手就不够,新衣服可以减少一道工序。这个时候时间比什么都更值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土耳其   金贵   叙利亚   原因   媒体   都会   二手   当地人   全力以赴   中方   中国   国民   总统   队伍   效率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