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在人体血液、大脑中被发现?最近,武汉大学硬核成果登顶《科学》!

2月10日,Science(《科学》)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李仲玢课题组的Letters文章,题为“Soil microplastics pollution in agriculture”(《农业中的土壤微塑料污染》)。文章表明,土壤微塑料正在威胁农业和人类健康,并呼吁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科学家以及工业界等利益相关者开展综合行动,缓解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危害。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后何柳月为文章第一作者,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许振赐为通讯作者。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该文章被选为同期Letters封面。

文章指出,预计到2030年,农业塑料的需求会增长50%,农业塑料分解后生成的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和水循环进入人体,已在人体肠、肺、血液、大脑、以及母乳中被发现。这些外来物质会引发人体组织排斥和炎症,极大地危害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文章呼吁,采取量化全球农田土壤中的微塑料含量(比如使用卫星遥感技术)、限制农用塑料的最大使用量、鼓励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和立法等方式,为缓解土壤微塑料污染并帮助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解决方案。

李仲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课题组长期开展遥感、生态、水-能-粮-森林-碳纽带关系、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他提出的自动滑坡制图算法被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采用;负责研制北半球Landsat 30米极地立体投影合成产品(NASA项目);负责生产美国本土Landsat 30米Albers等面积投影合成产品(NASA项目);研究了地表双向反射热点效应在GOES数据中的时空分布;发表多篇SCI论文。

如今,经历多年的突破探索,我国卫星遥感技术正迎来“黄金时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等各大领域。李仲玢教授所在的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是集遥感、测绘、空间信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和工程类学院,由1956年成立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与制图系发展而来。

经过代代专家、学者的辛勤耕耘,武大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现实力强劲,遥感学科连续多年在ARWU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和CWUR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此外,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以及20余位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皆汇聚于此,为学院发展献智献力。

李德仁院士首创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量界称为“李德仁方法”; 张祖勋院士在航空(天)影像测图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一系列国家和部委的奖励;龚健雅院士基于自创的理论与模型,自主研发了 GIS 基础软件与网络服务平台以及遥感地面处理系统,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多年来,一个个科研成果见证着武大人以赤子之心,勇攀科研高峰的追梦之旅。

发展至今,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始终名列前茅,向社会输送高级专门人才逾万人,被业界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测绘遥感领域人才培养的摇篮。期待未来更多有志青年加入这片热土,续写学校遥感领域的璀璨新篇章!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武汉大学新闻网,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官网、官微,武大遥感研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武汉大学   塑料   遥感   院士   土壤   测量   血液   信息工程学院   教授   成果   人体   发现   科学   农业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