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世界最大的瓦伊昂水坝却发生重大灾难

今天咱们聊一起发生在意大利的重大灾难事件。

在距离威尼斯约30公里外的东北部,有一个叫做科尔泰拉佐的城市。这座城市的位置是意大利皮亚韦河的入海口。顺着皮亚韦河一路向北约120公里,就来到了我们今天要讲的瓦伊昂水坝。虽然这个水坝现在已经被废弃了,但它却也有着辉煌的历史。比如说瓦伊昂水坝的建成,就刷新了当时水坝的最高记录。水坝的双曲拱结构,也代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不过让瓦伊昂水坝一炮而红的并不是这些荣耀的头衔。在1963年,这里发生了一起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山体滑坡事件。这起事件最终摧毁了300多个家庭,并造成近2000人死亡。因此它也被称为欧洲近代史上最严重的工程灾难之一。

接下来我们一起重回灾难现场,看看当时都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神操作。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的中南部,它的平均海拔约3000米左右。由于这里降水充沛且拥有巨大的冰川中心,所以它的水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像我们熟知的多瑙河和莱茵河也都是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同时冰川侵蚀和板块运动,让这里的山脉就像是被砍了很多刀一样,总体呈现出了一种两边高中间低的峡谷地形。

想必大家应该也能想象到,这种地形是非常适合建水坝的。所以在1929年的时候,意大利亚得里亚电力公司就想着在瓦伊昂山谷建立一座水坝。而建水坝这种大工程肯定是要经过不断的勘探、设计和层层审批。但此时的意大利已经笼罩在了二战前的阴霾当中了,因此水坝的进展是比较缓慢的。

随着二战爆发,意大利对电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于是在1943年,国会就批准了亚得里亚公司来设计和建造瓦伊昂水坝。值得一提的是,亚得里亚公司的老板在政府和国会都有很深的背景。所以这个项目并没有经过非常充分的论证,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这也为以后的灾难埋下了隐患。虽然水坝项目是审批通过了,但是由于战时的混乱和战后的经济萧条,所以瓦伊昂水坝迟迟没有动工。

到了1956年左右,意大利的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对未来也是充满了信心。这时候意大利北部的人口和用电量都在迅猛的增加,于是亚得里亚公司决定要开工建设水坝。不仅如此,公司还决定要扩建水坝的规模。重新设计后的水坝高为262米,总容量为1.5至1.68亿立方米。水坝一旦建成,它将刷新世界水坝的最高纪录。


在1957年1月份,400名工人来到瓦伊昂山谷正式开工建设。瓦伊昂大坝整体采用了双曲拱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坝体的水平方向呈现一定弧度,垂直方向也呈现一定弧度。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是球面的一部分,凸出来的这一面是面向水源的。

虽然这个大坝让意大利人民以它为荣,但是生活在当地的居民却高兴不起来。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依山傍水的环境被大坝破坏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居民知道这里的山体主要是由石灰岩、页岩和粘土组成的。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来看,这些山体其实并不是特别稳定。当地居民和部分媒体也发出过抗议的声音,但结果大家应该也能想象到。全国人民一致向前冲的时候,这些反对的声音根本不可能引起什么反响的。因此各种危险的信号也被完全忽略了。

危险信号
在工程开始两年之后的1959初,距离瓦伊昂水坝约10公里外的另一个水坝发生了山体滑坡事件。大量的岩土滑入水库当中,立刻就形成了20米高的巨浪。最终这起事件是造成了1人死亡,而他的尸体至今也没有被找到。

在隔壁大坝发生山体滑坡几个月之后,有三位工程师发现瓦伊昂水坝附近的山体也出现了位移和裂缝的现象,而且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并不是一个小的隐患,它可能涉及到了一个山头的一整个侧面。三位工程师见状就立刻报告了公司,但没想到公司根本就不在乎这个问题。他们更在乎的是,什么时候完工,什么时候蓄水,什么时候发电,什么时候挣钱。所以三位工程师的提醒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大约又过了三个月,时间来到了1959年的10月份,这时候整个瓦伊昂水坝就彻底完工了。在次年的2月份,瓦伊昂水坝被正式批准可以蓄水了。不过随着水位的升高,附近的山体活动也是越来越频繁。比如说山体位移的速度越来越大,山体裂缝也越来越多,偶尔还伴随着一些小型地震。

在蓄水第9个月的时候山体滑坡最终还是发生了,80万立方米的岩土以每小时百公里的速度塌陷到水库当中,因此而引发的巨浪也达到了10米之高,而不幸中的万幸是,这起滑坡事件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在事件发生之后,电力公司也终于开始重视山体潜在的风险了,他们不仅主动降低了水位线,他们还派出工程师尽可能的去排除风险。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

