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服务实体新样本:渤海银行如何翻越“长坡”

在全力服务实体经济之路上,渤海银行通过经年累月的探索与创新,以数字化转型实现质变,不仅找寻到自身发展的新增长曲线,亦逐步迈向价值创造深水区。

伴随经济逐渐回暖,银行信贷迎来“开门红”。近期,部分银行透露,受益于企业需求上升,已如期完成信贷投放计划,优于去年同期。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信贷投放规模增长背后,需要看到,在保证总量有效增长的同时,亦须将信贷资源“精准滴灌”至实体经济迫切需要之领域,即应追求信贷投放在质量上的突破。

此前,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亦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金融,二十大为金融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推进未来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渤海银行行长屈宏志不久前的一次公开发言,不仅点明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共生共荣之关系,亦说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亦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程。

在中国金融业加速回源实体经济之际,对商业银行而言,身处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新时代,应如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将自身发展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最终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众多商业银行近年来的共同选择。这其中,渤海银行(09668.HK)经过多年深耕与沉淀,已逐步探索出一条数字化生态银行转型之路。

战略转型、业务重塑、夯实基座、构建壁垒……在通往价值银行的路途中,渤海银行始终向上生长。1月30日,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发布报告指出,维持渤海银行长期主体信用评级为BBB-,短期主体信用评级A-3。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渤海银行连续第三年获得上述投资级评级。

业内人士指出,上述评级结果表明市场对渤海银行经营发展情况的认可及长期持续看好。从追求量的增长,到寻求质的突破。可以看到,面对机遇与挑战,渤海银行始终保持初心,全力打造高质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终不仅找寻到自身发展的新增长曲线,亦逐步迈向价值创造深水区。

服务实体攻坚:提质 增效

2022年以来,中国多措并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力稳经济增长、稳市场主体。人民银行先后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断畅通的金融血脉,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银行业如何在自身转型发展与探索中,支持实体经济行稳致远,备受市场关注。

2022年11月,正值广州地区疫情突发,企业与银行员工均面临着居家无法外出等客观困难。对此,渤海银行广州分行迎难而上,以最快速度响应客户需求,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成功为当地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消防车生产企业落地线上履约保函业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能够如此迅速地响应,主要得益于渤海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据悉,面对2022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渤海银行为全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第一时间对电子保函业务流程梳理复盘。同时,通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制定精准目标客户名单,并迅速在各分行范围内复制推广,进而加快业务落地,加强业务储备。

不仅如此,为帮助小微企业“爬坡过坎”,渤海银行通过整合产业链、用户圈等商业模式,依托征信数据、工商数据、司法数据等大数据信息,对企业进行风险画像,实现快速审批。如该行与某跨境电商合作“跨境运费贷”,与某农牧龙头企业合作“经营商户贷”等,实现了普惠客户批量开发、专业化运营的特色发展模式等。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对此,渤海银行亦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渤海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支持实体制造业方面,渤海银行一方面继续做好对制造业升级发展的融资支持,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中长期制造业信贷资源,努力提升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占比,优先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

另一方面,用足用好央行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再贷款政策,细化政策落地举措,明确实施路径;同时,组织分行做好相应项目储备,将市场营销及拓客重点聚焦于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运输物流业等领域。

突出的工作成果与渤海银行对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视息息相关。该行在“2021-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中就曾明确指出,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公司银行业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信贷资源投放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衔接,助力传统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创业企业。

紧密围绕上述目标,渤海银行通过加快转型发展,创新金融服务,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积极贡献自己的“渤海”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渤海银行正持续加大网点建设,扩大服务半径。中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渤海银行机构已进驻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5个副省级城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覆盖全国65个重点城市,建立了36家一级分行、33家二级分行、211家支行,社区小微支行24家,正式开业机构网点总数达到304家。

显然,作为最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成效,以金融“血液”滋养实体经济“肌体”,最终实现了实体经济与自身发展的行稳致远。

夯实数字化底座:践行 见远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股神巴菲特的这句话,被拥趸总结为“长坡厚雪”,意指公司所在领域发展空间巨大,以及自身经营能力够强。

对于渤海银行来说,如今,站在服务实体的“长坡”之上,其亦看到维持自身可持续性更深刻的内涵:即根植于实体经济,把数字化转型做实;构建数字化生态,把实体经济做活,并为其提供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渤海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全行转型战略进行全局性、系统性谋划。2021年成立了战略推动与科技转型工程(“蓝海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建立全行级组织架构,打破部门壁垒,统筹全行资源。

战略的落地依托于有效的实践。在渤海银行与某乳业公司合作打造现代乳业的链条中,其就融合了渤海银行小额快捷通保证贷、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特点设计的“1+N”批量拓展业务方案。据渤海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将借款人奶牛养殖经验、牧场资质等转化为数字化准入条件,提供快速、便捷、标准化资金服务,最终帮助农牧民、产业人员实现就业增收致富。

在农村普惠金融数字化的应用方面,渤海银行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将普惠金融产品嵌入涉农应用场景,解决农村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比如渤海银行与地方政府联合打造线上一站式“渤农贷”产品,为农户提供土地收益权保证贷款。其背后的业务思路是:通过“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划定土地地块边界,同时将土地质押权证进行数字化,之后农民便可通过手机完成在线申请。这样的数字创新,最终突破了物理网点的局限,延展了金融服务触角,将普惠金融送到了“田间地头”。

上述仅仅是渤海银行通过数字化为实体经济赋能的缩影。需要看到,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改变,除了直观的扩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提质。而这,离不开相关方的合作共建。

屈宏志强调,金融服务是供给升级,要强化自身渠道建设,打造链接的生态平台,从“寄生依赖、寄居嵌入”进化到“共生共建、自建融合”的模式,从完全依附于互联网等生态合作方的寄生形态,到整合自身产品服务嵌入到数字化平台的寄居生态,发展成为与生态合作方共建、资源共享、有机协作的共建共生或自建融合模式。

对此,渤海银行的做法是:通过生态场景建设,开辟与公司客户合作的新思路,从追求自身利益到向利益共同体的转变,通过产品与服务的相互嵌入加强联动,围绕双方交叉客群打造生态,实现资源共享、场景共建、价值提升、融合共赢,充分发挥银行作为社会经济重要节点的链接作用,放大价值创造能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金融是经济的缩影,二者兴衰与共。若实体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金融业经营必然不会稳健,银行发展亦会成为无源之水。

可以看到,在服务实体经济那条又长又远的道路上,渤海银行通过经年累月的探索与创新,以数字化转型实现质变,并逐步完成向价值创造型银行的蜕变。(渤海银行南昌分行 供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渤海   实体   银行   银行业   信贷   样本   分行   制造业   生态   战略   价值   业务   金融   数据   经济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