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朝代的服饰最好看?唐朝开放华艳,宋朝淡雅温润

引言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政治经济高度发达的年代数不胜数,盛唐、两宋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可相比唐朝服饰的艳华奢靡、姹紫嫣红,宋代上至皇亲贵胄,下至黎民百姓却都追求着淡雅简朴之风。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朱唇。”

在北宋诗人秦观笔下,我们依稀可以窥得宋代女子温雅淡然的模样。

宋代服饰

同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年代,为何宋代会发展出这种朴素的审美观念呢?

世间却有双全法,又得淡雅又得美

宋代服饰的色彩淡雅温润,远远望去犹如水墨画。

而唐朝的服饰开放包容、色彩浓丽、异域色彩十足。

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鲜为人知的是,宋代的衣服样式正是从唐朝发展而来。

从唐朝到宋朝,雍容华贵的仕女就此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腰身纤细、体态轻盈的女子。

宋人是从何处下功夫的呢?

先从头出发,唐朝的女子双鬓落在脸的两边,总体的发型抱着头围成一圈,使得整个人看去头十分丰满。

晚唐五代时出现了高髻发型。

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就云“创为高髻”。

但这个发型真正开始流行始于宋朝。

在宋人的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高梳髻鸦”、“高髻堕此香鬓”。

于是宋朝女子借鉴这个方法,使劲往高处梳,这就是高髻,显得脸瘦小细长。

陆游《入蜀记》曾云:“未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只”说的正是这种发型。

南宋秦桧的孙女出嫁,宋高宗就赏赐了一套特髻。

这里的特髻,就是宋代专门用于梳高髻的假发。

宋代的朝天髻

随后是衣服,这也是宋朝花心思最多的地方。

虽然贵族女子服饰保留了晚唐大袖衫长裙的样式,作为礼服。

但他们却在便服上做了较大的改革,追求窄、小、长,好使自己看起来修长。

褙子正是其中显瘦的法宝,对襟、左右开叉,男女皆可穿,下摆垂到足边,行走时飘飘欲飞。

这件衣服两边长长的线条拉直了身形,具有拉伸的效果,是最能衬托体型修长的服饰,更是平添了几分飘逸之美。

除此之外,窄袖衣也是宋代女子所青睐的对象。

衣服样式交领,窄袖和狭窄修长的褙子搭成一套,完美的展现了宋代对细瘦小的追求。

北宋末年更是出现了一个极瘦的窄袖衣,包裹着身体,用扣子拉紧,虽然在不久后遭到封禁,但也表现了宋代女子对瘦的极致追求。

时尚更新换代之快如过眼云烟,但其中蕴含的诗意之美却是绵绵不绝,有其共通的本质。

千年前,妆镜前的女子亦是心有灵犀。

唐朝盛世的服饰奢华艳美,也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怎么进入一个朝代却突然变得质朴呢?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政治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经济与文化都是在其指挥之下,夹着尾巴发展。

服饰的风格自然也不例外。

轻盈红脸小腰身,理学皇权来解答

宋太祖赵匡胤经历过晚唐的离乱,也亲眼见证过唐王朝的挥金如土的奢侈糜烂之风,深深体会到这是唐朝覆灭的原因之一。

宋朝立国,相比前朝的政权更迭,算得上是平和,但彼时的国家依旧经济贫弱、百废待兴。

因此,赵匡胤在吸取前朝教训的同时,也考虑到国家的现实,极力反对奢靡之风。

正所谓上行下效。

臣民在服饰上自然也不敢张扬,颜色样式都以简约大方为主。

宋太祖赵匡胤

除此之外,宋代的服饰风格与朝廷“重文轻武”思想也有莫大的关联。

晚唐时期,节度使作乱,军权分散,地方割据,藩王拥兵自重,宛如“土皇帝”,中央鞭长莫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加之赵匡胤本人也是因“陈桥兵变”,得登大宝,自然对武将更为忌惮。

因此,自“杯酒释兵权”开始,宋朝便开始有意识地推行“以文治国。”

为了广开言路,宋代还有“不杀文臣”的祖制,进一步提高了文官的地位。

这也就造成了宋朝这个朝代文臣是稳稳压过武将一头的。

文人自然也就成了大家所憧憬追捧的对象,其影响力、身份和地位远远大过武将。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无论是平民亦或是高官,都会争先恐后的模仿文人的穿搭和形象。

