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唯一曾孙毛东东,高大帅气酷似毛主席,高考650分考取人大

| 影中纪实

编辑 | 影中纪实

«——【·前言·】——»

2003年12月26日,正值毛主席诞辰110周年。

就在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毛新宇的妻子刘滨顺利诞下了一名男婴,众人在为新生儿送上祝福的同时,也为伟人血脉得以延续感到由衷的欣喜。

因为有幸与毛主席出生在同一天,毛新宇特意为儿子取名叫做毛东东。

他称这“东”既是“日出东方的东”,也是毛泽东的‘东’”。

身为毛主席迄今为止唯一的曾孙,如今的毛东东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


«——【·伟人仅存的儿子·】——»

毛主席一生共有10个女儿,他本该享受儿孙绕膝、老有所依的晚年生活。

然而革命年代时局动荡,很多时候毛主席不得不为了大局,牺牲自己的小家,这十个孩子有的夭折,有的流落民间再难找寻,只有四个平安长大。

1950年,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壮烈牺牲,这成了伟人难以言喻的伤痛。

自此之后,毛岸青就成了毛主席唯一幸存的儿子。

而当毛主席面对和想起小儿子岸青时,内心同样是怆然悲悯之情。

回顾毛岸青的早期经历,唯有“历经坎坷”四个字可以概括。

毛岸青与妻子邵华

1923年,毛岸青在湖南长沙东乡板仓出生。

彼时革命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身为父亲的毛泽东还没来得及再多抱上几回小儿子,就在毛岸青出生一个月后,离家前往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此后的毛主席一直在为革命事业奔波,他很少回家,童年时期的毛岸青对于父亲的记忆也相当模糊,总是跟在母亲杨开慧的身后要“爸爸”。

四年之后,丧心病狂的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向共产党人士举起了残忍的屠刀,这时的毛泽东决心要建立共产党人自己的武装队伍,要到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

为了保护家人,毛泽东将妻儿偷偷送回到老家。

彼时的毛岸青还不会想到,此次一别,距离再见父亲隔着二十几年的时光。

杨开慧与两个儿子

1930年,杨开慧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受尽折磨最终壮烈牺牲。

年幼的毛家三兄弟失去了母亲,同时也无法与父亲取得联系,只能在舅舅杨开智的家中生活,还要时时避开敌人密探的盯梢。

党组织为了保护毛泽东的三个孩子,最终发密信拜托杨开智的妻子将他们秘密送往上海。

彼时周恩来已经下令让特科成员董健吾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名为“大同幼稚园”的托儿所,作为党内烈士遗孤的收养所,毛家三兄弟随即来到这里生活。

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毛岸龙在到达上海之后就患上了急症,最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失去弟弟令毛岸英与毛岸青倍感心痛,然而不幸的生活却只是刚刚开始。

随着时局日益动荡,位于上海的大同幼稚园最终因为害怕暴露而解散。

为了躲避敌特的追杀,毛家两兄弟被董健吾送到了前妻黄慧光的家中。

黄慧光本来就有四个小孩需要照顾,现在又多了毛家两兄弟,全家人的生活更为拮据。

懂事的毛家两兄弟会时常干零工来补贴家用,有时是卖报纸,有时是送牛奶。

结果在一次卖报时,毛岸青发现自己收到了假币,而这些假币正是几个外国水手给他的。

心怀愤怒的他将“打倒洋人”这四个字写到了电线杆上,不料被街上的印度巡捕发现,对着他就是一顿毒打。

此后毛岸青大病一场,还落下了有关脑神经的毛病。

时常收不到党组织许诺抚恤金的黄慧光,逐渐改变了对毛家两兄弟的态度。

她经常对两个孩子冷言冷语,甚至不给这两个孩子吃饱饭。

无法忍受这样生活的毛家两兄弟最终选择逃出黄慧光的家,独自去到上海街头流浪。

那段日子对于毛家两兄弟而言是无比昏暗的时光,他们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除了不偷不抢,不给富人家当儿子,他们过得就和三毛流浪记的“三毛”一样。

直到1936年,党组织才再度找到了毛家两兄弟。

因为考虑到国内形势不安全,党组织决定通过张学良的关系,将兄弟俩送往苏联深造。

毛主席对于这一决定也很是赞成,此后伟人总是与远在苏联的儿子通信,勉励他们认真学习,早日学成归国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那么回国之后的毛岸青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报效祖国·】——»

