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全系列蛛形纲—盲蛛目

蛛形纲—盲蛛目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螯肢亚门

蛛形纲(蜘蛛纲)

盲蛛目


盲蛛目(学名:Opiliones)是蛛形纲跑足亚纲以下的一个目。至2017年4月时,共发现了超过6,650种,不过科学家估计现存种类可能超过10,000种。盲蛛目底下共包含5个亚目:柄眼亚目(盲蛛目)、开气门亚目、闭气门亚目、强肢亚目与最近命名的Tetrophthalmi。

1.动物学史

目前所知的盲蛛遍布于南极洲之外的全世界,而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化石发现于地质年代约4亿年的苏格兰莱尼燧石层,而在地层年代3亿5百万年前的法国也有发现到外型与现存种类外型相差无几的样本,这代表盲蛛自石炭纪以来外型就没有太大的变化。

盲蛛的外型类似蜘蛛,尤其是同样拥有细长腿的幽灵蛛科,但是在分类上其与同样为跑足亚纲的蝎子亲缘关系较近。蜘蛛的身体可分为腹部与头胸部两个部分,而盲蛛的头胸部和腹部之间则没有明显的腹柄。盲蛛仅有一对眼,而蜘蛛多半有3至4对,同样具有视力功能。此外,盲蛛并不吐丝也不具有毒液。

盲蛛目底下共包含5个亚目:柄眼亚目(盲蛛目)、开气门亚目、闭气门亚目、强肢亚目与最近命名的Tetrophthalmi。

2.形态

一般体长(足除外)5~10毫米,但热带种类最大的体长20毫米,足长160毫米。相反,也有一些种类体小,足短。头胸部(前体)与腹部(后体)连接处宽阔(图1),整体呈椭圆形。背甲中部有一隆丘,丘的形状和大小各异,其两侧各有一眼。背甲前侧缘有一对臭腺的开孔。臭腺分泌醌和酚。

螯肢小,细长而分3节,末两节形成钳。触肢足状,与雌蜘蛛的触肢相似。步足细长,超过体长许多倍。跗节有许多节,可以屈折。平时行走很慢,受惊时能快速奔跑。温带的长踦科的第 2对步足最长,经常伸到体前方,在地面上来回探索,有重要的感觉功能。足的自切是御敌的重要手段,但足不能再生。腹部分节。第一腹板为生殖口盖,第2腹板上有气孔一对。掠食或腐食性,取食小型节肢动物、螺类、动物尸体和植物屑。用触肢捕物,传给螯肢,弄碎。不但吸汁液,也吃小颗粒,大部分在中肠内消化。不象蜘蛛那样能长时间耐饥。排泄器是一对基节腺,开口于体侧第3、4足基节之间。气管呼吸,气孔位于第 2腹板侧面,有的在足的胫节上有次生性气孔。感觉器除2个眼外,头胸部和附肢上(尤其在长的第2对足上)有触毛和琴形器。

3.生长繁殖

卵生。盲蛛动物的精子是通过间接方式输送到雌性生殖系统内的,也就是说在“交配”时,精子先排放到雄体体外某处,然后再经某种途径输送到雌体体内,而不是由雄性的生殖管直接输送到雌性生殖管内。蛛形动物间接输送精子往往形成某种形式的精荚,如蜘蛛类是先织一小的精网(sperm web),并排精于此网,然后用脚须器将此精网送到雌体。交配后精子在受精囊内暂时储存,待卵子成熟时进行受精。

交配前通常具有求偶行为(courtship behavior),这对于识别同种、防止个 体较小的雄体被雌体当做猎物吃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交配器、精荚等的形态和性质不同也具有防止种间杂交的作用。

雌性生殖系有产卵器。产卵器位于腹部腹面正中,管状,藏在鞘内,产卵时从生殖孔中伸出。交配前无求偶行为。许多种类的雄盲蛛对着雌盲蛛伸出管状的阴茎,从雌体的螯肢间穿过,进入雌孔。有的种类能营孤雌生殖。交配后不久,雌体寻找潮湿的场所产卵。伸出的产卵器长可达体长的 3倍,将卵产入土中、腐木和树皮下、植物或螺壳内。盲蛛以卵或幼盲蛛越冬。卵期达 6个月。初孵幼体除眼黑色外,其余部分白色,腹部末端有一后腹部残迹,不久体色变化如成体,后腹部脱皮后消失。

4.生活习性

掠食或腐食性,取食小型节肢动物、螺类和植物屑。雌性有产卵器,位于腹部腹面正中,管状,藏在鞘内,将卵产入土中、腐木和树皮下、植物或螺壳内。有的种类能够孤雌生殖。容易与幽灵蛛混淆。

