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径山映霞辉

来源:【绿色中国】

文/万兴坤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我是从苏东坡诗句里初识径山的。天下径山,以五峰闻名,因径通天目山而得名。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的径山寺,居五山十刹之首。来杭州,一直想登临径山,领略千年古刹的唐宋遗韵。

冬日,难得遇到江南初雪。同学好友曾告诉我,径山有条古道,直通径山寺。于是,我们随机相约徒步攀登径山。自驾到余杭径山镇,经禅茶村到桐桥。刚下车,在山脚下,远远就能看到“径山圣境”摩崖石刻。前行数百步,山道的入口处,有一石坊山门,门楣上刻有“清凉法界”四字。展现眼前是一条全由石块铺就的山道,路旁与山道相伴的是精致石槽排水沟。山道总体蜿蜒平缓,陡峭处有宽阔的台阶。路的坡上一侧,是碧绿的茶田,茶树上拥簇一朵朵棉花似的雪朵。坡下一侧,是苍翠挺拔、茂密的竹林,偶尔夹杂着枫树。竹枝被积雪压弯了腰,枝头低垂。殷红的枫叶兜着雪花,雪白血红,俨然是一幅壮美的雪竹红枫玉枝图。幽深的山谷,空气格外清新,尽享天然氧吧。感受到古道的圣洁、静谧,带有仙气和禅意。江南的雪与北方不同,湿度大,飘落在路面或身上,随即化为雨水。因此,我们打着伞,小心翼翼的登攀,以防路滑而摔跤。

山道每隔一段距离,建有亭台或品茗居。经过祖心亭、进善亭,见路旁的一块巨石上有两个弹洞,据说是吴越王钱镠用飞弹投射挡道的岩石留下的,现成为百姓的祈福洞。转眼到了半山亭。这是由明代本源善达禅师重建的。从山下的桐桥村到山顶的径山寺,路程为半。但同路的村民告诉我另有其意。说是下高山雪时,亭以上有雪,亭以下无雪。眼前这场雪,打破了这一说法,山上山下,均为银色世界。

洗心庭,是个现代建筑风格的茶舍,原名叫开天阁。我们在这里稍作停留,要了一杯径山茶。品茗间,方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宋孝宗赵昚,陪同已退位的高宗皇帝、显仁皇后,上径山寺烧香礼佛,途中在这里小憩,品茶戒斋。显仁皇后进行梳洗、换衣。继续前行时,由于时值伏天,酷暑炎热,宋孝宗一行干渴难忍。这时,从不远处传来清泉流动声。走近一看,岩石里流出的泉水,滴入水窟的“井”里。遂取水饮之,解渴。于是,孝宗赐名为“佛圣水”,后来,还题写“圣寿无疆”四字,刻在佛圣水上方的岩石上。

从望江亭继续攀登一段路,就到了径山寺的下方。山道呈“之”字型,平坦而且带有护栏。在高大的佛塔下,见一泓池水。这就是苏东坡洗砚池。宋代熙宁、元祜年间,东坡居士两度任职于杭州,可谓杭州的“老市长”。他对径山情有独钟,多次游历径山寺,写下十余首咏径山的诗篇。相传他在古道边、山门下、竹林旁挥毫题诗后,是在洗砚池里冲洗笔砚的,以致池水变黑。于是,他买来已被剪掉尾巴的螺蛳,倒入池中放生。螺蛳照样活了下来,池水也渐渐净化变清。眼前的朵朵雪花,无声飘落池中,瞬息融入池水。

距洗砚池不远,便是御碑亭,据说是在含晖亭原址上建的,是径山古道的亮点和精华。“亭”为二层挑檐结构的古建筑,悬挂的横匾为“古佛心灯”,竖匾为“御碑亭”。碑亭里的石碑正面刻有宋孝宗书的“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八个大字,笔力粗犷,厚重端庄。背面刻着南宋名臣翰林学士楼钥于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撰写的《重修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之记》全文。御碑高大,尽显皇家气派!

我从楼钥的碑文里,看到一段记述的文字:显仁皇后在慈宁宫,高宗皇帝在德寿宫时,皆尝游幸。就书“龙游阁”扁牓。孝宗皇帝书兴圣万寿禅寺,又赐以《圆觉经解》,天下丛林拱称第一。《径山新志》也有相同的记载。由此可证实,宋孝宗确实陪同宋高宗和显仁皇后从这条古道登上径山寺。

宋孝宗御碑在五峰环侍下伫立近千年,见证径山寺历经风霜雪雨。径山寺自开山以来,受历代帝王重视,到了南宋,进入兴盛时期,这与南宋定都临安有关,而且与南宋朝廷政治关系密切。宋孝宗为吴安郡时,就与径山寺第十三代祖师宗杲交往甚密。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他请宗杲“说法”。就在这一年,孝宗被确立皇储地位。隆庆元年(公元1163年),宋孝宗登上皇位时,便召见78岁的宗杲,赐号“大慧禅师”。宗杲圆寂第三年,即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宋高宗退位第四年,孝宗偕高宗和显仁皇后游幸径山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登,全程约八公里,终于到了径山寺的五凤山门。这是古道的终点,也是下山的起点。此时已是晌午。我们从山门而入,经释迦宝殿、潮音堂、观音殿,最后登上凌霄阁。俯瞰众峰,被茫茫雪雾笼罩,层层叠叠的庙堂殿宇,屋顶被厚厚一层洁白的积雪覆盖。我惊叹琼楼玉宇的壮美!回望悠悠古道,那光滑的石块,是千年以来被僧侣香客磨平的。雪地里,我仿佛看到当年茶圣陆羽、吴越国王钱镠、宋高宗、宋孝宗和历代文人名士留下的脚印。还闻到了东坡洗砚池散发的浓浓墨香和淡淡的宋茶清香。那粗壮、茂密的竹林在风雪中摇曳,向人们诉说: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这时,大雪初霁,云雾渐退,天开晴光,洁净圣地,清光耀眼。江南初雪,祥瑞气象,祖庭重光。真是:百万杉松双径杳,三千楼阁五峰寒。此刻,真切受到东坡的诗意:含晖亭上望东阳,凌霄峰头挹南岳。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东坡   砚池   竹林   碑亭   池水   山道   南宋   古道   皇后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