1947年,毛岸英与毛岸青两兄弟登上了归国的轮渡。

在苏联留学的十年时间里,毛岸英不仅学到了系统性的军事指挥课程,而且在卫国战争中亲上战场,在苏军一支坦克部队任连指导员的职位。

相较于兄长的文武双全,幼时就生过重病、落下病根的毛岸青显得有些逊色。

他不能参加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也不能上战场,最终在哥哥的鼓励下学习政治和语言,最终在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当兄弟二人历经艰辛重回祖国时,他们便决意要用一生精力为祖国做贡献。

毛岸英选择去往延安,而毛岸青则选择到哈尔滨解放区参与土改工作。

毛主席为毛岸青做出的选择深感骄傲,想着应该让儿子去到各自的岗位上接受锻炼。

他特意给毛岸青发去了一封信件,在信件中要儿子换一种身份,不让他提起自己的家世。

毛岸青深知父亲之所以这样交代,是因为害怕自己因为毛家人的身份搞特殊,更害怕当地搞工作的同志在得知他的身份后有意照顾他。

他很理解父亲的苦心,因此在到达东北后从未向别人透露过真实姓名。

东北的环境很是艰苦,这并不利于毛岸青病情的恢复,但是他始终坚持在土改第一线工作,在当地发动群众、带头劳动,做出了一番优异的成绩。

直到建国后,毛岸青才被组织调回北京与毛主席团聚。

此次见到毛主席,毛岸青的心中感慨万分。

父亲比他印象中看上去老上许多,而他也从那个幼小的黄口小儿成长为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此间分离足足有二十余年的时间,每一天都充满了浓厚的思念。

考虑到毛岸青有着出色的俄语能力,组织安排他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翻译室工作。

毛岸青翻译多部俄文著作,参加过《列宁全集》的编撰,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突出贡献。

他本以为在经历这长久的分别后,一家人团聚就再也不用面对分离。

然而突发的意外却使得他旧疾复发,就此陷入了永久的伤痛之中。

1950年,身在北京的毛岸青突然得知了哥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一向将哥哥视作此生依靠的他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顿感脑子一昏晕倒在地。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夜不能寐,寝不能安,吃不下去饭,神思也越发混乱。

毛主席担心儿子的身体,让工作人员陪同毛岸青到医院去做检查。

这时医生才发现,毛岸青脑部神经的病症越发严重,我国的治疗条件达不到,最好送往外国进行治疗。

就这样,回国仅三年的毛岸青再度踏上了去往苏联的航班,到异国他乡接受治疗。

又是接近十年寒雪之后,毛岸青才再度回到祖国,在大连接受疗养。

这时的他因为服用了大量药物身体虚浮,最难缓解的还是心里的孤独。

毛主席也注意到了儿子已经快要36岁了,便考虑着要为他找一门合适的婚事。

大连当地的市委干部对这件事很是重视,曾经安排一个家世学问都和毛岸青相配的女护士前去照料他。

然而毛岸青却始终没有,对这位女同志产生除了友谊之外的其他感情。

1960年1月,刘思齐的母亲带着二女儿邵华来大连,选择在第一时间前往探视毛岸青。

谁料此次探望却使得邵华与毛岸青二人之间产生了感情。

尽管二人相差了15岁,但是他们却将彼此视为终生的伴侣。

在毛主席的认可和众人的见证下,毛岸青与邵华正式于1960年结为了夫妻。

那么毛岸青的后人,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


«——【·家风永传·】——»

毛岸青与邵华在结婚十年后诞育一子,毛主席亲自为这个孩子起名叫做“新宇”。

身为毛主席的唯一嫡孙,毛新宇自幼就听父母给自己讲述毛主席带领人民干革命的经历,深受家中低调简朴、踏实肯干作风的影响。

他早早就继承祖志,将此生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当做己任。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毛新宇自幼就勤奋好学,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人民大学历史系学习。

此后他又分别在中央党校和军事科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

他选择就读的专业是毛主席军事思想和当代军事理论研究,并在深入学习期间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毛新宇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像爷爷一样的军事将领,为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军事强国做突出贡献。

