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的发展,曾经的行业头部梨视频,如今面临哪些困难?

现如今,伴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成熟,人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趋向碎片化,这也使得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起来,短视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资讯类短视频是短视频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垂类,是一种将资讯以短视频的形式,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呈现出来的内容模式。

梨视频是国内较早发展起来的一个资讯类短视频平台,在资讯类短视频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虽然梨视频发展之初势如破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究其内部原因是因为梨视频在生产模式、运营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弊病日益暴露,在内容版权保护等方面,关注度不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本文笔者将对梨视频的内部问题及其生产原因,进行透视分析。

内容生产交易成本攀高

自成立以来,虽然梨视频的生产模式愈发成熟,但是生产模式的弊端也随之日益显现。

一方面,遍布全球的拍客系统是梨视频进行内容生产的强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也因为需要对庞大繁杂的拍客系统进行发展与维护,所以在里面倾注的内容生产交易成本也越来越大。

此处的内容生产交易成本,不光涉及金钱成本,还有时间和人力成本。

(一)受访者交流联系成本

高“六人定律”是指任意的两个陌生人之间,可以通过六个人来建立联系,此为六人定律,也称之为六人法则。

根据“六人定律”媒体似乎能与每一位新闻当事人建立联系,他们是新闻事件的核心人物,如果联系不到当事人,后续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光是联系到他们就充满了重重考验,就算联系上了当事人,后续沟通交流的成本也很高。

首先,部分受访者受访意愿不高,配合程度较低。

部分新闻事件当事人因为身处的事件的敏感性,亦或者是本身对于媒体曝光这件事比较抵触等原因,不愿接受采访,因此前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与其进行沟通,在不引起对方进一步抵触的前提下,不让对方感到媒体过于急功近利,拿捏这其中的分寸去和新闻当事人沟通是件很费力的事情,有时还会无功而返。

其次,受访者表述能力不佳,导致内容素材欠佳。

受访者如果接受了采访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但是由于他们并不经常面对镜头,导致自己在采访的时候过于紧张、拘束、紧张,这就会导致采访到的内容欠佳。

如果现场没有控场能力较强的记者,往往会导致素材内容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最后,受访者的态度转变也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因素。

部分受访者会因为周边收到的信息对采访这件事的态度产生转变。

比如一些比较敏感的事件的当事人,在事件初次通过媒体曝光到网络上,第一次作为素人直面如潮的舆论时会产生剧烈的心理活动,这也许也会导致采访工作的中止。

(二)拍客网络日常运维成本高

前文说到,梨视频在建立的这5年间建立了一个遍布全国的发达的拍客网络,但是为了维持这个拍客网络的健康运营,需要付出很多的人力、金钱成本,这些成本都是不可控的。

首先,拍客与梨视频未签署劳动协议,因此粘性较弱。

除了核心拍客,梨视频的大多数拍客与梨视频的关系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有稿则投,无稿则走。

久而久之,大部分拍客的生产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不再主动供稿,就算主管派题也不主动去拍摄选题。

加之梨视频一直在进行内容升级转型,这就意味着会主动淘汰掉一部分不积极的拍客。

在主动或被动地淘汰掉一部分拍客之后,为了维持这个拍客网络的“繁茂”,拍客主管需要再次挖掘潜在拍客,挖掘的过程就消耗掉了很多的时间、人力和金钱成本,甚至还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次,拍客多为兼职拍客因此调动灵活性有所欠缺。

无论是业内的专业拍摄者亦或是高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他们都有本职工作或者本职学习在身,因此每当有突发新闻发生,或者临时有选题要派人拍摄调度起来灵活性欠佳。

因此为了拍摄成功选题,拍客主管不得不广撒网联系合适的人选去进行拍摄,这其中消耗的时间、人力成本又是不可控制和估计的。

(三)拍客的拍摄水平稂莠不齐

拍客拍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再次补充采访内容的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拍客的拍摄水平略低于平均水平,这对于日常的新闻内容生产来说尚可接受。

但是一旦操作起较为复杂的选题来,这种劣势就会暴露得一览无余。

不合格的内容传回后台,在初审阶段就不会被通过,这就会导致拍客需要根据后方提供的详细需求,再去补充采访拍摄,这其中消耗的成本自不必多说。

平台数据差异大,无法向自身平台引流

梨视频在各大平台都有自己的官方账号,比如新浪微博、腾讯视频、百家号等等,形成了完备的传播矩阵,这其中“两微一端”是梨视频进行内容运营的重要抓手。

梨视频在微博平台上坐拥2500.2万粉丝(数据截至2022年),每日更新数十条内容,阅读浏览量每日累计超百万。

相比之下,梨视频的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上的数据,就显得有些惨淡。

不同平台的差异化数据,使得将用户引流到梨视频app显得更加困难,梨视频app的受众使用率不高,日常使用梨视频app的用户更多的是梨视频的内部工作人员以及拍客,真正用梨视频客户端来看新闻的人并不多。

内容版权机制不完善,部分优质内容流失

自诞生起,短视频领域一直是著作权侵权的重灾区。

从宏观角度来讲,是因为相关法律建设的不完善,从个人层面来讲,短视频平台准入门槛低,相关从业人员对于版权的保护意识不高,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创作的要求越来越低,这就使得对于视频的搬运与二次剪辑越发容易,较低的风险投入,换来较高的流量与金钱回报,使得短视频侵权蔚然成风。

梨视频的部分内容也经常被搬运到各个平台,且这种行为屡禁不止。

首当其冲的就是抖音平台,因为融资原因,梨视频并不能以官方的身份入驻抖音平台,这就使得抖音部分新媒体资讯账号有机可乘,且越发肆无忌惮,通过某些工具网站将视频下载后,再经过相对简单的二次剪辑去logo、水印等带有明显梨视频包装的标识,之后便将内容搬运到自己的抖音账号上以赚取流量。

其次则是个别电视台,以上述类似的方式将梨视频的视频搬运到自己节目中,为己所用。

有的电视台在码掉logo以后还会标注来源,但是这种行为并不能遮掩已经发生的侵权的事实。

加上梨视频自身的监管也不够严格,发现视频被侵权盗用经常是滞后的,内容的影响力发酵已然在其他平台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受访者   视频   头部   当事人   采访   困难   成本   模式   事件   内容   行业   平台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