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爸妈的坚持,阿昺的“光明”

北京时间2月13日凌晨,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想时,来自浙江的网球选手吴易昺已经捧得ATP250美国达拉斯男单的冠军奖杯。这是中国男网第一个ATP巡回赛冠军。吴易昺创造了历史!

此刻的杭州,寒夜且伴随淅沥的春雨。距吴易昺的赛场万里之遥,他的母亲吴芳跨越时空始终“陪伴”着儿子。

是啊,对于吴芳来说,又是一个漫漫长夜,却又无比寻常。“我一般都是凌晨三、四点睡觉。阿昺这几年都在美国,习惯了这样黑白颠倒的作息。”吴芳淡淡地说。结束训练后,阿昺喜欢通过微信与妈妈联系,分享训练、比赛的喜悦与得失,妈妈也会帮着分析、交流。

在阿昺夺冠十多个小时后,他的妈妈接受了体坛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这一天,吴易昺的名字迅速被刷屏,新闻报道不计其数。网友感慨,“新科冠军让我认识了新字‘昺’bing”。自信、豁达、阳光的小伙子,一夜之间被国人记住了。

阿昺的选择,爸妈的坚持。

1999年出生的吴易昺,爸爸吴康曾是拳击运动员,但起初并不支持儿子走体育这条路。他的愿望是“品学兼优”,成为别人眼里的好孩子。非体育出身的妈妈吴芳,想法却迥然不同。“我从小崇拜运动员,自戴光环、个性张扬,有着独特的魅力;也理解阿昺的爸爸,运动员出身的一般对文化、学识比较渴望。” 吴芳说,男孩子的性别就决定了“野性”。还在童年时,当儿子偶然接触到网球,并表现出特别的喜欢与热情后,吴芳对儿子说的最多的话是“永不放弃”。

吴易昺(前排右一)的小学毕业照

吴芳调侃自己,“属牛的生来就倔犟”,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这样的性格,深刻地影响着儿子。吴芳告诉儿子既然选择了网球就要坚持到底,下雨了不去训练、暑期炎热又要偷懒,这是绝对不行的。在这些问题上,经过一次次交流、谈心,母子俩逐渐形成共识。

“网球是阿昺选择的,作为妈妈一直陪着儿子在‘坚持’。”吴芳如是说。而正是爸妈的坚持,打开了吴易昺从杭州走向世界的大门。

这么多年来,阿昺仍然是“走训生”的特殊身份。现在看来,这仍然是父母替儿子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

当年,不到十岁、正在杭州文三街小学读书的吴易昺,天赋异禀破例被浙江省网球队招录。新的问题来了:吴芳很想让儿子一边读书、一边训练。不过,之前省队并没有先例。吴芳一次次沟通,终于得到理解并支持。这样,从文三街小学到保俶塔实验学校(初中),再到学军中学(高中),都是半天读书、半天训练,晚上再回家。吴芳是个细心的母亲,她说回家能让儿子更好地感受家庭氛围。

在育儿方面,吴芳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说课本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要让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兴趣。吴易昺从10岁开始跟着教练出国,除在训练上打开视野外,学识上同样得到长足进步,比如很快熟练掌握了英语、西班牙语。由于教练的国际化,荷兰、克罗地亚语等也能简单交流。

吴芳也曾经去过美国,学习、考察网球文化,感受与国内完全不一样的氛围。这让吴芳更加坚定地支持儿子,“在欧美国家,运动员受到普遍尊重。职业选手可以获得更丰厚的报酬,大多数又往往愿意回报体育,譬如成为体育赛事赞助商、参与培养更多优秀选手,形成良性循环。职业选手闪烁出的光芒,有着天使般的魅力。”于是,吴芳这样告诉儿子:不仅要打好每一场比赛,更要学会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以及激励更多身边人。

正因为从小学开始打下的扎实基础,吴易昺在学业上也成为赢家。高中毕业后,以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进了浙江大学,所读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如果与训练、比赛不冲突,他就跟普通学生一样专注地修学分、认真地参加考试。疫情期间的网课,给阿昺提供了更适合、灵活的教学方式。

爸妈的坚持,阿昺的“光明”。

2022年初,阿昺再次前往美国训练。男子网球的训练与比赛,堪称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受虐。去年2月,三年来参加的首次比赛,第一场脚踝就受了伤,阿昺抱怨“出师不利”,母亲的叮嘱则是“不能再出现非战斗减员”。吴芳是这样理解的,“不能让孩子只感受到体育的残酷,以及产生厌倦心理。一个人的潜能,往往通过倒逼更好迸发出来。”正因为有爸妈这样的锤炼,阿昺越来越具钢铁战士般的意志品质。“阿昺比我更拿得起、放得下”,吴芳感到很欣慰。

果然,到了当年8月的美国网球公开赛,吴易昺战胜对手成为第一位赢得大满贯单打正赛胜利的中国大陆男球员。这个结果,远超吴芳的预料。一直陪伴着儿子成长,对于伤病后回归巅峰的艰难,吴芳太十分了解,“一旦受伤后再回归网球场,王者已经不是王者”。赛场上的重新崛起,是阿昺坚强意志、顽强作风最好的佐证。因此,吴易昺还获得了难能可贵的“最佳复出奖”。

夺得ATP巡回赛冠军后,吴易昺的世界排名升至第58位。这是中国男子网球之前从没达到过的高度。不过,吴芳对此很淡然,58就是一个数据。实力有了,排名自然会上去。当然,阿昺还需要更加努力。” 她希望儿子做最好的自己,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梦想。

去年元旦出国后,受疫情影响一直没有机会回国。如今,母子俩已经一年多没有见面了。

无论是阿昺还是母亲,都在盼着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亚运会来了,意味着儿子也回来了。

五年前雅加达亚运会的遗憾,吴芳至今记忆犹新。比赛时恰逢雨天,又遭遇劲旅阻击,结果与金牌擦肩而过。家门口的亚运会,吴易昺说“有个小目标”。吴芳何尝不是?!不过,她特别理性:“我们都在进行心理建设。主场作战既是优势,更是压力。在备战、决战的过程中,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吧。”



“昺”

生僻字。吴芳解释,“光明”的意思。这是外公给阿昺取的名字。雅加达亚运会的遗憾已经是过去时,五年来的坚持、奋斗与突破,相信“光明”就在眼前!


作者:黄维(体坛报) 图自新浪微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光明   雅加达   着儿   杭州   美国   亚运会   运动员   专访   网球   儿子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