在获得博士文凭之后,毛新宇义无反顾地选择参军入伍。

正是因为毛新宇有着坚毅的信念,他在队伍中表现优异,能力也得到了部队各级的认可。

2010年7月20日,毛新宇晋升少将军衔,成为了当下我国最年轻的少将之一。

如今的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一职,在这个岗位上勤勉工作,为我国军事策略的制定立下汗马功劳。

尽管毛新宇有着特殊的身份,但他身为毛主席的后人,一直严格遵循“毛家祖训”,保持艰苦朴素、低调谨慎的生活与工作作风。

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上,毛新宇都未曾向组织提出任何的要求。

一直以来,他都谨记父辈的教训,激励自己靠努力成为了一名为国效力的人才。

2000年,毛新宇经人介绍认识了在部队医院工作的刘滨。

刘滨起初也因为毛新宇身份特殊不敢接近他,但是在逐渐的相处中,她认为毛新宇为人宽厚,而且从不仗着家世身份搞特殊,反而是个性格温和、谦谦有礼的男人。

基于这样的认识,二人最终在2003年步入婚姻的殿堂。

在婚礼那天,毛岸青还特意向这二位新人提到,自己曾与儿子毛新宇重走长征路的历程。

他说历史上的长征是艰苦的岁月,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要靠后辈努力珍惜。

同时毛岸青再三叮嘱儿子与儿媳要谨记家里的规矩:

毛家人要讲原则,不经商、不赚钱,要靠工资来生活。

毛新宇和刘滨当场感动地落泪,并将这几句话深深地烙在心里。

2003年12月26日,刘滨在北京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这一天也正好是毛主席诞辰110周年,全家人对于这个孩子的到来倍感欣喜,同时也对这个孩子寄予了厚望。

纵然这个孩子深受宠爱,但是毛新宇与刘滨夫妇对他的管教也相当严苛。

在毛东东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们就经常给孩子播放有关歌颂毛主席的歌曲,还给他读很多毛主席诗词。

这个孩子也很聪明,将这些词听上几遍就能流利地背出来。

在毛新宇夫妇的教育下,幼时的毛东东就已经对毛主席的革命历程和在建国后所做的工作事迹相当熟悉。

此外,他谨记毛家低调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对自己严格要求。

因为毛新宇夫妇工作繁忙,他们便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坚决不找保姆。

他们认为这样一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且也能让他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在毛东东上学的各个时期,毛新宇夫妇就如同大多数家长一样。

他们会为孩子辅导功课,同时也会配合老师完成学校所布置的任务,从来不向学校提出任何的要求,积极配合老师认真教育孩子。

令人欣喜的是,毛东东在班级里学习名列前茅,成绩相当优异。

此外,他有着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甚至和毛主席一样写的一手好书法。

毛新宇夫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低调勤俭的作风,这些对毛东东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2008年汶川大地震,毛新宇夫妇捐款了十万元,这是家中几乎所有的积蓄。

此时的毛东东虽然年幼,但是看着父母竭尽所能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他幼小的心灵中也扎根了热爱祖国,看重人民利益和幸福的种子。

除此之外,毛新宇夫妇还总是带着毛东东去参观毛主席纪念馆和各处革命基地。

在观览其间,毛新宇还会给儿子讲述那些充满血泪和荣光的红色文化。

如今的毛东东已经十九岁了,已经长成了一个高高瘦瘦、一表人才的大孩子。

让人惊奇的是,他身材瘦高,与年轻时的毛主席极为相似。

不仅如此,他还在2022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50分的高分,像他父亲一样成功被人民大学所录取。

因为自己拥有特殊的身份,毛东东和他的父母一样保持低调的作风,平时也很少露面。

然而年幼的他已经下定决心要继承先辈遗志,让毛氏优秀家风得以传承,让红色的荣光能够继续闪耀!

现在的毛东东已经是难得一见的人中龙凤,这不禁让人期待日后的他会做出怎样的成绩。

衷心希望毛主席的家人能够一生幸福、安康顺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伟人   军事科学院   苏联   曾孙   党组织   优异   帅气   高大   低调   夫妇   祖国   儿子   父亲   人大   身份   成绩   孩子   军事   工作   毛东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