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敦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关于敦煌,从小就有很多想象——丝路繁华、盛唐气象,还有反弹琵琶的飞天女神。去敦煌,也只是偶尔才会闪现的念头,却从未想过真正会成行。总觉得时间不够、路程太远、没人同行、以及没钱……总之各种借口各式理由,总想等着所有条件成熟时机完美。趁着公司出差,让我脑袋一拍最终决定出发。

从接到通知到买票定日程只用了一天,因为是公司安排的调研踩点,考虑到工作为先,“游山玩水”这种事情,作为打工人的我还是要慎重。加之初次调研,任务繁重,心中还是有些许紧张。整个计划安排的也十分紧凑,打算在四天内结束此次工作。用朋友的话讲:完全没给邂逅美景留下空间。

幸运不期而遇 落日余晖的路上,总是爱意弥漫

本打算下飞机后,直接前往法院开展工作,并且不出意外的是“先和领导们吃上一顿”,这也算是初次品尝了一番正宗的敦煌美食。吃过晚饭,趁着还没天黑,我们急匆匆地打上的士,来到了鸣沙山。

此前印象里的鸣沙山是一座小沙丘,月牙泉安静地依偎在旁,是温婉的岁月静好。所以当第一眼看到鸣沙山本尊时我震惊了:真的是山!几百米高(至少我视觉上觉得有几百米)的沙山耸立眼前绵延无际,有种砸在视线里的重量感。对于我这种第一次看到大沙漠的人来说真的是太有冲击力了。

第一脚踏进沙漠,感觉跟踩在海滩上完全不一样。砂粒极细,眼前的大漠像是山和海的结合——浩瀚与巍峨是可以并存的。如果说大海是激荡着宣告自己的浩渺,山峰是坚硬地展示自己的峥嵘,那沙漠更像是沉默不语立于眼前,像是柔软到会随时被风吹散,又像是已然岿然屹立千年不曾改变。那种存在感与力量感,安安静静却让人无法忽视。

爬到半山腰时,已然费了我全身力气,追逐日落的想法也打消了不少。想必爬到山顶时,天已经完全被黑色笼罩了。静静地坐在沙漠中,望着远方的落日,伴着缱绻的晚风和金灿灿的光晕,我想,幸运的话,或许还能赶上月亮的早班车。

夜晚的鸣沙山也是极美的,从山顶望向山脚的月牙泉,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小人在月光下,都是如此的可爱。

计划赶不上变化 疫情肆虐的年代,总是变化莫测

第一天的工作如期进行,并且收获颇丰。正当我们满心欢喜的计划着第二天的行程,一条静默的通知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凌晨披上外套,在附近的核酸点排队。队伍很长,有老人小孩,也有孕妇,但大多是游客。好在晚上很凉爽,夜晚的星空也很漂亮,两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把核酸做完了。

再然后就是回到酒店,接到前台电话,要我们赶紧下楼,去附近超市屯点粮食准备静默,静默多久,未知。

第一次处于疫情中心,不知为何还有些“小兴奋”,疫情从未离我如此近。视频中那些屯粮的“主人公”突然变成了自己,这种“兴奋”更多是带着一丝新奇的感觉。此后三天我们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吃饭睡觉拉屎。探过窗子,看着敦煌的空荡荡的街道,仿佛昨日的喧嚣都如梦一场,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穿越千年的邂逅 沙漠至高之处的莫高窟,总是让人惊叹不已!

莫高窟安排在离开的最后一天,我提前在微信小程序上定了A票,包括2个电影和8个普窟,因为疫情等原因取消了数字电影。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展示了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而历史变迁的艺术,有735个洞窟、2415尊彩塑,壁画美轮美奂,飞天仙女、鹿王本生、阿难、迦叶还有令人遗憾的藏经阁。

漫步在布满壁画的洞窟,古代匠师们高超的技艺和精美的画面令我赞叹不已,这里的壁画从构图,造型,设色都非常具有特色,每个时代也风格迥异。飞天是敦煌壁画的一个主要艺术特色,画中的飞天姿态洒脱,轻松自然,看了有随其飘然共舞的感觉。由于年代长久,莫高窟的壁画剥落发暗,但却产生了一种古色古香的特殊效果,今天的人在临摹时有意做出这种斑斑驳驳陈旧的痕迹,这也是一种“残缺美”吧。

可能是知识储备不足,两个半小时的参观貌似“走马观花”,但是至少身临其境感受了画工们用斑斓色彩记录下来的千年。

最后是在飞机上的一些感悟,也是读了有关敦煌书籍的一些随笔:

不管是从别的城市来到敦煌的人,还是从国外,北上广大城市回到家乡的敦煌人,敦煌都以它数千年艺术的包容性,让来这里的人都找到了内心宁静的安宁。一个个生活在敦煌,被敦煌守护又守护敦煌的人,他们在敦煌找到自己的乌托邦,在敦煌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也把敦煌的文化默默传承。

敦煌,还会再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敦煌   本生   莫高窟   飞天   洞窟   核酸   疫情   壁画   沙漠   眼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