大约过了一年之后,工程师对现有的滑坡隐患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于是电力公司决定再次提升水位线。在这次水位线的提升过程中,瓦伊昂水坝南侧的一个山坡上再次出现了位移和裂缝的情况。而且随着水位的不断提升,山体位移的速度从每天0.几毫米变成了几厘米,山体裂缝的数量也由几个变成了几十个。

很显然,这里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所以电力公司又派出工程师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工程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里的滑坡隐患没有解决方案,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降低水位线。虽然电力公司是极不情愿这样做,但是没办法,他们只能是照做。不得不说,降低水位线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随着水位线的下降,山体位移的速度从几厘米又恢复到了1毫米左右。


当大家伙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都还挺开心的,毕竟隐患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水坝的总工程师却仍旧是心事重重的。因为他知道山体滑坡的隐患其实并没有消失,它还是有可能会随时爆发的。总工程师为了彻底搞明白这些岩土究竟有多大威力,于是他就专门按比例建造了一个水坝的模型,然后再把相应的岩土倒入模型当中。

经过一番实验之后,总工程师得出的结论是,水坝的最高水位线不要超过距离坝顶20米的地方,也就是说山体滑坡所引发的巨浪应该是不会超过20米的。在接下来的1年当中,水坝的水位线基本保持在距离坝顶25米的地方。

到了1963年年初,国家电力局将瓦伊昂水坝收归国有,很多技术岗位都换成了自己人。同时水坝的总工程师也因为疾病而突然去世了。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的原因,灾难的发生似乎从这时候开始就被按了加速键。

灾难发生
自从国家电力局接管瓦伊昂水坝之后,附近的山体活动更加频繁了。山下的居民总是能听到山体爆裂的声音,而且山体裂缝几乎是隔几天就会增加一个新的。到了当年9月份的时候,连续几天的暴雨让水库的水位线一路飙升到了距离坝顶15米的地方。同时伴随而来的就是山体的位移速度更加夸张。原来最严重的时候是每天位移几厘米,而这时候已经加速到了每天二十多厘米,靠近水面的岩土也开始频繁坍塌。

不过电力局的工作人员貌似并没有很紧张,他们只是按部就班的开闸放水降低水位线。到了9月底,水库的水位线终于回到了安全位置。但这一次,山体位移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在1963年10月9日,瓦伊昂水坝南侧山体的位移速度已经接近了每天1米。根据工程师的预测,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将会在当天发生,所以很多本来应该下班的工程师都选择留了下来。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要监测山体滑坡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要亲眼目睹这一壮观的时刻。

时间来到了晚上10点39分,几十名工程师纷纷聚到了水坝顶部,他们有说有笑有吃有喝,好像在期待一场盼望已久的表演一样。而山脚下的女人和孩子们都已渐渐睡去,男人们都聚在一起观看格拉斯哥流浪者和马德里竞技的足球比赛。

可就在这个时候,灾难发生了。

水坝南坡上的一块山体,以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塌陷到了水坝当中。根据事后的计算,这部分山体长约2000米,高约500米,厚度约250米,它的体积约2.6亿立方米。这次滑坡的发生速度和体量都远远超过了工程师们的想象,它竟然引发了100米高的巨浪。这波巨浪直接将坝顶的工程师们带走,然后又从300多米的高度迅速冲向山脚下。

在重力作用的加持下,这波巨浪在山脚下砸出了一个深几十米的大坑。而撞击地面所引发冲击波率先惊动了周围的居民,可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超过50米的涌浪就紧跟而至。与此同时,大量的河水被推上了北坡约200多米的高度,然后这部分巨浪也越过大坝,再一次冲向山脚下摧毁了村落。

从山体滑坡开始到村落被淹,仅仅历时了4分钟。由于事发时间是晚上,所以很多村民在睡梦中连人带房就被冲走了。没有被冲走的村民又因为房屋倒塌而造成了2次伤害。大约在两个小时以后,水位才渐渐退去。最终这起灾难完全抹掉了350个完整的家庭,总共的死亡人数约为2000人左右。


正所谓没有任何灾难是孤立发生的,瓦伊昂水坝从立项开始就充满了隐患。它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开建的时候又临时增加高度,建成之后又无视各种危险信号。工程师的错误模型、连续的暴雨以及山体本身的问题,也都促进了灾难的发生。究其根本,这一切都是利益所驱动的。

当时亚得里亚公司匆匆上马这个项目,就是为了垄断意大利北部的电力供应。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公司老板运用特殊手段让项目快速通过。在国家电力局接管项目之后,他们也从来没有计算过山体滑坡的体量。而他们更关心的,同样也是发电问题。也许灾难在一开始就已经被注定了,只不过是早与晚的问题,而最无辜的莫过于山下的村民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水坝   灾难   亚得里亚   位移   山体   意大利   巨浪   水位   滑坡   昔日   工程师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