盲蛛多半为杂食动物,以小型昆虫、植物以及真菌为食;部分种类为食腐动物,以动物尸体、鸟屎或其他粪便排泄物为食。盲蛛广泛的食性在蛛形纲中并不寻常,因为大部分的蛛形纲成员均为纯粹的肉食性掠食者。盲蛛多半采伏击型策略捕捉猎物。盲蛛的眼睛无法形成影像,因此它们依靠第二对步足作为触角来感测周遭环境。但其他蛛形纲成员不同的是,盲蛛进食的方式与蜘蛛不同,不采用体外消化而是直接将猎物咀嚼成碎片后食用,也因此它们很容易受到体内寄生虫(例如簇虫)的感染。盲蛛会在进食后利用口器清理自己的每一根步足。

盲蛛多半透过有性生殖繁殖,少数种则有单性生殖的能力。盲蛛的交配采直接交尾的形式而非透过精包。在交尾前,部分种类的雄盲蛛会将自己螯肢的分泌物作为求偶赠礼送给雌盲蛛。在交尾后,部分种类的雄盲蛛会保卫雌盲蛛。某些种类的雄盲蛛在交尾后会重复去刺激雌盲蛛的第二对感知步足,这个行为被科学家认为是雄盲蛛想要传递给雌盲蛛试图交尾第二次的讯号。

在交尾后数个月,雌盲蛛会透过产卵管产卵,部分种类更会筑巢。十分特别的是,有些雄盲蛛会进行护卵,防止饥饿的雌性食卵,并且定时会去清理卵的表侧。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卵会在产下的20天至半年孵化。幼蛛约需要4至8龄才会成熟,大多数平均为6龄。

多数盲蛛为夜行性,体色多半为棕色。少部分种类为昼行性,体表会有黄色、绿色或红色花纹。

盲蛛多半不排斥同类,在水源附近常会有大量个体聚集。在强肢亚目曾有200只个体的群体纪录,在开气门亚目中则有70,000只个体的群体纪录。盲蛛群聚的行为主要用于抵抗掠食者,透过气味分泌物的配合可以有效减少群体中个体遭到捕食的机会。

5.栖息环境

生活在温、热带,多在潮湿的场所,在山区的树干、草丛、石块下或墙角处经常可以发现。

6.下属科

丝提盲蛛科(Stylocellidae)

尼奥盲蛛科(Neogoveidae)

培塔盲蛛科(Pettalidae)

丝尔盲蛛科(Sironidae)

特古盲蛛科(Troglosironidae)

卡迪盲蛛科(Caddidae)

莫诺盲蛛科(Monoscutidae)

尼皮盲蛛科(Neopilionidae)

斯科勒盲蛛科(Sclerosomatidae)

发朗盲蛛科(Phalangiidae)

色拉盲蛛科(Ceratolasmatidae)

艾思奇盲蛛科(Ischyropsalididae)

沙巴盲蛛科(Sabaconidae)

迪克朗盲蛛科(Dicranolasmatidae)

尼曼盲蛛科(Nemastomatidae)

尼坡盲蛛科(Nipponopsalididae)

特格鲁盲蛛科(Trogulidae)

可拉顿盲蛛科(Cladonychiidae)

皮坦盲蛛科(Pentanychidae)

他五盲蛛科(Travuniidae)

奇亚盲蛛科(Triaenonychidae)

西音盲蛛科(Synthetonychiidae)

比安盲蛛科(Biantidae)

伊斯盲蛛科(Escadabiidae)

奇缪盲蛛科(Kimulidae)

坡得盲蛛科(Podoctidae)

萨摩盲蛛科(Samoidae)

斯蒂格恩盲蛛科(Stygnommatidae)

伊皮盲蛛科(Epedanidae)

阿格盲蛛科(Agoristenidae)

阿萨姆盲蛛科(Assamiidae)

饰容盲蛛科(Cosmetidae)

科拉纳盲蛛科(Cranaidae)

瘦腿盲蛛科(Gonyleptidae)

曼拉盲蛛科(Manaosbiidae)

丝提格盲蛛科(Stygnidae)

思蒂格诺盲蛛科(Stygnopsidae)

盎科盲蛛科(Oncopodidae)

长奇盲蛛科(Phalangodidae)

菲斯盲蛛科(Fissiphalliidae)

加什盲蛛科(Guasiniidae)

爱卡盲蛛科(Icaleptidae)

则末盲蛛科(Zalmoxidae)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头胸部   腹板   节肢动物   食性   动物界   体长   雌性   腹部   蜘蛛   种类   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