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熔断机制”何妨一试

文| 陆 夷

前有股市熔断、航班熔断,今有“作业熔断”。近日,常州某小学宣布,本学期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写作业”作为自带热搜体质的话题,很快引来了广大网友的围观和热议。

学校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机制意在让老师们提高课堂效率,注重提优补差,尤其要在课堂上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让问题在课内解决。希望借助老师、家长双方合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时间管理。可见此举并非空有噱头,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有着较为周全的考虑。当压力来到家长这边,点赞者有之、批评者有之,更有网友戏言:家长也要求实行“熔断机制”。

虽然“作业熔断”是个新词,其实还是老问题。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专门强调,“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曾对学生必要睡眠时间、学校作息时间、学生就寝时间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合理就寝时间线是小学生不晚于21:20,初中生不晚于22:00,高中生不晚于23:00,到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可以说,“作业熔断”并非无凭无据,“9点”这一熔断阈值也不是随意设置。

“作业能不能写完”“写不完能不能睡”等持续热议从侧面说明,“双减”实施以来从纸面落到地面仍然距离不小、难度较大,学业对于青少年睡眠时间的挤占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很多家长反映网课效果不佳,造成学生成绩下滑,不免对于线下上课、补课、写作业有了更高期待。倘若家校合力进行“报复性补课”,“双减”不减反增也不是没有可能。

从巩固“双减”已有成果的角度出发,此时推出“熔断机制”这样的探索未尝不可。一来可以更好反映正式复课后作业内容、作业量是否与必要睡眠时间匹配的问题;二来给学生一个过渡期,家长可趁机引导孩子改变拖拉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三来倒逼老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更好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无论是对学生、对学校,还是对外界而言,一个学期的时间是不错的观察样本,其间熔断几次、为什么熔断等经验总结下来,可为以后更好改进工作打下基础。这不就是“双减”版摸着石头过河?

家长站不站“九点熔断机制”,折射出的是复课后“卷还是不卷”的深层忧虑。写作业固然可以“睡眠的名义”熔断,恐怕家长持续的高水平焦虑很难一时纾解,这也是为什么相关话题每每让网友炸毛的直接原因。长期来看,从传统的以成绩为本到以学生为本,这场观念和制度上的整体转变有待时日,何妨小小一试。

【作者】 刘艳辉

南方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作业   无凭无据   机制   阈值   合力   睡眠   书面   负担   家长   成绩   老师   话题   时间   网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