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人间仙境-三游二龙山后记(二)



久负盛名古韵犹存的塘子观

二龙山风景区最有人文气息和故事的地方,首推塘子观。塘子观,又名堂子观餐霞观,位于崂山文笔峰下、二龙山之西南麓。此观始建于宋,具体年代因没有详细记载而无从考证。


现在仰口风景区内的太平宫,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初名“太平兴国院”,至金代始更名为太平宫。据太平宫道士传述的《塘子观庙志》记载,南宋灭亡后,躲藏在临安附近天目山的宋室太妃谢丽谢安姐妹俩化妆乘舟渡海北上,在崂山仰口湾登陆,初在太平兴国院出家修道。崂山濒临海湾,太平兴国院地处半山腰上,居住此地的二谢太妃一出门望见大海,便触景生情而伤心痛哭(宋军在崖山战败时陆秀夫抱着九岁的少帝赵昺投海而死)。道长见此状颇为同情,劝说两位太妃移居山后太平兴国院的脚庙——塘子观居住。脚庙,又称下院或小庙。过去的庙宇道观多建在高山之中,僧侣、道长、尼姑外出及进山的香客来往多有不便,在其周边建有的脚庙可作为歇息之处。

谢丽、谢安两位太妃在塘子观隐居的故事,也许是真实的,二龙山附近至今有多处与之相关的地名存在。在塘子观北山山脊的丛石叠磊中,有一石洞名曰“閟云洞”,又名“谢丽洞”,或称‘妃子洞’。这座山峰以岩石巨大而闻名,石翁在岩石上行走一会儿,便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崂山巨石。因山头形状颇似倒扣的传统的铜制打击乐器的“光光鑔”,老百姓叫此山峰为“光光崮”。据说,谢丽、谢安二太妃虽然隐居塘子观多年,仍然亲情难了,不时地爬上光光崮的崮顶眺望大海,期待有一天奇迹出现,爱子赵昺能活着从海上乘船归来。后人哀其故国之思,怜其慈母之情,又将光光崮称作“望望崮”,光光崮与笔架山对峙的山口,也叫望海门。如今,人们站在光光崮的巨石上北望王哥庄海湾,或到望海门东眺仰口湾,望着远海近景,体会的则是那心旷神怡的美感。


二谢多才多艺,在塘子观閟云洞苦修多年,道行日深。她们结合宫廷音乐,改革旧有的道乐曲牌,加入古琴弹奏、吹奏乐器,并倡导管弦伴奏,先后创作了《三清号》、《望海》、《观潮》、《游湖》、《听涛》等名曲(被后人称为《谢谱》),开启了崂山道教新派音乐的先河。

据说,宋末元初的大书法家、大画家赵孟頫在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曾经到此地探望两位太妃,根据谢丽诵唱《三清号》,创编了琴曲《相见欢》,并完成了他的《琴源》、《乐源》两书。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赵孟頫再一次 游历崂山,留下了著名的七绝《咏劳顶》:“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

在塘子观西侧的巨石上至今留有赵孟頫书写的“世外别墅”的石刻。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他对道教研究应该也有涉猎。在前面提到的崂山太平宫犹龙洞巨大的岩石壁上,今刻有赵孟頫书写的《道德经》第一章,是根据他为太平宫道士撰写的《道德经》书帖投影放大而刻成的。


塘子观石刻

太平宫犹龙洞石刻


明万历八年,塘子观重修了一次。传说,清初有即墨人郭绣(1638——1715),年少时曾经被收留在塘子观读书数年。郭绣出身在贫寒之家,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考中进士,后历任吴江知县、江南道监察御史、帝佥都御史、左都御史、湖广总督等官职。郭绣的读书经历,一度使塘子观名声大振,“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但据葛云楼等人考证,“郭绣读书在即墨四舍山仙姑庵确凿无疑,说其在塘子观读书纯属无稽之谈”。郭绣年轻时究竟在何处读书?石翁看得是一头雾水,感兴趣的朋友可自己去考证一下。

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又经历了200年风雨的塘子观,自清末起特别是在近现代厄运不断。“乃其后不能守,日渐荒废”。

在清光绪年间,道士吴介山出资购得塘子观,将其更名为“餐霞观”。“餐霞”一词,可能缘自李白的诗句“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吴介山聘请掖县举人林钟柱于餐霞观中教授生徒。林钟柱在此地教授10余年,写下了《文笔峰》、《鹤山》、《雕龙嘴望海》、《骆驼峰》等诗篇。道观的名称虽然变了,书院的创办使其宗教色彩有所淡化,倒也为当地培育了不少人才。民国初年,餐霞观又复名为塘子观,和修真庵合一经营,有耕地360亩、山峦13处,以及双台“皇妃茔”(即位于晓望村东的两谢墓,因坟头高筑似两座土台,人们将两座土台称为“双台山”)、双台“道士茔”、“西大涧”3处茔地。时值乱世,两处道观合并了,但财产仍然不是太少,道士们的日子也还能过得下去。

1938年3月15日,日寇进山扫荡冲进了塘子观,杀死道士,烧毁两侧厢房。1948年,道长周源深与主持郭明禄募资重修两厢,并维修正殿神像。然而,几经磨难的塘子观还是最终没有度过“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正殿、神位及厢房均被除了“四旧”,整个道观化为一片废墟。

后来,晓望村村民在原地简修塘子观正殿,从而对遗址进行了有效保护。2005年12月,塘子观被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晓望村李泽兵先生慨然动议,斥巨资重修塘子观。此次重修,“禀尊古刹,扩其规模,尽显精华”。现在的塘子观,虽然不再作为村童的读书场所,但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仍然展现着过去书香道韵的辉煌与风采,成为二龙山风景区的重要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道德经   即墨   崂山   林钟   洞天福地   太平   正殿   道观   道长   御史   道士   后记   仙境   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