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改革遭反对!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因何被“误解”成歪招

近期,我国新一轮医保改革正在铺开。

此轮改革的核心有两个:

一是“减少医保个人账户划转”,增加“统筹账户比例”,说白了就是“个人账户”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少了;

二是规定普通门诊费用医保可以报销,报销比例从50%起。在改革前,门诊在是不可以医保报销的。

政策一出,举国哗然,特别是长期患病的老年人,反对声尤为激烈,甚至出现了武汉的激烈行为。

这就奇怪了!如果单看改革措施,实际上并不会损害个人利益。虽然个人账户划转的钱少了,但是无非是不能去药店买药了。

其实就个人观点,去药店买药其实是很滑稽可悲的一件事,毫无医学知识的百姓,凭着经验买药治病,这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悲惨之事”,百姓大多数时候,是真的连看医生的资格都没有啊!

改革以后,门诊可以报销,意味着百姓可以不用“靠着经验来治病”了,而可以放心地让医生看病、开药,这才是“买药治病”该有的样子。

这是好事啊!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在反对?其中有什么吊诡之处?

举个例子,就都明白了——并不是政策不好,是被“某些人某些事”搞成了歪招!

其实在农村 ,很多地方2022年医保已经改革了,具体措施其实更为激进,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为“0元”,而且去指定乡镇医院门诊开药也有上限。

这些都还容易接受,毕竟农村人的吃苦耐劳是出了名的。

然后便是去指定乡镇医院,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弊端,问题如下——

第一、医生或可称为工作人员,实在不好找。周六日休息,周一到周五也是不定时上班,是这种乡镇医院的通病。

第二、门诊药品种类极其有限,或者可以说,我们日常需要的常规药品,大多数都没有,这门诊,看了也白看。

第三、药品质量堪忧。即使有合适的药品,也和人们认可的药品大为不同,比如开的“补钙片”,那几乎就是生石灰的口感。结果是花钱开了药,吃过一次后只能束之高阁。

这种改革效果,恐怕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毕竟没改革前,还能用个人账户中不多一点钱,买到实用的药品。

以上说的是农村地区的问题,当然在城市中很多问题不会有,但随之而来会有其他问题,比如老人门诊排队时间过长,慢性病就医频率过高导致疲于购药;不良医生避开医院药房开药,需要自费去指定药店购买……

其实,这些都是细节问题,如果基层管理机构、医疗机构能够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利益服务,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改革所带来的一定是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和谐。

然而,现实是因为种种问题,因为某些人、某些事,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却被“误解”成歪招,只能道一声“悲哀”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医保   生石灰   好事   利国利民   门诊   药店   误解   乡镇   个人账户   激烈   比例   医生   药品   百姓   农村   经验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