而随着文人崛起的是儒学的复兴。

晚唐五代时期,佛学崛起,而儒学式微。

赵匡胤在位的16年里,禁止铁铸浮屠及佛像,恢复汉朝礼仪制度。

佛教在他的打压下逐渐落寞,而儒学终于重回正统地位。

同时期兴起的程朱理学便是儒学的发展。

程朱理学由北宋的程颢和程颐两兄弟首先提出,而后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思想。

他们将道教与佛教融入儒学之中,集儒释道三家之所长,赋予了儒学以时代色彩。

再加上皇权的加持,程朱理学很快跻身社会主流思想。

而“存天理,灭人欲”正是程朱理学的中心思想。

他们认为天理是构成人的本质,在人的身上体现为伦理道德,是基本的规则。

而人欲则是人超出维持生命的欲望,会违反礼仪和规则的存在。

人心存在私欲所以危险,道心是天理这是精微的存在,应该遏人欲,而存天理。

程朱理学吸收了佛教对于欲望的要求,但它并不像佛教一样一味的追求无欲无求,认为人们正常的欲望是可以存在的。

这也就意味着,宋代的社会思想渐渐回归儒学正统,与唐朝的开放截然不同,走向了内敛。

而他们对女性的要求也随之变得十分严苛。

“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一系列规则相继问世。

这也就使得妇女的服饰变得拘谨保守,款式简朴,色彩淡雅,裙摆也紧紧收着。

于是,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宋朝的服饰以务实为主,一改唐朝的开放繁艳,就转变成了对简洁淡雅的极致追求。

存天理,即衣裳满足了蔽体御寒、干净整洁的基本功能即可,灭人欲也就是说无需再去追求那些明亮的色彩和繁杂的工艺。

大道至简,他们所追求的服饰之美便是“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淡雅之美,源源不灭

宋的服饰“唯务洁净,不可异同。”

其端庄质朴、淡雅清秀之美直到现在依旧备受推崇。

我国设计师熊英吸收宋代的图案之美,将其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只通过对图案形态和构图加减的一点点改动,宋朝淡雅清秀的服饰就拥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无独有偶,英国著名的设计师亚历山大为了追求民族风格的设计,将宋代服饰图案以更加现代和艺术的形式去表达,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之路上如何绽放了现代之花。

在色彩这方面,宋代服饰有着古雅端庄的韵味、质朴简单的纹路造型、淡雅温润的装饰。

设计师更是结合现代服饰的技法,利用端庄淡雅的色彩装饰和纹路,进行大胆的设计,挖掘宋代婚服图案并应用在现代中式和新中式婚礼礼服中,让其庄重柔和秀丽。

此外,宋代的刺绣亦是值得一观的艺术。

从宋代流传至今的《瑶台跨鹤图》、《刺绣梅竹山禽图》等文物,历经千年画面依旧栩栩如生。

《瑶台跨鹤图》

《瑶台跨鹤图》

宋代除了平针绣以外,还发展出了抢针、套针、网绣等各式各样的技法。

这些古代手工技法也给现代设计师提供了灵感的源泉,以及不断突破的可能。

总结以前的技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新再创作,既传承了古代手工技法,又更加完美的展现了设计的效果。

再创作是当下设计的热点,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所在。

传统服饰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流行元素,利用图案色彩和技法进行再创作不仅可以提升现代服饰的古韵,还可以增加现代服饰的艺术性,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

中国设计师想要找到自己的路,需要取其精华进行传承性的设计,也需要去其糟粕不再要古代的条条框框,寻找到传统和当代的平衡点,在不失原有的底蕴内涵的情况下又可以符合最佳的视角效果和当下人们的审美。

结语

作为衣冠古国,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服饰密不可分。

穿着的衣物,充满了礼法的内涵;轻薄的罗衫,充斥着含羞的开放;变化的裙摆,表达着政治的变幻。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成谓之夏。

衣冠服饰定义着华夏民族。宋代服饰,展现着衣着之美,是礼教与时尚的平衡,含蓄与内敛交织的产物。

宋代服饰虽然简单质朴,亦是沉淀出清雅美丽的万种风情。

男女有别、身份高低所带来的差距也都会给神圣的服饰带来极大的差距。

裙裾飞扬、丝竹悠扬,千年的时光与历史的风烟也就交融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中国衣冠》

《中国古代服饰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宋朝   淡雅   唐朝   服饰   晚唐   儒学   温润   朝代   理学   宋代   技法   好看   色彩   华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